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行业商会或同业会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作为人民团体的工商联的民间化取向,分析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互益性行业商会或同业会组织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景是异域的,情却是东方的,他一直致力于文学的民族化,民间化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在创作中始终与民间生活坚持着不懈的心灵对话,而民间固有的生命力和民间化的复杂性根底激活了她的艺术想象。使其能够立足于“现实的民间”,用生命的体验和化想象营造出一个意境幽远、富有诗意的“学的民间”,真切地呈现出了民间的世俗性与精神性对于小说创作所共同具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的小说创作,景是异域的,情却是东方的,他一直致力于文学的民族化、民间化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5.
民间理论与写作在1990年代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1990年代陈思和教授提出的民间理论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从这一视点出发,1990年代的文学创作,民间理论与写作互动发展,共同创造出了蕴含着民间文化精神的艺术世界,民间文化成为作家生命精神的一部分,但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泛民间化”倾向,则可能导致民间世界及其精神的平面化,因此,作家应该在民间生活的体验中,获取民间大地上滋生出的民间精神。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地区广泛流传着形式短小而又具有独特韵律的山歌。这些山歌在内容、形式和音乐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表现出独特而浓郁的民间美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民间化财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九华山地藏信仰在明清时期崛起与流行的分析,指出明清时期传统文化变迁的基本途径是借助了宗教的力量与形式,民间化与宗教化是其变迁的两大趋势,民间宗教其变迁的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乃是汉、蒙、满、回等民族杂居之地。在各民族丰富而历史悠久的民间化中,蕴藏着大量的民间音乐和民间歌曲。中国蒙古剧就产生在辽西的阜新地区。在辽西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史上,蒙古剧开创了先河。怎样更进一步发展民间音乐、民间歌曲,使得民间的传统艺术得以更高的升华,就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文献   

9.
把我国的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成教”)学术放到什么位置上加以打量,或用何种视角进行审视,是一个绝对没有标准答案的课题。学术研究的灵魂在于创新,用民间学术视野审视当下的中国成教学术,探悟出了成教学术的民间性、边缘性、功利性和批判性等四大特性,并提出了去成教学术民间化的四点思考,以期对提高成教学术品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目连救母故事在中国民间的传播、演变进行考辨。文章分别对故事的本事及其民间化进行梳理和分析。从中发现其不仅反映宗教信仰,也渗透着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1.
传承人是民俗传承的承担者,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民俗还是大众的生活常态时,是无所谓传承人的,传承只是群体词的代际传递。因此,传承人的个体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民俗文化的衰落。而民俗的复兴,其实是传承人与民俗文化之间的非正常互动,极易造成群体性文化沦为个人的有意识创作,但仍具有生活文化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承民间音乐文化,开发音乐教育的新课程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音乐教育有责任充分开发与利用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乡土资源,设计好传承民间文化的音乐课程,引导学生认识民间音乐文化存在的价值以及传承家乡乡土文化的意识。文章介绍了利用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乡土资源,开发音乐教育新课程资源的具体流程,以及开发与利用乡土音乐课程资源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精神领域的变化,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挖掘民俗实用方面的价值,却忽视了民俗载体和媒介的创新,致使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消失,承载民间文化内容的影像丧失或削弱了其传承的文脉精神。因此,以媒介的创新为着眼点,运用本土化理论和方法,探索动画形式的当代创新,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资源的承传和擅变,是保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民俗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位于湖南怀化南部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一民族文化保持相对较为完整的侗族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侗歌、侗舞、侗琵琶都是民族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研究价值,其侗族喉路歌鏊是侗族多声民歌的典型代表,歌唱形态,在歌唱表演、曲式结构、和声织体等多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侗族喉路歌蓥的调式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栗涛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4):115-116
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多属"静态保护"范畴.要真正、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还需要从其活元素的"动态保护"方面着力,即让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进入课堂,从基础教育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民族民间文化的乡土教育,乃是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不可或缺的任务,让民族民间文化教育走进课堂,则是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性任务必然...  相似文献   

16.
以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为个案,研究民俗体育融入现代生活存在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同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探讨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皖西民俗体育“肘阁、抬阁”的传承和发展。结果显示:社会的快速转型给民俗体育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对民俗体育传承和保护的过程中体现出多元素融合的特点。充分挖掘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探讨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生成机制,才是民俗体育得以传承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客家学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过于偏重民间文献史料收集和文字叙述的缺陷,而在田野实证研究和民族志影像表达等方面则相对薄弱。闽西民间文化学者拍摄的四部客家民俗事象纪录片,以其原生态的直观表达方式,成为人类学者观察和研究客家地方社会的有效载体和工具。当下的客家学研究应与影视人类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客家文化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在分析客家社会的急剧变迁、抢救文化遗产和反思客家社会文化发展历程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树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7):35-38,78
认知与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来说,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因果问题。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根基的深层认知,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主体"文化自觉"行为的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行为就是不全面和不彻底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产生和生存的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很多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正在蜕变,一些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前还普遍存在的传统音乐形式,目前已处在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对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民间舞蹈,是民众自行创作与传承的舞蹈形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传承方式,不是依靠语言文字,而是以人体动态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为主要特征,是在一定环境中,在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的,它和群众的民俗活动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出群众的民俗心理,展示出民俗化的诸多方面,因此,对侗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也是对侗文化精神和民俗文化的一次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