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解说明:①文字说明中,凡有“同时”两字的,不论先写或后写身体某一部分动作,各运动部位都要一齐运动,不要分先后去做。②动作的方向是以人体的前、后、左、右为依据的,不论怎么变化,总是胸对的方向为前,背对的方向为后,身体左侧为左,右侧为右。③本“说明”是按胸向南起势所写的,动作熟练后,起势胸向可任选。④插图显示胸朝向的方位、角度和图上画的动作路线,应以“文字说明”为准。实线“——”代表右手右脚,虚线“……”代表左手左脚。上图的标线是达下图脚手的位置。⑤预备式要求的悬顶、竖项、沉肩、垂肘,全身放松,精…  相似文献   

2.
霍文学 《精武》2007,(2):35-35
霍氏八极拳非常讲究十字劲,过去习练八极拳者也非常注重十字劲,这是练八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劲力,也是习练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大特点。霍氏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及应手拳的一些套路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以十字劲为基础,其动作是向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  相似文献   

3.
4.逆位冲拳 图(1)左足向后退步成右平安 步,右拳如上说明做下拨 挡动作。此时身体略斜向 正前方,脐部偏离正中 线。 (2)拳的位置 左拳拳背向下放置在 左肋位置。右拳在右大腿 前做拨挡动作。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我国古传的一种内家拳术,有着极高的修身养性价值和强体防身作用,深受武术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的运动原理和拳势作用是很科学的,其技击制敌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现就太极拳起势制敌的时机及变招,来领略太极拳“粘随不脱,手足并用”的短打原理和“棚、捋、挤、按、采、(扌列)、肘、靠”的技击作用。 太极拳的起势是太极拳套路的开始动作,有的称之为“太极起势”或“太极出手”。古代拳术大都是直接以第一拳为起势,俗称“开门势”或“初势”,由起势基本上可以识  相似文献   

5.
最简健身太极拳,也称为四式健身太极拳。全套除起收势外仅有右揽雀尾、转体抱球、左揽雀尾、十字手四个动作。它虽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它包括了太极拳的“绷、捋、挤、按”四种技法,可谓是大极拳的总手套路。它仍不失太极拳所具备的风格、特点和作用,却练法简便,极易掌握,最适合于初学者练习。经常练习此拳对人体的健康大有益处,适用于各年龄层次人的运动,练法简单,技法全面,易学易会,持之以恒,对增强体质,配合医护治疗各种疾病,效果尤佳。现将其练法介绍如下:第一式:起势预备势: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  相似文献   

6.
霍文学  辛桂兰 《精武》2004,(6):16-16
一、进步抡肘 接起势(同第一趟,见本刊2004年第3期13页),身体左转90度,左足向左进半步,面向左方,右拳变掌向左方劈出,此时左拳也变掌抡于右肘部(图1)。然后右足提起向前进一步,左足随之上一步,成马步。上步同时曲右臂收于右腰间,左臂伸直,左手向前亮掌于正前方,成左进步掌姿势。目视左前方。  相似文献   

7.
冯志强 《精武》2007,(4):28-30
拳式图解说明1.方向:本拳式图解以面朝南为前,背朝北为后,左为东,右为西。2.路线:拳式运行路线仅以文字说明,图中不做标志。3.运行轨迹:手足运行轨迹分为圆和弧运动。圆分为竖圆、平圆和立圆;弧分为上弧和下弧;运行方向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兹分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_作起势站立式\并步双饱拳第一段左弓步抛拳右弓步抛拳左弓步冲拳_月右弓步冲拳格挡左弓步冲拳格挡右弓步冲拳左弓步劈拳右弓步劈拳第二段 P、、、、、。.,傀曰闷一L﹂、户J.‘、一﹄一户n夕产一刁J、,一/JI护I九、跪步劈拳‘十、插步反撞拳十一、拨掌弓步冲拳十二、挂拳弓步冲拳十三、进步冲拳十四、挂拳弓步冲拳十五、上步冲拳十六、弓步反撞拳名称 第兰’段十七、弓步反撞拳_,十八、拍掌反撩爪十九、弓步上撞拳二十、拍掌反撩爪二十一、弓步横扫拳二十二、勾踢腿二十三、小跳跑步反撩爪二十四、里合腿挑撞拳 ‘、第四段二十五、绕步…  相似文献   

9.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10.
牛俊杰  王金庄 《武当》2013,(9):46-47
拳论讲:"学拳须明理,理明则功进"。习练陈式太极拳,除了熟悉周身规矩和基本动作,熟悉手、眼、身、法、步等要求外,还有一些规律性的要求同样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对称和谐。对称与和谐,既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也是太极拳的最高原则。即有上有下,有下有上,逢上必下,逢下必上,上下要对称和谐;有左有右,有右有左,左发右塌,右发左塌,捋中有靠,引中有进,左右要对称和谐;有前有后,有后有前,前发后塌,后撤前发,前后相应,前后要对称和谐。诸如金刚捣碓的  相似文献   

11.
五、醉卧势动作分解:①左脚失落地,上身随之左转,而向正南方向,右脚继之在身体右侧落地;两脚前掌碾地为轴使上身从左向后转,两褪形成交叉;左掌变拳,屈时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在右脚落地时,从裆前向右外展,在上身左转向后时,从右外侧向上届时举起,与右耳平齐,拳面朝上,拳眼朝向右耳(图159)。②上动不停,右腿屈膝盘腿坐地,上身右倒,右拳屈肘收于右耳旁,以言肘撑地,左腿顺势屈膝,左脚位于左膝间,构成侧卧姿势(图160附图160)。要领说明:①两脚落之后转身的动作必须快速,左拳的收抱、右拳的屈肘、侧举等动作…  相似文献   

12.
雷!师泰 《武当》2008,(5):20-22
五十、单鞭 五十一、右通背掌 左脚向里扣的同时,左掌随着身体右转抬起到额头处。身体继续右转,右手不动,重心仍在左脚上,停住。该式与“三通背”中的左式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3.
第三十六式旋风脚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先左后右转,同时两拳变掌,先向左再向右上;目视前方〔图172)。要求:田拳变掌环绕劲;完全用腰裆运化的转折劲,圈要小而圆。此动吸气。内劲:裆腰先后右转一小圈,带动双拳变掌,左顺右逆缠变劲。动作二:接上势,两手先向右下沉,划弧向左上提,在手与眼平,右手与胸平;同时身体先右后略左转,重心从右腿移至左腿,右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图173)。要求:移重心提右腿与两手上,要同的一致,身端步稳,周身合一。此动先呼后吸。内劲:劲由右腿移至左腿,两手左逆右顺缠丝上棚。动作三:接上…  相似文献   

14.
陈雄 《中华武术》2006,(5):20-20
教我练拳二十载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不要小看‘起势’动作简单,其要领贯穿于整套拳架大松大柔之中。”有练家喻“起势”乃太极拳架之母,确实言之有理。在练此势两手臂未举之前,应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自然站立、立身中正(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对应成一直线)、全身放松(其中肩井穴、膻中穴、劳宫穴、涌泉穴尤为重要)、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两眼向前平视,静心平气,含胸拔背,然后准备做起势动作。  相似文献   

15.
一、窝弓射虎动作①(白衣者)乙右弓步站定;左拳向前猛击甲头部。甲右歇步身体下蹲躲过乙击来之拳;右拳向右上拦架乙击来的左拳前臂,左掌屈肘向右至右胁外侧,目视乙。(图1)  相似文献   

16.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个拳手必须适时地运用正确的打法对付对手。为能适时、正确地运用打法,必须从各个角度研究对手的特点,细心观察对手的战术和动作节奏。本课所介绍的是截拳道中的一些击拳方法。 第一节 左直拳击打身体 左直拳击打身体与右直拳击打身体一样威力强大,并可作为反击手段,也可在右手假动作之后或复合攻击中使用。象做前手戳击与右手直拳一样,用左直拳击打时,身体要随拳协调动作。这一击的力量很重,运  相似文献   

18.
孙式太极拳图解(1~9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式起式动作1:身体直立,两手下垂,两房放松;两脚尖分开90度;眼向前平视,心静,稍停(图1)。动作2:右脚尖翘起,用脚跟做轴半面向左转与左足成45度;同时身体稍左转,面向左斜前方;眼平视(图2)。要点:全身放松,塌腰,但不可僵挺,舌顶上颚,呼吸要自然。第...  相似文献   

19.
<正> 五、跳步抡臂马步冲拳(左拉弓式) ①右脚向右侧落步,上体稍向右转。同时,左掌从上向左向下弧形绕至体前,掌锋朝下;右勾随身体右转而后摆至体后,勾尖朝上。眼随左掌。②上动不停,上体左转,左掌继续向下向后向上弧形绕行,至上方时,掌尖指向左斜上方;右勾随身体左转向右摆落于身体右后侧,勾尖朝上。同时,右脚不动,左脚随即蹬离地面,屈膝在身前提起,脚尖朝下,右腿伸直。眼看左前方。③紧接上动,左掌继续向右向下弧形绕行至右胸前时,左掌变拳,向内旋转,拳心朝外,左臂屈肘摆平;右勾变拳,右臂外旋屈肘,使拳面向左上伸举至左胸前,拳心朝内。  相似文献   

20.
19二起脚(1)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握刀缠头,将刀交与左手,左手腕与肩高,面向正东(设起势方向为正南)。(图38)(2)重心前移,右脚上步蹬地起跳,左右脚相继向上踢出,同时以右手变掌拍击右脚面,左手持刀落于腰间,手心向上。注:此动作也可以打成拍脚,即左脚踏实,右脚向上踢出,右手变掌拍击脚面,同时左手持刀向左后方分开,手心向上,腕同肩高。(见图39)20左右打虎(1)左右脚相继落地后,左脚向左(正北)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持刀随左转弧形举于左额前,手心向上,右手随之变拳合于胸前,拳心向下,转腰转头,目视右前方。(见图40)(2)重心后移,左脚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