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学好这些作品,注重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笔者就谈谈《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文的写作思路及特点。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两篇脍炙人口的古典散文,都是作者被贬官谪居时所作。文中作者不仅“激于感遇”、抒情写志,而且独运神思,异彩纷呈,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山水之景,使人耳目一新。 《岳阳楼记》以“谪”字为线索,以两个“异”斡旋其间,以“快乐”两字阐述题旨,熔记事、写景、议论为一炉,会“…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记》本为应约之作,却寓以规劝之意;虽为人作记,却重在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3.
东方弧 《高中生》2008,(8):54-55
近千年来,《岳阳楼记》广为传诵,被公认为巅峰之作,但是围绕此文产生的争议也不少。最大的争议,集中在对滕子京这个人的评价上。本来《岳阳楼记》写的是一座楼,与滕子京是好是坏有何干系?有。这不但因为岳阳楼是滕子京主持重修的,《岳阳楼记》是滕子京约请范仲淹写的,而且因为《岳阳楼记》一开头就歌颂滕子  相似文献   

4.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分别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七月既望”)和同年十月十五日(“是岁十月之望”)舟游赤壁,并各写下了一篇《赤壁赋》(被后世称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为秀丽的赤壁增添了文学色彩,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传世经典。那么,两篇《赤壁赋》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5.
提起北宋文坛,没有人不会说到苏轼;说起苏轼,没人会不说前后《赤壁赋》。而千年以来,人们尤其津津乐道的是东坡居士在前《赤壁赋》(以下称《赤壁赋》)中的出色的才情、深邃的思想。人们忘情于文章对赋这种文体的创新、对后人思想智慧的启迪和文章在写景、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同时选入了三篇古代经典游记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它们均为大家手笔,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可谓典范之作。三篇文章无不综合使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艺术手段,或发抑郁忧惧之心,或抒随遇而安之情,或  相似文献   

7.
【课文品读】 《岳阳楼记》语言表达的“对举”之美 《岳阳楼记》语言极工。用“对举”一词来分析其语言表达的特色,是可以像线索一样牵动全文内容的。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作为“超绝古今”(见嘉乐斋选评注《三苏文范》引吕东莱语)的绝唱,它已经陶冶和影响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至于它的题旨,自北宋以来却评说差谬、议论纷然,往往令人真伪莫辨、茫然若失。如有人说其题旨是发抒“遗世之  相似文献   

9.
<正>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景、情、理并茂的千古绝唱,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客问答所阐述的这一哲理,是本文最生动、最耐人回味的内容,也是本文教学上的难点所在。因为作者表达这一主旨,不是直接议论,直言其理,而是借助  相似文献   

10.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究竟属何种文体,众说纷纭。很多教学参考书只交代熔记叙、抒情和议论于一炉的表现手法。只有安徽人民出版社77年版的《阅读与习作》,说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古代抒情散文”。我说是议论文,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赤壁赋》是苏轼一篇以游赏山水为题材的辞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精练优美、内容隽永深长。它被作为讲读课文选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  相似文献   

12.
《赤壁赋》中,主客因“水”与“月”的永恒联想到人生命之永恒因而释怀于功业难就、人生短暂,这种思维是因苏轼内心道家的宇宙观而起。但笔者认为《赤壁赋》只是苏轼短暂的自我解脱,在《赤壁赋》前后皆有作品表明苏轼并不因官场受挫而放弃儒家的进取之志。笔者试从《赤壁赋》中“水”与“月”对主客的启示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对苏轼的人生哲学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传统文化意识中,人们对苏轼或《赤壁赋》的典型评价是“达观”“豁达洒脱”等。《赤壁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的阶段——当此之时,《赤壁赋》的主旨,苏轼的内心真的会是“达观”或“豁达洒脱”吗?《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懂得苏轼的“彻悟”,即苏轼的“深度痛苦”,  相似文献   

14.
《岳阳楼记》短小精悍,气势不凡,耐人寻味,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如果施教得当,在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方面,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一、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寓意。《岳阳楼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怀,寓意深远。特别是最后一段,嗟叹自然,议论深刻,把整篇作品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这种深远寓意,是可以收到很好的思  相似文献   

15.
一前年,在《光明日报》上,对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展开了争论,最后似乎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对苏东坡《赤壁赋》的理解,虽然没有展开那样公开的争论,但分歧也是不小的。甚至比对“中秋词”的争论更大。《赤壁赋》和“中秋词”是苏东坡文库中的瑰宝,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皎皎之作。为什么理解上的分歧,竟如此之大呢?是真如歌德所说的“优秀作品,无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文情并茂、经世不衰的散文佳作,现被收入北京市职工初中语文补课教材的下册。我们仅就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作些新的探索。笔者认为,要想准确地把握住《岳阳楼记》的精神实质,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和动机是十分必要的。《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是范仲淹青年时期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在读2001年第10期《班主任之友》上刊登的杨海敏老师写的《我们眼中的考试》一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错误。文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我们把考试看作打仗的话,我们需要有大将风度,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谈笑间灰飞烟灭”。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在《赤壁赋》中并无此句,也找不到类似的话。所以,说“谈笑间灰飞烟灭”语出《赤壁赋》实属错误。《赤壁赋》与《赤壁怀古》都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赤  相似文献   

18.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主旨虽有些相同,但立意各别,一喻理,一抒情。写法上,一遥思运笔,显现的是虚拟之象;一即地落墨,浮动的乃天然之景。由于运思不同,加之遣词有异,故形成迥异的风貌,前者显现出阳刚之神采,而后者则飘动着阴柔之风姿。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篇《赤壁赋》 ,课文中有几个注释或不正确 ,或解释较为含糊不明确 ,现分别简单分析如下 :一、几个不正确的注释1.“举酒属客”中的“属”。课文注为“属 ,通‘嘱’ ,这里指劝人饮酒”。“属”有解释为“通‘嘱’”的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辞海》里也有“通‘嘱’”这一义项 ,但解释为“托付 ,请托”。同时 ,《辞海》里又有“倾注 ,引申为劝酒”这一义项 ,并引用“举酒属客”为证。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华…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岳阳楼记》写于岳阳,其理由有三:一是,求记与撰记间隔时间之长、记成后转递书刻紧张的时间问题和滕子京对所求之《岳阳楼记》的要求,及当时严峻的现实情况的需要,是范仲淹亲临实地作记的主要原因;二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此记写于岳阳的内证;三是,范仲淹在岳阳市云溪区置有田庄,乃其亲赴岳州作记的重要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