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从单方向路段的交通流守恒方程出发,结合实际的交通现象建立了单方向两车道路段上有一条车道存在障碍物时的交通流守恒方程.然后利用差分法给出了在不同交通流密度(低密度和高密度)条件下守恒方程的差分格式.最后结合实际的交通情况和相关资料确定了方程中参数的值,并利用Matlab程序对单方向两车道路段上有一条车道存在障碍物时的交通状况进行了仿真模拟,以此考察车道上障碍物存在对交通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路口交通流不均衡饱和时的交通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叉路口存在排队车辆,且不同方向上的交通流不均衡,建立排队长度总和达到最小的交通流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算法给出两种优化的信号配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饱和状况下平面交叉口的信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道路交叉口在交通流处于过饱和状态,存在排队车辆且排队车辆的随机性明显减弱这一特征,建立该种状态下的交通流数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来实现道路交叉口信号的优化配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交叉路口交通流到达和排队延误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并建立了以PI值最小为目标的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理论模型。该信号配时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单点自适应信号控制方法的区别在于不但考虑了交通延误,而且考虑了停车次数,实现了对交通延误和停车次数两指标的优化,从而保证了以车队形式到达的交通流可以不间断地通过交叉路口。由于以实时交通流的到达规律为依据进行信号优化配时,因此,该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又是实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点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情况,构造了一种产生交通流序列的方法,同时提出一种使车辆延误最小的单路口多相位信号实时配时模型。对所产生的交通流,制定了简单的实时信号配时方案。最后对结论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为了描述交通流的压缩性并确定交通流压缩系数,将气体动力学中的Mach教引入交通流研究中,得到交通流压缩系数的定义及计算公式.根据交通流压缩系数的定义及其微分方程,建立了停车波模型.根据长春市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计算及验证,得到停车波波速的理论值,该值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20.3%,与传统停车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精度提高了39%.结果表明:交通流具有可压缩性,研究气体流压缩性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交通流;与传统停车波模型相比,由交通流压缩系数计算公式得到的停车波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信号交叉口的停车波现象.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改变着人们的出行行为,进而影响着交通流的分布状态,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实验的教学内容因而悄然而变。为了依托大数据提高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实验的教学效果,深入解读与剖析交通流大数据的内涵、外延、来源与类型,使用文献调研法,总结和归纳了交通流大数据的常用采集设备与方法以及数据分析与建模情况。本文根据交通流大数据和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实验的内在关系,以举例形式说明了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实验的教学内容和交通仿真实验指导方案的设计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数据"为轴线的实践检验思路;最后,概括了新教学模式的特色与优势。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基于大数据的交通流理论与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值得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建立可改变信号周期的交通流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算法给出优化的信号配时控制策略,其结果与传统的信号配时设计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双车道公路交通流平稳运行,提出了信号交叉口最小间距优化分析方法.最小间距由交通流稳定距离和交叉口上游功能区长度2部分确定.首先,基于车队离散理论研究了交通流稳定距离的判定问题,构建了车速离散度函数随断面距离变化的模型,其中车头时距服从负指数分布;基于现场调查数据,分别针对干线型及集散型双车道公路标定模型,将离散度曲线取值-0.1处视为达到交通流离散稳定状态.对于交叉口上游功能区长度,可根据感知反应时间内行驶距离、减速距离及排队长度3部分确定.基于上述方法,确定了双车道公路信号交叉口最小间距.  相似文献   

10.
交通流高峰期是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目前高峰期一般是凭经验人为确定的.文章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交通流高峰期的确定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利用该算法对某城间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分别确定了该高速公路正、反向交通流的高峰期.结果表明,该算法聚类结果与经验交通流高峰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城市单交叉路口进行交通流分析,提出以车辆平均延误为性能指标的4相位交通信号控制模型,并将改进的遗传算法应用于此模型。在Matlab 7.0环境下对实际交叉路口中较为复杂的4相位控制方式下轻度、中度和重度交通流模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优于普通的遗传算法和传统的定时控制。  相似文献   

12.
A dynamic network QoS control mechanism based on traffic predic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dynamic network Qo S control mechanism was proposed based on traffic prediction. It first predicts network traffic flow and then dynamically distributes network resources, which makes full use of network flow self-similarity and chaos. So it can meet changing network needs very wel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Qo S control mechanism based on prediction has better network performance than that based on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3.
一种智能预测方法在电梯群控系统交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流预测是电梯群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理论应用到电梯群控系统的交通分析中 ,构造了一种神经网络时间序列交通流预测模型 .仿真实验表明 ,这种交通流智能预测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focuses mainly o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wo-lane traffic flow with lateral friction, which may be caused by irregular driving behavior or poorly visible road markings, and also attempts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raffic jams. Firstly, a two-lane optimal velocity (OV) model without control signals is proposed and its stability condition is obtain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trol theory. Then delayed-feedback control signals composed of distance headway information from both lanes are added to each vehicle and a vehicular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to suppress the traffic jams. Lane change behaviors are also incorporated into the two-lane OV model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about distance headway and feedback signals is revised. Finally,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shown to verify that when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is not met, the position disturbances and resulting lane change behaviors do indeed deteriorate traffic performance and cause serious traffic jams. However, once the proper delayed-feedback control signals are implemented, the traffic jams can be suppressed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大高校都建立起了拥有多个高带宽的网络出口的校园网.如何有效的进行流量控制与流量优化分配就成为了各大高校网络管理者面临的难题.本文探讨了对校园网络流量进行优化控制的QOS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从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宏观、动态特征出发,首先给出了交通流控制和仿真中常用的宏观、动态、确定性交通流模型,并利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辨识.从而获得能比较准确描述交通流真实行为的模型,以此来解决高速公路交通的最优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城市交通信号灯控制存在着非线性动态特性,对其进行控制时很难进行精确的数学建模,同时路口交通流具有重复性特点,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为了减少路口车辆等待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对信号灯周期和各个相位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从而对路口绿灯进行最大化利用,保证车辆在路网中能够高效、平稳地通行。仿真结果表明,在迭代次数达到 15 次之后,排队长度相位差和误差都趋于零,减少了交通拥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