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奇心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幼儿认识事物、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也是创造性的先导。如果没有以好奇心为动力,在最基本的层次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在新世纪里,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很特殊的一维.它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是基于3维以上的第4维。时间依赖于空间,但不代表有空间就有时间.有运动就有时间。我认为.只要一个事物承载着信息.那这事物便承载了时间。我们知道.1维运动成2维,2维运动成3维,3维运动成4维。那么这额外1维就是时间.其实.在1维、2维变化时,时间也是有功劳的,并跟3维的情况一样,是先有信息,再有时间的。  相似文献   

3.
娟子 《科学生活》2008,(4):84-85
人类的进步,就是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过程。今天看来似乎是超越人类极限的一些技术、想法,可能就是未来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普通事物。1.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能是一柄双刃剑,但是仍然无法阻止我们对此的狂热  相似文献   

4.
想像物理上不可能实现的事物的能力,是人类意识最奇妙的结果之一,利用这一方法,我们可以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探索自然。目前,对不可能性的表现已经成为现代绘画艺术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且有着多种形式。它看上去似乎是个真实的世界,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实际上与我们生活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读书     
《科学与生活》2009,(8):122-122
<正>相信不可能科学家们相信,"不可能"总是相对的。一次又一次,我们看到对于不可能事物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拓展了物理学和化学的疆界。  相似文献   

6.
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探明运用不同规律的方向和途径,把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同经济发展规律、自然发展规律结合起来加以利用,是我们当前必须重视和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里我们就研究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想法和看法。第一、要辨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分类、层次和关系,进行目标明确的、分工协作的全面研究。大家都知道,规律是客观事物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事物中的和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是规律的实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本质联系进行分类,区分  相似文献   

7.
幽默创造过程与其它创造过程要想产生具有创造性的产品,人们认为,最好是先产生尽可能多的方案。只有产生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从中进行选择,才能以量取胜,优中选优,或者从这些方案中再构造出更好的方案,最后取得最好的效果。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误区就是对所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太过专注,认为这第一个方案是最好的,由于再也不去考虑其它各种可行的方案,因此,也就不能在更大的区域内寻找事物的解决办法,也就找不到更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了。幽默过程与创造过程从最基本的层次上开始就存在关系。幽默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个事物,由于要制…  相似文献   

8.
郑永钦 《学会》2008,(9):56-59
<正>一、引言最近,资深房地产专家蔡金水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就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出现年度最大回落一事发表了他的观点,认为我国房地产业已到了重建门槛和重新洗牌的时候,开发商90%可能在今后几年消失。根据专家对我国房地产形势发展的分析,我们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事物发展不考虑长远一些,忧愁可能就在身边。我们对形势的发展,既要作最好努力又要作最坏的打算。当然,  相似文献   

9.
老调新弹(二)──缺点列举法黄俏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任何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有意识地列举分析现有事物的缺点,并提出改进设想,便可能获得新的创造成果,相应的创造技法就叫作缺点列举法或改进缺点法。运用技法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10.
邱学军 《科教文汇》2007,(3X):55-55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种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不能要求他们所进行地的创造性思维,在生产或生活方面必须具有实际意义;只要他们所进行的思考,对他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这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1.
面向未来说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讨论我们的教育未来的发展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涉及发展问题,就离不开选择。能动的进行选择,是人类的主要特征之一。可以说,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选择本质上是一个控制问题,它追求的是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的缩小,使事物的发展朝着人们所想的方向、目标、价值观趋近和收敛。  相似文献   

12.
同一论略     
绝对地说,个体事物不可能与自身同一,因为它要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化。但随时而变的事物在一定范围内又具有稳定性。且稳中有变、变中有同的个体能相对准确地呈现于思维之中。若在思维中将事物的时空差异以及性质上的变化等因素抽象掉,就能实现事物与自身同一。同一是合理观念。没有它,存在就不能有效言说。逻辑学的同一律可以视为形而上学的同一命题的极简。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艺术     
谈及艺术,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音乐、绘画、雕刻、舞蹈、诗歌之类的事物。而提及发明,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工业生产领域中各式各样的难看而笨重的机器。这样也就很少有人将发明与艺术联系起来。人们通常认为:发明与艺术是互不相干的两类事物,因为发明所追求的是实用,而艺术所追求的是唯美。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发明与艺术之间的天系是非常密切的。艺术中存在着发明,而发明中也存在着艺术。  相似文献   

14.
1信息与信息化社会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也正是在向倍息化社会迅速迈进的时候。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是一个动态演进的信息化过程,当前,倍息化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与社会都在关心的一件大事,成为国家发展与竞争的一个重要目标。那麽什麽是信息呢?这里有两个层次的概念,即本体论层次的倍息概念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一个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是指该事物运动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这种层次的信息具有纯粹的客观性质,与认识主体(观察者或用户)的主观…  相似文献   

15.
智能生命遍布宇宙吗?这是一个目前还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答案的问题。本文认为智能几乎是一种不可能的事物,在亿万群星的宇宙中,人类可能真是独一无二的。但这仅是一家之言,关于宇宙生命的讨论应是开放性的,我们欢迎广大读者来信说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实施环境保护举措时,我们应该采取“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恶化,都想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追随大潮流,而不去分析一些环保举措背后可能存在的消极因素,就可能产生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就可能会无意间破坏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通常谈话中说到某件事情不可能时,我们的意思常常并不是指它真的不可能,而是说我们还看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以前许多人曾认为比空气重的机器飞起米是不可能的,而更早之前还有许多人认为比水重的机器要浮在水卜是不可能的。但人的智慧不断地克服了这些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20):159-159,179
什么是"美"?美在哪里,有哪些特征?为什么我们认为一些事物美另一些事物不美?为什么同一事物我观赏时认为美而他观赏时却认为不美?我们评价事物美与不美的依据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美又是否真的存在,存在的形式又是什么?本文以为,"美"是对事物存在和发现的整合。它以事物的基本存在为前提,以个人对事物的基本发现为基础,以心灵的特殊感悟为依据。美具有一定相对性,同时美还受到个人生活阅历和世界观、道德观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现实,就像在100年前,当时的人们无法想象到如今繁荣的互联网一样。那么在接下来的100年内,又有哪些可能会出现的新科技呢?下面列出了当今科学家对2100年前生活的十大预测,如果这些预测能够变成现实的话,将会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问题,该问题不能用传统的途径或方案来解决,我们怎么办?这就需要使用发散思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创造新事物,把熟悉的事物看得陌生,帮助学生用一种新的、更富有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已有的问题;另一种模式是把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在“变”的过程中应用类比法,在类比的过程中渗透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