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封的《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莺的特点,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图画中充满了对莺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冬天萧条冷漠图。文章开头描写道:“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冬天,大自然处于休眠和沉睡状态,毫无生气,给人肃杀冷寂之感,是无足为怪的。作者在介绍莺之前着力描绘冬景,避免了平铺直叙,增添了文学色彩,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我认为,语文老师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我是这样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第一,通过阅读教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陶初中课本上,有很多优秀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挖掘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陶。如,学到布封的《莺》这课,在讨论了莺的特点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莺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要写莺不好看的外表,这是否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呢?”学…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一篇介绍莺的文章——《莺》(板书)。在学习之前,我想先请大家把你们收集的春联中关于莺的对联给大家展示一下!  相似文献   

4.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本课教学重点是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难点是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教学本课时,可以“歌声”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的,受到热爱祖国,珍爱生命的教育。一、初读听歌,整体感悟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教学时,应先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弄懂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并能理解为什么把故事中的小主…  相似文献   

5.
<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是刘绪义同志的博士论文,我是通过评阅这篇论文而认识作者的.初读后的印象是:作者有很好的文史功底,对先秦诸子文献相当熟悉,而又没有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教科书的框囿,在人们习焉而不察地按照儒、墨、道、法等各家来梳理先秦思想时,产生了需要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莺新厘清中国哲学和文化观念的起源及其实质的强烈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稿》中指出,唐传奇诸作者中“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是元稹。虽然他的传奇只有《莺莺传》一篇,但无论当时或后世,取材于它而创作的诗词及戏曲,只有李朝威的《柳毅传》可以与之比敌。元稹的《莺莺传》产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末至二十一年初。在《莺莺传》的篇末,元稹已明确地作了交待:“贞元(甲申)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予于静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相似文献   

7.
对柳宗元诗歌《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的问题进行考察,认为,诗中所说的“榕”应为“大叶榕”,“春兰如秋”是柳州地理环境特征之一,“莺乱啼”中的“莺”则是指“告春鸟”。这首诗的内容其实是与柳州当时的环境季节相吻合的,是一篇写实的诗歌,诗人借此表现了诗人的“宦情羁思”。  相似文献   

8.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红娘的脚色设定为丫鬟,但是她的行为、言辞以及为才子佳人的结合表现出的素质和热情已远远超出了常情常理下的丫鬟之属。莺张二人是作者创作的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形象,红娘是剧情域内作者的理想寄寓者,其中包括其作为剧本写作者的写作理想和作为社会文人的社会理想。作为作者写作理想寄寓者的红娘,主要表现在情节结构中的存在和对莺张二人的超常理感情中;作为社会文人的作者的理想,主要表现在红女良的超越角色身份的言辞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改新接班级的作文,作者看到其中一篇竟然没有一个标点,不禁抱怨连连:都初二了,不知是怎么念书的?也不知以前的老师怎么教的?当时差点将这习作撕了,可转念一想:自己平时莺视标点符号教学了吗?否!周围的语文教师重视标点符号教学吗?否!忽视标点符号教学,在语文教师中大有人在!其实,乱用、错用、甚至不用标点符号的不仅仪是学生,在教师巾也很常见,更别提社会上的其他人了.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极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早莺》把早莺的形、声、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把它身处的环境亦刻画得鲜明如画。此诗起承转合,章法分明。句式整饬中有变化。善于练字,想象奇绝。具有深远的寄托,咏早莺以寄寓诗人的才华、喻作者高洁之品性。  相似文献   

11.
写作严肃的作者,也往往是严格的修辞者。他们常常花时间选择最恰到好处的句式来最充分地表达情意,提高语言修辞效果,增强实际交际功能。先看下面例子。例1:“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  相似文献   

12.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笔下的一幅严冬江南雪中垂钓图,那末,到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三月,江南的山水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当桃花汛涨、鳜鱼肥美时,江边的渔父又会干些什么?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给我们作了形象的回答。在这首词中,作者用清丽、浅切而又富有诗意的文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水乡风景画、江南春汛图,并通过那种理想化了的渔父生活,寄托了作者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隐者情趣。它不但在唐代文人词中是较早的一首,而且也是唐五代词中描写渔父生活较为出色的一篇。  相似文献   

13.
白妞说书一段的艺术技巧,正像作者对白妞演唱所描写的那样:如登泰山,一山比一山高。及至白妞出场,犹如奇峰突起,一览众山小。之所以取得如此艺术效果,是和作者在最后用一系列的视觉形象再现听觉形象分不开的。否则,仍沿用新莺出谷,乳燕归巢之类以声比声的手法,这段文章很可能就成了虎头蛇尾的败笔。  相似文献   

14.
生死之门     
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生存着一种小鸟,叫莺鸟。莺鸟以一种叫蒺藜(ji li)的草籽为食,但这种草籽浑身是锋利的硬刺,果肉被一层深深的内核包裹着,莺鸟要啄到里面的果肉,可  相似文献   

15.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如何上好这篇议论文,是本文作者探究的重点。作者设计了精巧的教学过程,希望籍此引导学生学好议论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第8册第1、2组共安排了8篇课文、两个《基础训练》和一篇读写例话。8篇课文中,有的侧重于描写景物,寄寓作者的情怀;有的侧重于表现人物,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国石》是一篇讲读课文,写了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和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作者以此来抒发边防战士热爱祖国的情怀。《旅行家树》是一篇阅读课文,是借物抒情的好文章。作者借“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中的具体事例来赞美其为人类造福的崇高品质。写人的文章,作者围绕一件件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来赞扬热心助人、默  相似文献   

17.
莺鸟与铁星     
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中,飞翔着一种美丽的小鸟,叫作莺鸟,鸣叫非常动听。它们长着形色各异的喙。鸟屿上物产丰富,莺鸟们靠吃多种草籽为生,活得优哉优哉。但是,饥馑来了。干旱袭击了岛屿,整个大地好像是刚刚凝固的炽热火山,赤红的土地,看不到一丝绿色。科学家找到一些从前研究过的莺鸟,它们的腿上拴着铁环。观测结果,发现莺鸟们的体重大减,挣扎在死亡线上。原因是食物奇缺,能吃的都吃光了,惟一剩下的是一种叫做“蒺藜”的草籽,它浑身是锋利的硬刺,锐不可当。在它的内核里隐藏着种籽,好像美味的巧克力封死在铁匣中。蒺藜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铁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字,每一篇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在中学教材里面,每一篇选文都是名篇精粹,都寄寓了作者对他所描写对象的深厚情感。中学生每读一篇这样的作品,都会受到情感的教育。这是因为每一篇文字里面都奔涌着作者感情的激流,都会使读者的心中荡起感情的涟漪。在每一篇作品里,我们都会从字里行间抚摸到作者的感情脉搏,触摸到时代的最强音。读每一篇文章都是情  相似文献   

19.
安永 《山东教育》2009,(3):28-28
《夜莺的歌声》讲述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是一篇历代作家通论,他对先秦到魏晋的近百位作家进行了评论,集中体现了刘勰的作者批评观,也是中国古代作者批评观的代表作。在《才略》篇中,刘勰用了三种作者批评研究法:一、作者比较批评法;二、结合作家和作品来分析的作家批评法,三结合作者与时代的关系来分析的作者批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