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些报纸上,“近日”、“日前”、“最近”时常出现在事件性新闻或以事件开头新闻的导语中,这几乎成了这些新闻导语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有时,同一天的报纸上竟有几条这样的新闻。 8月11日,华北一家报纸上刊登了这样几条新闻分别称: “近日。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考察团一行9人专程赴阳原考察希望工程,并捐资300万日元用于兴建一所希望小学。” “日前,承德县家政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营。”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2,(5)
报纸上的摄影报道,由当初主要用来美化版面、给文字报道作陪衬,发展为能独当一面传播新闻的载体,其间经历了质的演进。这一演进,必将促其成为被公认的与文字报道并存的独立报道形式。 笔者给其取名为摄影报道,是因为它具备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其画面、标题、说明词大都交待了“5个W”,有时也涉及到“1个H”。详细的报道,还有新闻来源与背景材料的提供。《大众日报》就有典型的一例。其2000年8月4日的一幅摄影图片中提供了人物与新闻事实:一位老者用手戏水,内心的欣喜在表情中充分外化;说明词明确了新闻事件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在福州举行。会议就1990年8月银川会议、1992年11月韶关会议的两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所研讨的报纸应该加强形象新闻的地位与作用,实现蒋齐生、穆青同志提出的报纸、通讯社工作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思想,4年来中国报纸在加强新闻摄影地位作用方面取得的新认识、新成就、新经验,摄影报道如何跟上新形势,高扬主旋律,拿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得意之作,进一步提高摄影报道质量与新闻摄影队伍素质,更好地完成新闻摄影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的独特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会议期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报纸要闻版运用照片好版面评选与“摄影一日赛”。  相似文献   

4.
吴静 《新闻知识》2005,(12):5-7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国内媒体纷纷组织力量报道这场盛事。面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题材,广州各大媒体各施其法,力求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笔比较过城中几份重要报纸的“神六”报道,选取别具特色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新快报》从10月12日至18目的“神六”新闻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三报“神六”报道的不同特色,探索区域媒体在同题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5.
蔡雯 《传媒观察》2007,(7):5-5,7
新闻策划有两种,一种是对事件性新闻的策划报道,另一种是对非事件性新闻的策划。在后一种情况中,新闻策划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即现在时的)坐标系内,使之具有时新性,旧闻变新闻。新闻策划被看作新闻出新的“魔棒”受到报纸编辑的重视,各个报纸纷纷兴起“新闻策划”之风。毋庸置疑,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新闻策划范例,  相似文献   

6.
“这一天,全世界所有报纸的头版只做了一篇报道。” 这是一位国际资深媒体人对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媒体报道反应的评价。同样的一幕,也在2003年12月15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的第二天重演。 据笔者对当天93家国际报纸和54家国内报纸的分析,以萨达姆被捕作为头版“控股新闻”(即占版面大部分)的,约占98%,只有少数几家报纸头版没有报道或作淡化报道——同质化到如此地步,即使在新闻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仍然十分罕见。但正因为如此,境内外媒体对萨氏被捕这一消息作近乎雷同的新闻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恰好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国际新闻报道趋势分析的最佳样本:国际新闻报道愈演愈烈的“娱乐化”潮流。  相似文献   

7.
林乃鹏 《青年记者》2016,(23):57-58
今年3月29日晚上,温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瓯海大道封闭施工引发的堵车”刷屏.由于瓯海大道分期封闭施工,沿线路网出现大堵车.赶飞机、赶动车、赶回家……路人各种焦虑情绪集中爆发,涌向微信等社交媒体. 尽管温州各大报纸当天没有报道这起大堵车事件——根据报纸常规发行流程无法当天见报,但毫无疑问,它是人们高度关注的事件,已然成为当地当日的“头条”新闻.在自媒体时代,新闻“头条”并不一定出现在传统媒体版面上,也可能随时出现在非正式媒体“版面”,例如社交软件页面等.  相似文献   

8.
笔者天天看报纸已有30多年的历史,而且每天都要看几份至十几份报纸,发现对同一事件报道都五花八门,让读者看后怀疑新闻的真实程度,使新闻宣传的质量下降。 如:法制日报1994年8月2日一版发表的《沈阳一大案10小时告破》,而同一事件报道,工人日报1994年8月2日二版发表为《9小时破大案》,辽宁日报8月2日一版辽沈晚报8月2日一版的报道为10个小时。同样一个大案有说9个小时破案,有说10  相似文献   

9.
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事件发生后,我国的新闻媒体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还是被称为“第四媒介”的因特网新闻网站,绝大多数迅速地报道了事件发生的情况①,并辟出专门版面对这一事件作跟踪报道。5月中旬的~次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受众中,84%的人收看电视新闻的时间比平时多了,68%的人比平时更注意买报纸阅读。这次调查还显示,与媒体的意见相一致,几乎100%的受众不相信这是一次“误作”③。可以说,在使馆被炸事件的报道中,我国媒体的对内报道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媒介在国际…  相似文献   

10.
报纸新闻导读的受众需求与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报纸新闻导读现在的报纸新闻报道中,出现了这样一类既不同于新闻导语,又区别于背景材料的结构部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概念对应,我暂且把它称为新闻导读。这种结构部分是什么样式?如一篇题为《“非法结构”到处执法》的新闻(参见2001年7月26日A18版《南方都市报》),在题目和正文之间加上了两个部分,一为“内容提要”,一为“事件焦点”,分别用点框框起来。从内容方面来看,它们绝对从属于报道。“事件焦点”的文字为:渔政监督站被认定为“非法机构”,它本身不敢做太多辩解,因为如果它证明自己是合法的,那么…  相似文献   

11.
报纸杂志化     
所谓“报纸杂志化”,实际上就是把诸多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整合,构成所谓深度报道。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大部分受众希望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特别是报纸能够立即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闻信息,希望从报纸上获得到的信息,使自己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而杂志化恰恰体现了报纸对读者要求的顺应。一个成功的“杂志化”报纸,对每件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都应该有深入全面的报道,同时保持版面清晰和良好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2.
夏睿睿 《新闻实践》2011,(11):57-59
西方传媒集团应对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本土化的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结构,采取“分众化”、“小众化”、“窄播化”的经营策略。西方国家英文报纸的地方化走向日趋明显,报道的重心逐渐向本地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倾斜。新闻的地域性趋势演变对全国性报纸的定位带来了挑战,以“本地新闻”为卖点的地方性报纸在当地的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号外是报纸媒体为了及时报道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而在报纸本身编号以外临时编印发行的一种特殊报纸类型。在声像和网络还没有大举进入公众生活领域之前,“号外是报纸为公众解读突发新闻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最快方式”。但随着广播、电视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号外的新闻时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报纸出版发行号外的行为甚至被认为是报纸“符号化”的“自我广告”,号外时效性的功能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14.
1990年8月在银川举行的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传出一个信号:“图文并重,比翼齐飞”这个口号,在深化报纸新闻改革中将被更多的人接受,并会形成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强大冲击波。“图文并重,比翼齐飞”八个字,形象地昭示办报人,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闻形式,应当象文字报道一样,独立地发挥作用,克服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的“重文轻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别具一格——读几篇关于“泥雨”的报道王元敬4月16日凌晨,北京下了一场“泥雨”。对于这一罕见的自然现象,首都一些记者、报纸通讯员和一些外国驻京记者纷纷作了报道。面对共同的新闻事件,记者们的报道思路却大相径庭,呈现出各自的风格。北京的“泥雨”是凌晨...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光有文字报道而没有新闻照片是不能成其为报纸的;同样地,如果一张报纸只有好的文字报道,而没有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也是不能成为一张好报纸的。”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在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这样说。此次会议于8月19日—26日在银川市召开,62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要闻版编辑和摄影部(组)主任(组长)会聚一堂,专门研究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这在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还是第一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我国报纸宣传工作贯彻  相似文献   

17.
报纸版面被称为“报纸的门面”,它可以使读者直观地了解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价以及报纸的特色;报纸专栏被誉为报纸的“标志性建筑”,鲜明地体现着报纸的风格,代表着报纸的高度和亮度。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版面、专栏的策划和设计日益受到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兴盛带来报纸深度报道叙事策略的某些改变。网络作为新闻叙事的一个新的“隐喻库”,与目前报纸深度报道所呈现出的显著的“递归”结构密切相关。而这种结构是有效整合新闻信息的一种方式。网络技术还强化了新闻的“同题传播”,使得对于“故事”的发掘越来越成为由多个媒体共同完成的任务。报纸深度报道所负载的使命,已非单纯“寻找故事”,而在很大程度上转向“整舍故事”:在“核心”事件之间建立足够深广的关联、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卫星”事件,以及寻找信息延宕与压制所带来的“断点”。其在媒介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骆正林 《新闻知识》2005,(12):24-27
深度报道是在深度和广度上对新闻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的报道。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初期,报纸曾经把告知“新闻事实”作为主要任务,进入新闻竞争的时代后,优秀的报纸不再停留在新闻事件的表面,而是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内涵,用深度报道来帮助人们解读新闻背后的原因。《人民日报》主管的《江南时报》自2003年底改版以来,明确了“都市新闻杂志”的定位,投入了大量精力经营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预告性新闻是指报道“已经决定、即将发生的事件”(任晓云《时代呼唤预测性报道》)。这种新闻形式成为当前市民化报纸显现信息量、体现服务性的重要产品。大量刊登预告性新闻,是对“只有事件才构成新闻”的传统新闻理念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