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行为主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教学行为设计奠定了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及应用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师教学行为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目标、任务分析、直接教学、目标参照评价、行为矫正等几个方面。一、行为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行为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2.
行为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理论,也是对教育界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之一。作为以身体运动为艺术表现手段的幼儿集体韵律活动教学,行为主义对其有着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行为主义中程序化教学、教学目标细化、行为塑造、行为矫正,以及强化理论在幼儿集体韵律活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以解决教师与幼儿在集体韵律活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普遍存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行为是妨碍课堂教学顺利完成、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和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行为矫正学研究的开展,使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者分析了教室中学生和教师间的相互关系,改进了教学方法,还发展了解决教室中学生捣蛋的不正常行为的方法。即便是在高等教育中。行为矫正程序也被用来改进教学技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学》2007,23(4):53-53
美国名的师范教育家乔伊斯在与他人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分成四类。行为主义模式。这类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行为矫正、行为治疗、控制论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行为契约是美国课堂管理流派行为主义控制派的管理方法之一。行为主义控制派有严明的纪律模式和行为矫正模式 ,行为矫正模式常常利用行为契约去矫正学生的行为。本文分析了课堂行为契约的各种类型 ,并对课堂行为契约的后果阶梯 (奖励与惩罚 )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杨晓萍行为主义是西方的一个心理学流派,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又创立了新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曾在美国风靡一时,对教育的影响很大,如斯金纳所主张的机器教学,广泛...  相似文献   

7.
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两大派,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经验主义或还原主义作为其思想基础,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则是以理性主义哲学作为其思想基础.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在什么叫学习、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作用、如何对学习进行分类、学习的测量等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任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都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文章简述了行为疗法的矫正技术之涵义、发展筒史、理论基础、常见的行为矫正技术及行为矫正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旨在使人们了解行为矫正技术,调整心理状态,从而促进社会良好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小原理,但是对于教育方式的影响却十分巨大.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则是新行为丰义代表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它对心理学的科学地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际应用等均带来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它仍然在影响着当今的心理学研究。系统而全面地梳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衰弱的过程,对其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系统而全面地阐释和评价,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特征和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行为的调控》体现了我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线索清晰、内容系统而全面;立论精辟,视角独特而高远;第二,论述恰当,资料翔实而丰富。  相似文献   

11.
习得无助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得无助指个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引起动机、认知、情绪和行为上的消极表现,影响后来的学习。自Seligman提出习得无助理论以来,就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习得无助的产生机制,形成了习得无助的行为控制、归因、认知、目标、自尊保护、人格等多种理论,并为习得无助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行为表现是教育实践中的常见用语。教育实践者通常是在规范和实证的立场来使用这一概念,由此使得概念的使用者往往将儿童与其行为、儿童与概念的使用者切割开来,造成教育者在实践中的目中无人。对表现概念的意涵重释,特别是不同学科关于表现概念的界定,使得我们能够重新发现行为表现概念所内含的意义世界,从而启发一种关于行为表现的新的教育哲学,即儿童的行为即是儿童的表现,是儿童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借助行为的外显化。儿童借助行为而表现出来的意义,是在特定情境中与教育者共同建构的结果。意义世界中的儿童行为表现概念意味着,教育实践并非单纯实践性的,它同时也是理论性的。教育实践的理论性主要体现为教育者必须要对儿童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世界作出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Behavioral consultation is a prominent indirect service model in the practice of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Despite some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use of behavioral consultation strategies, consultants frequently face a number of barriers to implementation of treatment in practice. This article outlines a number of these barriers in behavioral consultation, including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f consultation, lack of specific training of consultants, little or no consultee (teacher) training, problems surrounding target behavior identification, and external constraints to consultation. Each of these areas is described along several dimension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利他行为在心理学上是指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利他行为一直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研究者们提出的基因决定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移情利他主义等利他动机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利他行为。移情法、榜样示范法、及时强化法以及学习有效的助人技能等是培养利他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白追求自由的热烈的思想倾向,在其行为选择上表现为以布衣之身"平交王侯",平交行为中含蕴着超迈的平交心态,体现出与正统文化价值观相左的行为倾向。对李白平交心态与平交行为的文化根源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6.
在师专教育中应用行为心理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心理学是心理学两大学派之一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有赖于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根据师专学生的特点 ,在师专教育过程中应用行为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探讨如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给师专学生良性刺激 ,对其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行为产生良性诱导 .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后天素质 ,为实现师专教育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探讨新路子 .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经历了哲学假设、经典心理学实验研究和当代心理学的深入研究。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体现在莱斯特的确定问题测验、林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发展的双面理论、布莱希的道德自我认同模式、沃克的道德人格等研究当中,这些研究克服了在道德判断过程中仅仅关注道德推理重要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行为经济学的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认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实际上根植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复活了被新古典经济学摒弃的经济学原有的传统.行为经济学从认知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中汲取营养,但和老行为经济学不同,现代行为经济学并不完全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而是把新古典经济学作为一个基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才使得自身获得了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行为态度、主体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促成体育教师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强化主体规范作用、增强感知行为控制三方面提出了改进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