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低浓度煤矿瓦斯燃烧利用出发,结合脉动燃烧技术和国内外资料,设计出一套Helmholtz型脉动燃烧器。阐述了该燃烧器的设计,并介绍了燃烧过程中温度、压力和烟气测量系统,最终成功完成了低浓度瓦斯的稳定脉动燃烧。  相似文献   

2.
燃烧流场的诊断测试以及规律阐释,对于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围绕发动机燃烧室中喷雾燃烧流场的实验研究,总结了以现代光学诊断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实验技术。分别针对喷雾两相流场、喷雾燃烧流场的测试分析,阐述了纹影法、激光多普勒测量、激光诱导荧光测量、激光粒子分析等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系统。该文还对实验室常用的光学透明模型燃烧室,如单喷嘴圆柱燃烧室和环形燃烧室,及其燃烧流场的测量进行了介绍。该文旨在为相关研究者了解喷雾流场的光学实验测试技术提供参考,为新型燃烧流场测量仪器设备或新型测量技术的研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燃烧学、化工安全课程的教学实验需要,设计开发了不同边缘高度油池火传热和烟气分析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由可变边缘高度燃烧系统、多元化传热测量系统及三段一体式烟气测量系统三部分组成。该平台能够模拟现实油池内由燃料被逐渐消耗所导致的油池边缘高度(燃料液面与油池上边缘的距离)不断增加的燃烧行为,同时还能获取燃料消耗速率、热反馈与燃烧产物等表征燃烧特性的数据。通过该实验平台,学生可以了解边缘高度影响下油池火产烟特性和热反馈机制,加深对油池火灾燃烧机理的认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超声速燃烧室等离子体射流点火特性,设计了一套包括超燃直连式实验台、点火装置、流场观测装置和测量控制系统的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的实验平台。以煤油、乙烯为燃料,采用等离子体射流点火方式对该实验平台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典型火焰特征和燃料喷注位置对点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可完成超声速燃烧室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实验,具有操作方便、实验效率高的优点,可为开展超声速点火和燃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非均相分离技术及设备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自主研制了一套旋风分离室内冷模实验装置,并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实验装置由动力系统、加尘系统、通风管道系统、旋风分离单管、流场及浓度场测量系统、激光粒度测试系统等组成。旋风分离单管主体材质为有机玻璃,便于观察分散相颗粒在旋风分离器内的运动情况;单管为可拆卸式设计,便于更换内部构件以考察其对流场、浓度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该实验装置可用于开展不同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物性参数条件下旋风分离单管的分离性能、流场分布、浓度场分布特征以及相关可视化实验。实践表明,该装置可操作性强,实验结果明确,并可开展多种教学实验,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洗衣机教学实验实训考核装置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武威职业学院新研发的全自动洗衣机教学装置,该装置适合大中专职业学校、培训部门及企业培养家用电器专业人才、技术工人的教学实验实训和考核。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我国F级燃气轮机燃烧系统的燃烧调整与自主升级提供技术参考,以某F级燃气轮机环管燃烧室单筒为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与小火焰生成流形(flamelet generated manifold,FGM)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过量空气系数、主旋流叶片偏转角度及值班燃料占比等因素对燃烧室单筒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燃烧污染物NOx的生成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燃烧室单筒入口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燃烧室单筒出口的平均温度与最大温度均下降,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utlet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actor,OTDF)略微上升,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降低,但NOx排放量呈下降趋势;适当增大主旋流叶片偏转角度,可以降低燃烧室单筒内及过渡段出口截面的最高温度并提升温度均匀性,但出口NOx排放量则呈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在总燃料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值班燃料占比(质量分数)从4%增大到8%时,燃烧室单筒出口温度水平的变化很小,但会导致NOx排放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对步进式加热炉炉温控制系统创建了一个自动化解决方案,使加热炉炉温燃烧控制实现全自动操作,并保证加热炉正常连续运行。同时介绍了脉冲式燃烧控制技术原理在本系统中的应用特点,介绍了STEP 7和WinCC V6.0软件开发环境向用户提供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的自动化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9.
视觉图像测量教学实验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觉检测技术具有非接触、速度快、柔性好等突出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产品或零件的尺寸和位置的非接触、快速测量中。在精密检测技术教学中,为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视觉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文设计了一套视觉图像测量教学实验装置,系统地介绍了实验装置的组成,单目摄像机标定、双目视觉传感器标定和双目视觉测量圆孔直径3个实验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步骤,给出了实验参考结果。  相似文献   

10.
燃烧室声学特性模拟实验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声学特性模拟实验原理、方法和在发动机高频燃烧不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模拟实验系统包括激励源、模拟燃烧室和声学特性测量系统等。激励源为扬声器或者喷嘴气流。模拟燃烧室是依据高频燃烧不稳定性特征设计、与实际燃烧室有相同固有频率的缩尺件。声学特性测量系统包括麦克风、频谱分析仪和示波器等。模拟实验主要用于研究特定燃烧室的声学特性,研究给定燃烧室结构下喷嘴和隔板的优化设计,研究高频燃烧不稳定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利用 HF 转炉高温烟道气的热量,将现有精馏再沸器加热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循环热水加热取代原蒸汽加热,循环热水再与烟道气进行热交换,回收利用烟道气的余热,达到节能的效果。余热利用系统改造实施后不仅显著降低装置的蒸汽消耗,同时提高了精馏加热操作的稳定性,大幅延长了再沸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电厂600MW对冲燃烧型锅炉运行出现的问题,理论分析结合试验调整,解决运行出现的问题。结果表明:减小磨煤机分离器挡板开度及燃尽风的旋流强度有助于煤粉在炉内的燃烬;合理的提高运行氧量,可以减少炉膛出口CO数值;调平一次风风速、减小炉内温度场偏差及降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可以降低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有效解决管壁超温现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场固定空燃比燃烧导致无法根据波动燃气热值匹配最佳助燃空气,使热风炉热损失增加;残氧检测仪直接检测热风炉烟道残氧量,将导致氧化锆损耗快、高炉煤气费用计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一种残氧燃气分析系统,该系统并行于热风炉控制系统的前馈控制,将少量高炉煤气、空气先通入该系统进行燃烧并调整自身空燃比,得到最佳空燃比作用于热风炉控制系统并对并行系统残氧含量、高炉煤气热值进行数值模拟和相关性分析。通过改进PSO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对稳定运行系统建立模型,预测煤气热值作为优化热风炉空燃比,评价煤气质量、费用计量的有效参考条件。经实验仿真测试,该系统可有效提高空燃比修正精度,延长氧化锆使用寿命,减少热风炉热损失。  相似文献   

14.
湿式烟气脱硫系统中,由于烟气脱硫后含湿量增加,露点温度升高,大量水蒸汽凝结为小水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产生大量白雾排放到大气中,对烟囱及周围建筑中的钢结构造成腐蚀。可以通过降低吸收塔入口处吸收液的温度,使其脱硫效率增加,同时使含湿量和露点温度降低,从而有效地防治白雾生成和烟囱腐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脱硫工程的1号机(炉)、2号机(炉)和3号机(炉)设计一套湿法脱硫装置进行100%烟气脱硫,并为4~7号机(炉)脱硫设计预留接口。介绍了FGD脱硫系统工艺和该工程中热控系统的设计过程,重点对脱硫控制系统、测点设置原则、仪表选型及安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热控设计原则和要点。  相似文献   

16.
海水淡化装置是船舶上重要的设备,是船舶设备正常运行和船上人员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船舶的营运情况。在分析船舶余热和现有海水淡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船舶烟气余热、冷却水余热作为海水淡化装置热源进行海水淡化新型装置设计的新思路,为船舶能量利用及海水淡化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出塔内荷电水雾脱硫塔外固硫的新型湿法脱硫工艺,重点对荷电水雾的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荷电电压与液/气比均有利于增加脱硫效率,但仅采用水雾作为吸收剂,总的吸收效率相对较低;液/气比低时增加荷电电压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液/气比增加,荷电电压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有所增强;水雾荷电后能够提高SO2溶解速率,提高SO2吸收率,有利于降低湿法脱硫初期投资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8.
Pulverized coal reburning, ammonia injection and advanced reburning in a pilot scale drop tube furnace were investigated. Premix of petroleum gas, air and NH3 were burned in a porous gas burner to generate the needed flue gas. Four kinds of pulverized coal were fed as reburning fuel at constant rate of 1g/min. The coal reburning process parameters including 15%~25% reburn heat input, temperature range from 1100 ℃ to 1400 ℃ and also the carbon in fly ash, coal fineness, reburn zone stoichiometric ratio, etc.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condition of 25% reburn heat input, maximum of 47% NO reduction with Yanzhou coal was obtained by pure coal reburning.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reburning is about 1300 ℃ and fuel-rich stoichiometric ratio is essential; coal fineness can slightly enhance the reburning ability. The temperature window for ammonia injection is about 700 ℃~1100 ℃. CO can improve the NH3 ability at lower temperature. During advanced reburning, 72.9% NO reduction was measured. To achieve more than 70% NO reduction, Selective Non-catalytic NOx Reduction (SNCR) should need NH3/NO stoichiometric ratio larger than 5, while advanced reburning only uses common dose of ammonia as in conventional SNCR technology. Mechanism study shows the oxidization of CO can improve the decomposition of H2O, which will rich the radical pools igniting the whole reactions at lower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9.
本介绍了在增湿活化反应器中喷入雾化水滴采用生石灰和熟石灰烟气脱硫的试验结果.研究了钙硫摩尔比、烟气露点温距、二氧化硫浓度和烟气流速等因素对脱硫效率和脱硫剂钙利用率的影响规律.比较了2种脱硫剂的脱硫特性,分析了喷水增湿改善脱硫效率的机理.结果表明,喷水增湿活化明显改善了2种脱硫剂的活性,生石灰比熟石灰具有价格优势因而市场前景更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烟气、空气和水蒸汽的物性参数进行拟合,直接采用烟气、蒸汽侧对流传热系数公式计算对流换热系数,进一步实现锅炉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系数类库编制,从而可以不再采用传统的查图求取的方法,提高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