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全球化文化语境中的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一书进一步推进了近年来学界对“文艺美学”的研究。该书导论从宏观角度确立了全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编从整体上对中西文艺美学进行了理论概述,第二编从文学、绘画、音乐三大艺术门类中进行了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该书通过比较研究显示了中西文艺美学在文本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相通性、相异性以及彼此对话的可能性。面对中国古代诗性的文化艺术与西方系统化逻辑性的哲思,此书以开阔的比较视野诠释着文艺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艺美学的出现和发展必然导致对文学知识传统的反思和重构.中国文艺美学在对中国古典传统、中国现代传统、西方古典传统、西方现代传统的反思中,日益意识到自身对文学知识的重构必然在跨文化语境中展开.对这一文化学术处境的积极应对,有可能为文艺美学学科开辟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足以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经验".这个"中国经验"不仅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硕果累累,而且在文化上也多有独创.单从美学、文学理论而言,就有一些值得认真总结的"中国经验".本文提出对"文艺美学"学科的再认识,即希望从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中国经验"立场,重温我国文艺美学学科草创、发展的历程,认识文艺美学独特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艺美学是新时期以来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是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产生的。其发展历程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发展建设时期;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为文艺美学进一步深入发展和进入国家体制内建设时期。文艺美学的学术内涵在学科界定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上是艺术的审美经验;在研究资源上包括中西马以及现代的理论资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各个艺术门类的成果以及当代大众文化资源等;其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改造了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其理论贡献是进一步推动了理论战线的综合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的现代理论转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为我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平台。文艺美学在当代遇到诸多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众文化的勃兴使艺术与非艺术以及美与非美界限模糊,民族文化的振兴要求文艺美学更快地走向世界,理论上则是艺术终结与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等都对文艺美学的存在及其内涵提出责疑。而对其应对则是立足于理论、学科与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新起不久的学科,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与性质、兴起的历史文化语境和内在的学术发展逻辑、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以及研究文艺美学学科的学术意义四个方面,对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文艺美学的学科地位受到质疑,原因在于论争双方存在着语境错位。文艺美学学科的成立,应该从美学自身发展、诞生背景及与中国美学传统的关系等多方面考察,并进行系统的理论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7.
文艺美学的研究和中西文艺美学的比较研究应该在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走向具体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文艺美学以艺术中的具体审美经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学科的逻辑支撑点,这是它与哲学美学、艺术哲学研究范式的根本差异,它也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与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事实性的存在,这种事实性的存在本身表现出中西文艺美学切实的相关性。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动摇了欧洲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根基,使得比较文学、比较美学的研究发生了从西方中心化向世界范围的国际化的逐步位移。在中西文艺美学比较研究中,我们应追求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文艺美学的互见、互识、互证、通达、会通。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研究现状出发,通过对众多理论学人对文艺美学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的分析,来展现文艺美学研究在当代中国的三种不同研究形态,着重点出了文艺美学学科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恰当地译介了原著中大量的汉语文化负载词,向西方读者传达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象及内涵。结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明示、推理、认知语境、关联原则等内容,从罗慕士英译本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语句进行分析,以期在具体语境中探讨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具体策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方志丹 《海外英语》2014,(17):192-194,197
作为中国的一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中包含了许多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中国古诗词的丰富内涵,文化语境成为了《红楼梦》特别是其古诗词翻译的棘手问题。该文从文化语境的一个分支,地域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翻译中西方地域差异之处进行研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拙见。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来,高校一直把大学语文课程局限在语言文字学范畴,这与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性课程的身份是不符的。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性课程,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这一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大学语文"汉语言文字"、"文学审美"和"中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递进完成。  相似文献   

12.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异于西方文论及现代文论的重要理论之一。曹丕首开先河,引“气”而入文论,建立文学主体论。以“气”贯通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体系,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外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优秀传统作为参照,比较系统地梳理了中国80年代前期小说创作中性描写的发展、演变与审美特征,论述了特定时代、文化语境中作家在性描写中所存在的艺术局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艺理论深受康德以来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这不利于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在形而下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审美人类学,以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研究广大民众的审美需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有可能超越浪漫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5.
传奇是唐代兴起的新体小说,它在思想内容、审美诗化、虚构想象、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技巧、文章体式、遣词造句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色。它的出现和兴盛,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和文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16.
拟从札德将模糊理论引入语言学的范畴谈起,详细回顾、阐述了模糊的定义,再论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及汉语文化的模糊性,模糊与翻译的结合顺理成章地促成了翻译美学的发展,从而使得英文读者能够欣赏到含蓄隽永,意境空灵,形神兼具的汉语文化的魅力。笔者将模糊与翻译美学的结合运用于英语教学中以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修辞论美学是研究文本的符号系统与文化语境的修辞关系的一种美学理论。它是由文艺评论家王一川教授提出的。认识论美学、感兴论美学和语言论美学是其三大理论来源;文本阐释、文化语境阐释和历史阐释是其三个阐释层次;内容的形式化、体验的模式化、语言的历史化和理论的批评化是其四大特征。修辞论美学吸收了社会语言学的某些特性,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理论,代表着一种美学潮流,而且具有民族文化渊源,更适合解读中国文本。当然,修辞论美学在对历史力量的认识、对自身最高境界的阐释和对多种批评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等方面也有缺憾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