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富宇舒 《大观周刊》2012,(45):270-270
毛笔是古人重要的书写工具,在很多名人逸事中也都有它们的身影。本文通过“口诛笔伐”、“江淹梦笔”等和笔有关的成语,把笔在古代文化中除了文具以外负载的更为复杂的感情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
古砚风采     
朱育莲 《出版史料》2004,(2):i001-i002
“文房四宝”,纸、墨、笔、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的。古人以砚为“文房四宝”之首。纸会用完,墨会  相似文献   

3.
付印样的校对,是校对程序中的最后一关,也是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項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談談报紙校对付印工作中的一些休会。我們现在常用的付印技法是“点校法”。“点校”分两种:一种是用毛笔尖逐字点着校对,一种是把笔管倒过来釘个大头針逐字点着校对。“笔点”墨迹斑  相似文献   

4.
张琳 《兰台世界》2012,(16):61-62
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毛笔雄踞世界笔坛之首。它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悠久。《弘治湖州府志》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善琏镇,是湖笔发源地,是我国主要湖笔产地。它位于杭嘉湖平原,距湖州市区东南70华里。这里河湖纵横,桑  相似文献   

5.
图说     
《大观周刊》2011,(11):2-3
近日,山东省济南市一家金店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价值10万元的翡翠毛笔摆件。翡翠毛笔摆件的笔杆以天然翡翠为原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书写笔,使用较为广泛的是签字笔和中性笔,而中性笔则以书写流利、价格适中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一、中性笔的特点早些时候,人们常把除钢笔、圆珠笔、毛笔、铅笔等传统笔类以外的很多书写笔统称为签字笔。但是,“签字笔”是一个笼统和模糊的概念,市场上只有极少数笔类明确标有“签字笔”字样,如英雄883黑色和蓝色签字笔。然而,中性笔则有其自身较明显的特点。中性笔的外型类似圆珠笔,有可更换的笔芯,字迹是通过笔尖上的圆珠(钢珠)滚动而形成的。中性笔与圆珠笔的关键不同在于…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工作中经常要填写一些表格 ,为了使字迹能长久保存 ,在这些表格中通常会对字迹的书写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根据我们的观察与了解 ,目前仍有很多表格对字迹书写的规定不够科学 ,很多规定不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 ,不利于字迹的长久保存。字迹书写规定不科学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必须用钢笔或毛笔书写” ,此情况在过去的表格中是很常见的 ;第二种情况是“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 ,或采用计算机打印” ,此情况在近年来较为多见 ,如《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就有类似的规定。此外 ,也有一些表格对字迹书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报章上经常能读到有关书法的惊人报道。陕西有位书家用85公斤重的毛笔在30平方米的白布上书写特大的“竹”字,大大超过了诸如《石门颂》、《泰山金刚经》、《瘗鹤铭》等古代摩崖的擘窠大字。其笔全长3.07米,吸墨16公斤。  相似文献   

9.
祁县民间一收藏家里,笔亲眼目睹到一张识银鉴宝的元宝银锭“目录”,这为研究祁商银号、票庄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据初步推算,该元宝银锭“目录”距今已有350余年。其纸为绵纸,颜色发黄黑,薄而软,纸质已变质。“目录”长282毫米,宽258毫米,用毛笔书写,共300字,叙述了近40种银锭名称、形状及成色。  相似文献   

10.
勤笔有益     
笔乃是历代文人学士骚人墨客喜爱的书写工具。有了它,世界上文化、科学,艺术得以传播。一支笔,在文学家手里,写出一部部长篇巨著,在画家手里,绘出一幅幅绮丽图画;在工程师手里,绘制出一张张宏伟蓝图。古往今来,好学者,无不爱笔。人们认为,笔是自己成才的得力助手。然而,爱笔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人是真爱笔,把写坏了的笔头,埋入土里,久而久之,成为“笔冢”,以寄笔于怀思;还有人书写笔赞,颂扬笔的汗马功劳。古人这样做,不能说是痴狂,  相似文献   

11.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它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工艺精湛,历来深受文化学者和书家画师的珍爱。与湖笔相关的名人史实、传说涉及王羲之、王献之、智永、颜真卿、苏东坡、赵孟、吴昌硕,近现代名人如沈尹默、郭沫若、潘天寿等等。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誉为“文房四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毛笔的出现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毛笔是在枝条上扎一束兽毛,到战国时期,演化成为将兔毛制成笔头纳入劈开的竹杆中。秦朝的笔奠定了后来毛笔的基本形制。湖笔起源于湖州的善琏镇。善琏制笔业大约始于晋代。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善琏)…  相似文献   

12.
古代簪笔制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中,刻画了几位官吏形象,其中一人双膝下跪,腰系小削(刀),两手捧举案牍,仿佛正在奏呈。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几位官吏的耳旁都不例外地斜插着一杆毛笔。这便是最早的簪笔模式,也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明确和最原始的有关簪笔的直观史料(见图一)。由此可知,早在汉朝,某种职守的官吏奏事需手捧书写好的文牍,而将毛笔插在耳旁,以备随时记录。这种完全出于实际应用的奏事方法应该就是簪笔制度缘起的雏形。一、 簪笔的出现画像石中反映的簪笔形象与文献的记载在时间上恰好吻合。虽然汉朝的史籍中并没有簪笔…  相似文献   

13.
武警太仓边检站建站两年多来,注重对战士报道员的培养,他们每年从战士中挑选出有一定文字功底、热爱宣传报道的“小笔杆”充实报道组,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辅导和培养。“小笔杆”们不负重望,一时间常有稿件见诸报刊,从而激发了干部中一些“老笔杆”的写作热情。于是在工作之余,“老笔杆”们与“小笔杆”们悄无声息地展开了一场竞赛。一番你争我赶后,太仓边检站迎来了建站以来宣传报道工作第一个丰收年:去年太仓边检站共在各级报刊、电台发表稿件168篇。“小笔杆”“老笔杆”人人写稿勇争先@金睿  相似文献   

14.
修改文章何以称谓“删削”,说来话长。早在战国时代,由于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于是人们就把竹子或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来写字。这些狭长的小竹片叫“竹简”,也叫“简策”;狭长的小木片叫“木简”,又叫“版牍”。据考证,竹简和木简上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有时难免会写错。为了纠正写错的字,人们通常都  相似文献   

15.
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思想 “从领导来看,办报是大家办报,从新闻工作者自己来看,办报也是大家办报。”(《邓选》一,150页。)邓小平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他的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思想。应该说,他的这一思想是直接继承毛泽东“全党办报”“全民办报”思想而来的,但又有了新的发展。 就全党办报,他一再要求领导者自己要拿起笔来,参与新闻宣传。他说,“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拿笔杆子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拿到广播电台去广播。”(《邓选》一,145页。)…  相似文献   

16.
闲话笔墨     
湖笔:笔中之王   据史料记载,蒙恬发明毛笔.正是由于毛笔的出现,才使得中国的文化如此发达,笔在推动人类进步这一点上实在是功勋彪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汉字书写是竖行,这大约和汉字初期的书写材料是木筒、竹简,书写工具是毛笔,汉字是方块字等有关。木简、竹简,狭窄而长,竖写起来很方便,毛笔也是从上往下写方便。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这是古代的书写方式。等到汉代以后纸虽然发明出来了,但汉字书写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仍然是通行竖写。隋唐雕版印刷出现,到宋代活字印刷发明,都仍是竖排竖行。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份子学习西洋文化,  相似文献   

18.
就“个体”来讲,我曾想固执地在写作上不“换笔”——因为我始终觉得无论是毛笔转换成钢笔或圆珠笔,最终其体现形态上毕竟是在“方块”汉字基础上的书写,而电脑的写作是手指与键盘“点击”的记录。我担心思绪的流淌会因“点击”的操作而失去一种特有的文字体验与感受。而就“群体”来讲,面对网络对所有媒体的冲击,不屑与不安曾一直令我茫然:没有编辑辅助的“文学创作”和缺乏道德责任感的“自由谈”是否能够真正发挥滋润智慧、抚慰灵魂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19.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五章规定:草拟、修改和签批公文,用笔用墨必须符合存档要求.即必须使用毛笔或钢笔书写,并要求使用墨汁、蓝黑墨水及碳素墨水.  相似文献   

20.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出土一件双联玉管,做工精致、形制独特,推测具有实用功能,由于迄今尚未发现类似器物,长期以来一直不清楚其具体用途。近年来,考古出土毛笔实物较多,笔杆均精细长直,无论长度还是管径,其大小均能装入这只玉管。另外为了便于携带和保护毛笔,与之配套使用的笔套在全国范围内多处墓葬发现,形制有短套、长套、双联套,材质有竹子和木胎漆器,显著特点均是一端封闭,另一端开通,也与玉管特征相同。因此通过与考古出土的毛笔和笔套比对,结合其尺寸和形制分析,这个双联玉管应是放置毛笔的容器—笔套。狮子山西汉墓出土笔套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汉代双连玉笔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