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伊娜 《考试周刊》2013,(78):192-192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00后,他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基本都是70后(也有80后)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需要教师采取针对性强的教育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家庭教育的载体,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如何在观念上、机制上、制度上进行调适和创新,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课题。这几年,学生、家长、教师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在信息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家长的教育背景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年轻化和高学历化,普遍出现了未婚的独生子女教师指导独生子女家长的新情况。我们坚持把组织和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作为学校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决定和上海市两个《纲要》的重要内容,转变观念、落实措施、锐意创新,用全新的理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3.
李晓秋 《考试周刊》2011,(49):203-204
当前,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有时间、有经历,也有财力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导致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再加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的影响,导致他们自私自利、不关心别人、和同伴之间缺乏互助互爱的精神。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芳 《考试周刊》2010,(38):219-220
目前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在教育方面,也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的思想倾向,甚至有人把独生子女夸大其词地称为"中国的一群小皇帝",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是社会的、学校的责任,又是每一个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代替的。本文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对策:让学生学会表达爱;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协作;让学生学会做人;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懒惰、自私、任性、骄傲”等问题。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独生子女品德现状及其成因、独生子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强调独生子女内在素质的教育;强调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中,家庭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强调爱国、责任感、文明、勤劳、独立性、勇敢等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关注独生子女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角色适应对于学校的管理及教师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应该扬独生子女教师群体之长,避教师群体之短,充分调动这一群体工作的积极性,在短期内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尽可能让他们更好的进行角色转换与适应,在其意志处在形成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干预,使他们能够形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实现他们从无依感向独立感的过渡,自卑感向自豪感的迈进,失落感向成功感的转变.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就会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吴献存 《今日教育》2014,(11):60-60
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升,家长、学生对教师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越来越难当。今天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但能力、习惯缺少养成,更缺少接受批评的心胸。我们常看到不懂得包容、理解、体谅别人的孩子,也经常看到为子女开脱错误的家长。这些不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批评的现象,导致学校、教师在工作上稍有闪失,指责、呵斥便纷纭而至,这也使许多老师在和孩子交谈时都慎重考虑措辞。于是,孩子犯了错误,别说惩罚,就是连基本的批评教育都要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8.
郭琼 《考试周刊》2011,(92):219-219
从当今的社会情况来看,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独生子女从小被家长宠着,事事由家长包办,处事能力大多较弱。(2)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学生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困难。(3)很多教师对学生以"分数"论英雄,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甚至扭曲了对他们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在学校失去了快乐感和幸福感,就越来越讨厌老师,讨厌学校。针对上述问题,想想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问题?很显然应该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4,(18):72-72
徐丽遐:最近复兴实验中学受到舆论关注,其中一个原因是学生家长有机会担任一天"校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作为校长,您是如何想到这样一个点子的?吴炎:著名学者钱文忠讲过,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碰到教育所面临的"三独"现象,也就是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今天的家长对学校的整体要求和关注度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学校也要随之而发生改变。潘惠琴:其实,让家长走进校园,共同推进学校的管理,是用第三只眼睛来看教育,它对于学校的管理工作肯定是有助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让心来说话     
从教二十余年,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巨变。家长难对付、学生难伺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眼下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的。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适应形势,协调好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务必做到"三心",让情来开路,让心来说话。  相似文献   

11.
李正宣:说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有些令人担忧。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和精神的压力都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障碍是常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张生明 《宁夏教育》2011,(7):148-149
在教育心理学中,我们把青少年中出现,诸如"不听话",不愿与家长、教师沟通,经常与家长、教师"顶牛""对着干"的现象叫做青春期逆反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应对,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新《纲要》强调: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时会发生一些矛盾、误会。这不仅会影响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作为教师,如果能透过矛盾加以反思,找到症结,就能促使我们更好地做好家长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6,(7A):57-57
我们学校每年郝有一批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他们的热情和投入,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新教师都是独生子女,共同的语言拉近了他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深受学生的欢迎。然而,从学生到教师,不仅仅是称谓上的转换,角色上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意味着他必须承担起传递知识火炬的任务,成为学生的引领。但这些新教师大多年轻气盛,在师生产生矛盾时往往不能妥善处理,面对后进的学生又缺乏耐心和宽容。有的新教师因为初登工作岗位,经验不足,压力大,开展工作畏首畏尾,不被学生、家长信任的尴尬情形也时有发生。我想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在不打击新教师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度过这段痛苦的教学磨合期?[编按]  相似文献   

15.
<正>尽管学者们已经通过科学研究,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同一性远远大于异质性;虽然在诸如奥运活动、汶川大地震中,独生子女有着令人刮目的表现,但是,这些令人激动的答案还是回答不了那些整天与孩子们打交道的家长和老师们的困惑,也还是解决不了现实存在的独生子女成长问题。那么,我们如何看待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分歧?又将如何认识独生子女成长中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教师队伍年轻化,是当今教育界的现状。近年来,80后教师逐渐成了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主力军,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面对“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现实和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的期待,如何培养80后教师是当前新教师培养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我们忽视。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作为两代独生子女,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成为了当今社会受人关注的两个群体,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之间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作为首先走向社会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群体,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争议和诘难。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来审视,"80后"独生子女在人最关键的品质——关怀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源不是别的,是社会大环境,特别是教育;具体看,"遭遇缺乏关心的时代"、"关怀教育被悬置"是造成"80后"独生子女不会接受关心和不会给予关心的主要原因。因此,学会关心应当成为独生子女的应然目标。  相似文献   

19.
袁丽平 《早期教育》2009,(12):26-26
当今,年轻教师是独生子女、幼儿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幼儿是独生子女。这给家长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不善交流、难以接受意见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笔者认为:只有用“心”沟通,家园通道才会畅通,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合作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隔代教育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对沈阳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这种在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家庭教育有其独特性,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可以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祖辈家长进行再教育、增强年轻父母的责任感、增进祖辈家长与父辈家长的沟通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