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姚炜 《新闻世界》2009,(10):30-31
编辑常被誉为新闻的“把关人”,夜班检查则是报纸的“把关人”。一张报纸的出版,从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到编辑、部主任编发稿件,再到总编审阅,最后在夜班“组装”成大样。大样的检查就是报纸“成品”前最后一关。如果说前面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和差错.还有后续环节可以帮助纠正的话,那么通过检查一关。问题和差错则可能无可改正了。  相似文献   

2.
一张报纸要吸引读者、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 县市报更是如此.在各路大报压境,五花八门的小报满天飞的情势下,县市报要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着力追求个性特色,以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县市报报道普遍存在着一般化的问题,缺乏个性、缺少特色的报道充斥版面.县市报报道一般化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看,传统的“正统”观念,还是社会上不少人衡量县市报的一把尺子.另一方面,有些领导同志把报纸作为文件的载体,采用违背新闻规律的手段干预新闻报道.从报社内部来分析,造成报道一般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思维方式简单化、公式化.在家想点子、出门找例子;领导讲话强调什么,就到下面去找什么、“概念十例子”,依样画葫芦.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报道一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报道角度单一,不顾新闻价值而单从工作角度着眼的报道比比皆是.第三,采编队伍素质不高.第四,采编人员作风不深人.那么,县市报报道要克服一般化,凸现自己的个性特色,该从哪里人手呢?第一,围绕社会热点,精心策划组织战役性报道,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冲击波.县市报小,但小报也可造大势.在一段时间里,围绕某一社会问题,集中版面,集中力量,全方位、多侧面地开展战役性报道,可使报纸宣传有声有  相似文献   

3.
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沟通受众有重要作用。关于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汤姆森在他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论述:“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因此,制作出好的新闻标题,一直是我们编辑孜孜以求的。  相似文献   

4.
县市区域报有着自身“地域接近性”的优势,它最接近本土基层读者。当本地读者每天面对一大堆报纸的时候,往往最先阅读的就是自己县市的报纸。因此,县市区域报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关注本地人、本地事。  相似文献   

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体现着报纸的“思想力”和“引导力”.县市区域报面对受众、市场和报业的竞争,如何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需要正确定位,不断创新,在亲民性、服务性、可读性上下功夫,为市民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服务,使受众感到亲切和温暖.因此,让县市区域报评论发挥更强的传播力,是当前区域报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和努力的方向.笔者结合新闻实践,对此作了一番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报纸编辑,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捕捉、感知能使人心动的信息,从众多的来稿中选出最新、最实、最具吸引力的信息进行整合编发,让受众在第一时间看到有导向价值、新闻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东西。报纸编辑处在“集大成”和“总把关”位置。因此,提高报纸编辑的理论和业务素养是办好一张报纸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读者每天打开报纸,首先要看第一版.道理不用多说,因为第一版是报纸的第一个要闻版.一般读者每天总是急切地想从这一版上了解国内外发生了什么最重大最新鲜的事情,发现事物发展的方向,获得最新的知识和处理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正确方法,这就给第一版的编辑工作带来了最重大的任务:怎样把这个版编成名符其实的第一版、要闻版?这里,我想谈谈个人参加人民日报第一版编辑工作的若干体会.当然,报纸第一版的任务是因报而异的.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有差异,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有差异,即各有其重点;不同性质的报  相似文献   

9.
试论"报纸的杂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读者的读报行为较以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基于报纸内容的庞大、版面的众多而产生的选择性阅读和分阶段阅读。这种变化也对编辑的采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报纸杂志化”也就成了必然之举。一、何谓“报纸杂志化”?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①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企业报一版编辑的把关职责展开论述,从把好舆论导向关、把好报纸质量关、减少报纸差错率三个方面,举例论证了一版编辑只有当好把关人,才能让报纸出彩不出错。  相似文献   

11.
望剑 《新闻采编》2000,(3):17-18
在报纸出版环节中,报纸校对需要忠实于原稿,同时也需要忠实于版面,存在着编辑后查错捕漏的过程。因此,校对工作者离不开编辑意识,否则对编辑错漏的校正将缺乏主动。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编辑内容的贯穿性。在报纸校对的过程中,版面编辑看大样主要是把握好编辑方针和编排思想是否落实到版面上,对版面的差错进行内容上的把关。由于编辑工作和时间的限制,编辑看大样对编辑内容的把关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大样在修改过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出版工作中.作为报纸的编采人员必须具有新闻意识,而新闻校对人员同样也应具有新闻意识。众所周知,校对是编辑后、付印前最后一道报纸综合质量把关工序,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新闻校对不仅是校字,更重要的在于把共有人说:“校对就是字对宇,比照原稿校异同,要求校对人员校原稿中的其他差错是不现实的。”这种说法对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在报纸出版过程中,编辑和校对虽然是任务不同、性质有别的两项工作,但又是一个共同的、紧密衔接的整体,二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校对和编辑有着许许多多共同点,都应该成为博闻…  相似文献   

13.
报纸要办得吸引读者,为读者所欢迎,首先办报者应精力集中,劲头十足,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报纸的质量上。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在总编。报纸的质量能不能提高,在总编;报纸办得吸不吸引读者,也在总编。 在报界工作十余年,我们曾有意无意地与天南海北的同仁们探讨过提高报纸质量问题,耳闻目睹了一些“病症”。 一是耳朵软。报纸的质量如何,首先看一版。而总编最挠头的也是一版。一版是要闻版,翻开一看,  相似文献   

14.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力日趋扩大。下一个十年,报业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读者对报纸又有哪些期待和需求?本刊约请部分报纸总编撰稿,分别从党报、都市报、专业报和县市区域报角度,探讨报纸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前景,从中也可窥见报纸从业者的真实心态和愿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县市报和自己的读者一起即将迎来崭新的 21世纪。 新的世纪将是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读者寄希望于县市报的是全方位的信息,这就给21世纪的县市报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县市报的三重视野 县市报是综合性报纸,不是行业报,更不是“工作简报”,作为县市委的机关报,它必须处理好服务中心工作与全方位服务读者的关系,处理好“立足本地”与“放眼四海”的关系,自觉地运用新闻规律办报,廓大采编视野,尽可能地满足信息时代读者获知更大范围信息的需要。 县市报的视野应该有三个层次。 1.“区域化”地方视野 …  相似文献   

17.
范雨霏 《青年记者》2012,(18):53-54
“把关人”角色的共享与泛化 “把关人”(gatekepe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的.他认为,在为家庭选择菜肴的过程中,家庭主妇实际上起着一种“把关人”的作用.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认为编辑是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人”.其后,不少学者指出,除了编辑,记者、编审、总编都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都是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简而言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具备一定新闻专业知识、素养,并就职于大众媒介组织的新闻工作者担任了“把关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夜班编辑作为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把关,责任重大。做夜班编辑除了更需要有一种高度负责、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精神之外,还要具有一颗平常的读者心。一个出色的夜班编辑,从上岗起,就应该把自己放在报纸的“第一读者”位置上,用带着各种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目光来严格审视挑剔每一篇要成为印刷体的文字以及每一篇稿件在版面上所应处的位置,然后进行精心编排,不让即将出版的报纸版面、文字、标题愧对读者!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是时代的产物,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传播观念转向“受众本位”后,编辑已由“工具人”转变为“决策人”,这种角色转变,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兴趣。《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认为:“总编辑的主要任务,其一是把关,其二是报道策划。”因此,企业报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有必要积极主动地把新闻策划渗透到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向企业各个阶层读者提供高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从国家级报纸到地方报纸,从大报到小报,都层层设置了审读员,加强了对报纸的把关工作。这是提高报纸质量的一条重要举措作为企业的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总编辑,应该是这张报纸的总设计师,又应当是这张报纸的首席审读员。从长期办报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当好企业报的领导必须当好第一读者,把好最后三关所谓当好第一读者,就是领导对每期报纸要先通读一遍。一旦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