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出版社坚持按专业分工出书的原则是坚持出版方向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不同性质的出版社,要按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各出版社都不得越出确定的出书范围。”坚持专业分工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出版业的具体要求。对所有的出版社来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是共同的要求。但落实到每个出版社,体现这个总方针、总原则时又各不相同。各出版社都有各自的任务,各个编辑部都有各自的专  相似文献   

2.
在出版改革中,对于出版社的专业分工,议论不少。有的强调必须按专业分工出书,有的则要求打破专业分工。关于出版社专业分工问题,早在1950年10月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中就有明确规定,要求出版社按出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必须按专业分工出书,这是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着的:“不同性质的出版社。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此外,文化部曾发出“严格按专业分工出书的通知”,强调了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关于专业分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陈宗俊 《编辑之友》2015,(9):104-108
1949至1966这“十七年”间,新中国出版业在“为人民服务”出版方针指引下,对新文学书籍的生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控.其主要手段包括:出版对象身份的重新确认、出版社的整合与分工、几大文学出版社对新文学书籍出版的垄断等.“十七年”出版业调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政治—文学”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李华 《出版广角》2013,(18):82-83
对于我国刚起步不久的经济体制和所面临的经济市场来说,图书出版业面临的垄断是政府垄断,这种垄断与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的目标背道而驰,是制约我国出版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垄断现状、图书出版业垄断协议行为及其法律规制、图书出版业垄断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出版业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6.
出版诚信论     
出版业是社会文明的窗口行业,在全社会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的背景下,出版要讲诚信已无需论证,而出版如何才算诚信,确乎值得探究一番。笔者以出版社为个案,将诚信作如下考量。一、遵守专业分工是诚信的前提在我国,出版社在审批设立时都有其明确的出书范围。从出版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来看,有坚持专业分工的必要。出版社的设立,通常是由其所在的地域位置和人文环境中丰富的出版资源决定的,地域相同的甲出版社与乙出版社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有不同的专业特色。当然,专业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某高校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时下,不少出版社在抱怨政府对出版行业的保护政策越来越少了,行业进入的保护性壁垒作用不大了.2005年初,政府出台的由政府购买中小学教材并免费发放的政策,引发了出版业极为强烈的震动,这表明政府正加快引导出版业的市场竞争,打破教材出版和发行的垄断壁垒,并从出版业中逐步退出行政干预.对目前改革中的出版社而言,按原有的出版垄断路径行事是行不通的.如果不尽快进入市场,一旦行政力量的保护完全退出,历史形成的垄断性壁垒一旦消失,还按计划体制思路运作的出版社则会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相似文献   

8.
除了准确把握选题思路以外,我认为,制约重点书出版的主要因素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出书范围与出版规模的制约笔者认为,几十年来在纯计划经济下所进行的专业分工对我国出版社的个体发展水平造成了大的限制,而个体发展水平又直接影响到重点图书的出版;影响到中国的图书走向国际图书市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出版业的专业分工是非常严格的,中央级出版社与地方出版社如楼上楼下,中央级出版社之间如左右邻居,各自端各自的饭碗,不存在竞争,秩序井然,相安无事。  相似文献   

9.
出版社转型,势在必行。在这种大势面前,怎样看待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怎样面向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出版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出版业从传统纸介质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局面转变,面向市场搞好产品结构的调整,将出版创新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第三部“中国出版蓝皮书”——《2004~2005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出版业泡沫化倾向初现,存在着种数大幅增长,但印数下降、退货增加、库存暴涨、效益下降等现象,出版业面临滞胀局面,为出版业敲响了警钟。我国图书生产在上升,但消费能力却在下降,出版业仍然靠提价保持增长。相当一部分出版社的库存超过年产值,出版社不得不通过增加品种和大量主发图书来广种薄收,结果却造成新一轮的积压和退货,如此反复,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面对如此状况,我国出版业要想求生存、促发展,只有靠出版创新。一、出版创新的涵义及特征1.出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