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足数字化学习港建设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礼会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的实践,分析了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中的需求分析与反馈机制、资源整合与供应机制、条件保障与长效运行机制,论述了在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中引入市场机制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引入市场机制并体现教育公益性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学习港的进展关系到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发展。本文在教育部教改项目“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的基础上,根据数字化学习港的理念和实践内涵,借鉴web2.0的理念与实践案例,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入探索了我国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并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着重探讨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问题。针对当前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困难、管理效率低下、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等诸多问题,以协同学理念为指导,构建基于协同理论下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以期为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展状况,结合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和"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经验,提出了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亟待破解的七个难题。并从以"数字化"的技术构建"时时能学"的天网体系,以"标准化"的理念铺设"处处可学"的地网终端,以"专业化"的服务支撑"优质资源"的规模应用,以"品牌化"的策略营造"人人皆学"的社会氛围四个方面,阐述了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发展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研究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对究竟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认识不够,缺少对资源构建理念的关注;二是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构建缺乏系统考虑.作者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是现代学习理念导向下的系统过程,为此,该研究阐述了现代学习理念导向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的基本内涵和系统框架,并就其框架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论述,系统地回答了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什么内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由谁来构建以及如何构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的数字化学习港平台是数字化学习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的LSMS(学习服务管理系统)设计理念并系统阐述了其服务的系统观、人文观和效益观;其次,基于LSMS理念,以业务驱动服务、以服务推导软件设计,根据数字化学习港开放式平台的业务流程,对其服务系统结构、软件功能模块分别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设计;并进行了初步的可视化建模,为数字化学习港开放式平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多形态、可选择的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形成数字化应用环境,是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中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从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视角、应用现代学习理念,研究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级各类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等,提出了改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质量,并提高其应用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电教》2006,(10):22-22
为了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探索并实践终身化、网络化及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教育部于今年6月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该项目主要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相关试点高校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成人学习圈作为一种为广大成人欢迎的商讨性协作学习活动,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一种重要的非正式成人学习形式.它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学习资源的支持,本文立足于成人学习圈之间的资源整合,分析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资源整合时出现的矛盾及冲突,从提高成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拓展成人学习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每个成人学习圈注意开发自身的学习资源三方面提出了成人学习圈之间进行资源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建设与示范"乡镇型典型应用学习中心--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数字化学习港为个案,对其建设情况、实践成果、社会效益与取得的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探索,力求能为我国乡镇型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