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生态风险与生态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也导致现代社会面临巨大的社会风险。其中,生态风险是社会风险的主要表征之一。本文从生态风险的视角,分析生态风险对我国生态德育的挑战,对风险意识下我国生态德育的路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态住宅与生态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住宅不仅要顺应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而且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态审美需要。创造具有生态审美属性的住宅,为现代人提供理想的生态环境,成为当前建筑业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文明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旨在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 然的和谐发展,它可以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并与之共同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四大奋斗目标和文明体系。生态道德既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因 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以带动和加快全体公民思想观念的生态化转化,促进生态文明道德的培育和形 成,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实施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现代化伟大目标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政治·生态政治学·生态政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政治是工业化国家和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生态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系统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政治学研究既要坚持科学的技术路线,又要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一次质的飞跃,它意味着一场社会革命,这场革命是全球性的,包括文化、思想、信仰、科学、技术、产业、行为、教育、伦理等内容,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格局以及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6.
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人类社会文明一次质的飞跃,它意味着一场社会革命,这场革命是全球性的,包括文化、思想、信仰、科学、技术、产业、行为、教育、伦理等内容,这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格局以及导向新的人类聚居模式———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切的重要问题。生态德育是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应同等看待生态德育和人际德育的作用,并在高、中等专业学校建立生态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9.
20世纪中叶,人类文明最重要、最深刻、最有影响的变革就是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或称之为生态觉悟。这种生态觉悟的直接根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迫使人们不得不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命运给予关注。这种生态意识的觉醒一开始就蕴含着极其深刻而普遍的哲学意义,尤其是在伦理学领域的深刻变革,产生了生态伦理学这一理论成果。生态伦理学试图用伦理信念调节和约束人类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生态伦理学坚持"生态本位"的伦理学方法,以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为哲学基础,以"生态合理性"为核心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标准,建构和确证伦理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通过伦理与经济生态、伦理与社会生态、伦理与文化生态的建构,去确证当代伦理精神的理论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通过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实现伦理生态的辩证复归。生态伦理是当代伦理精神的价值诉求,则成为生态伦理精神能否成为化解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办法。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生态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未来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在高校加强生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生态文学特殊的生态思想内涵和文学艺术特征有利于提高生态教育的效果,理应成为高校生态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生态体验是学校实施生态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德育过程中开展生态体验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增长生态道德知识、丰富生态道德情感,锻炼生态道德意志,养成生态道德习惯。实施生态德育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的生态道德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必然性,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层次,论述了生态意识的培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生态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4.
生态课程论     
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学科课程是分立的封闭的系统,学科之间很少发生直接联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科之间彼此互为主体、互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任何学科都不能脱离赖以生存的环境游离这个系统而单独存在,都必须寻求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平衡与互补.面对新的课程发展趋势,必须尽快建立生态课程理念,依据课程生态原理和生态法则,构建生态课程体系,实施生态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精神、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繁荣生态文化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计应该是艺术、科学与生活的整体性结合,是功能、形式与技术的总体性协调,通过物质条件的塑造与精神品质的追求,以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为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就是利用科学技术将艺术、人文、自然进行适性整合,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同时它更应该是一个绿色的设计、可持续的设计、生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学教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生态文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生态文学的典型作品,挖掘出蕴藏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分层次地逐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然、社会、人文相结合、相协调的生态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生态课程论     
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学科课程是分立的封闭的系统,学科之间很少发生直接联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科之间彼此互为主体、互为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任何学科都不能脱离赖以生存的环境游离这个系统而单独存在,都必须寻求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平衡与互补。面对新的课程发展趋势,必须尽快建立生态课程理念,依据课程生态原理和生态法则,构建生态课程体系。实施生态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安全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能超长期地保持稳态延续的态势,是各民族文化生物性适应积累的总汇.生态人类学关切的生态安全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生态改性.任何形式的生态改性,都应当定义为生态不安全.生态人类学认为,导致生态灾变的原因主要是人类错误地使用了不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资源利用办法和管理办法,从而导致了人类活动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不相兼容.生态人类学强调从人类文化的属性出发,以资源利用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去缓解人为生态灾变,乃至根除人为生态灾变.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态与生态课堂的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学作为一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学科,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课堂教学的启迪作用不断增强,生态课堂的出现唤醒了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生态"、"生态学"、"生态系统"的基本认识,通过以生态视角了解课堂教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其内涵及基本要素,尝试时"生态"及"生态课堂"进行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