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玄奘之路”是为了庆祝中印友好年、弘扬玄奘精神而举办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2006年10月15日,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媒体记者等4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驾驶15辆越野车,沿着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路线,历时近38天,行程14300公里,途经5个国家,最后到达印度。2006年11月22日,正在印度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了“玄奘之路”考察团,并肯定了“玄奘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作用。我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驾驶9号车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并为《新闻和报纸摘要》、  相似文献   

2.
2004年末,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生朱筱筱同学向30多位《大河报》的小记者介绍了自己当年与《大河报》作文版的一段情缘,和同学们分享了她从一个读者到作者,再到学习上的成功者的经历……十年来。无数个像朱筱筱这样的同学见证了《大河报》青少年版面的成长历程,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开辟青少年版面的非少年报,《大河报》的青少年版面就像一个“作文课堂”,引领无数同学走上了新闻和文学的圣殿。“利人也是利己”,在服务对象读者的过程中,版面自身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了青少年读者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那么这样一个小小的版面如何长久保持自己的“品牌”魅力呢?  相似文献   

3.
2004这一年,就《大河报》在上年的大型主题报道策划“从洛阳到‘洛阳’·客家迁移万里寻踪”来说,是检验其延展效应和收获荣誉的年头。如果我们溯时而上撮其要点查看,所应该包括的有:———2004年11月18日的“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开幕前夕,主办地江西赣州订购了3000套包括《客家迁移万里寻踪》的“客家文化研究丛书”第二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接到通知“经编委会鉴定、指导委员会确认,《大河报》‘客家迁移万里寻踪’作为主题报道策划方面的唯一案例,已入选即将发布的中国政府首部报业发展蓝皮书———《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4》…  相似文献   

4.
传媒大观     
《新闻爱好者》2004,(10):42-43
大河报发起“我要上大学圆梦行动”在高考录取之际,河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与大河报联手,发起“我要上大学紧急圆梦行动”。目前河南省在校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占70%左右,其中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占23%,特困生占7%。今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达26万人,比上年增加7万人,河南省希望办、  相似文献   

5.
庄向阳 《报刊之友》2008,(10):54-55
我是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潮流加入传媒的。199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一年堪称中国的“都市报元年”,当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8月1日《大河文化报》(现名《大河报》,下简称“大河报”)在郑州创刊,这两张报纸在中国的都市报阵营里都很有代表性,而后者则还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媒体。可以说,正是都市报的兴起使我有机会加入新闻业,并随着都市报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6.
我是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潮流加入传媒的。199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一年堪称中国的“都市报元年”,当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8月1日《大河文化报》(现名《大河报》,下简称“大河报”)在郑州创刊,这两张报纸在中国的都市报阵营里都很有代表性,而后者则还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媒体。可以说,正是都市报的兴起使我有机会加入新闻业,并随着都市报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7.
~~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玄奘之路”近日启动~~  相似文献   

8.
转眼又是岁末。在大河报一年章斑斓、五彩缤纷的诸多报道组织中,如果要本人挑出一组“最深印象新闻策划”的话,作为大河报当时新闻采访中心的一员,最能让我在报道组织方法上有所感触觉悟的,恐怕就是大型系列新闻报道“抗战烽火燃中原”的策划过程了。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10日,河南省《大河报&;#183;“全兴大曲杯”百期新闻热线奖万元大奖有主》报道:普通的新闻线人王计芳凭借自己的细心和热心,为《大河报》提供一条新闻线索,结果连获奖金,直至获得万元大奖。其实,像王计芳这样的新闻线人很多,据《大河报》近期对郑州市综合都市报的新闻统计表明:各报热线版的新闻有80%来自于这些“报料人”  相似文献   

10.
1998年2月26日,震惊全国的“8.24”交通肇事逃逸犯、原郑州市公安局某分局长张金柱被绑赴刑场,执行枪决。 “我是栽在了记者的手上。”据说,张金柱死前曾哀叹。 无论这哀叹是否属实,在处理张金柱案中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当地的《大河报》到中央台《焦点访谈》等一些新闻媒体都对此事给予  相似文献   

11.
2004年9月21日,《大河报》“匆匆忙忙”连载完了河南省作协主席张宇的长篇小说《蚂蚁》。细心的读者很快发现,《大河报》所刊登的《蚂蚁》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的长篇小说《蚂蚁》相比,篇幅要小得多。知情人透露,连载“缩水”的原因是一个叫夏泊的业余作者把张宇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2.
1995年8月1日,对亿万中原人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一个全新的都市报,一份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性都市生活类日报——《大河报》犹如一匹报业黑马凌空出世了。十载春秋,《大河报》已从当年的报业幼苗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2005年8月1日,《大河报》将迎来自己十岁的隆重生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根植于黄河文明及中原腹地的《大河报》,从创刊之日起就牢固树立了新闻立报的宗旨,把“传播信息为主,努力办成党、政府和人民都满意的主流媒体”作为不懈的追求。《大河报》关注民情民生,紧抓时代热点,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感…  相似文献   

13.
《大河报》自2002年率先开办情感实录类版“都市倾诉”至今已经6年有余。《大河报》不仅又一次走在了全省媒体的前列,引导了同城都市媒体开办情感版面的风潮,“都市倾诉”更成为《大河报》的知名、拳头版面,赢得了众多铁杆读者。笔者于2005年任该版专职记者(笔名端子),其间采写了500余篇稿件,  相似文献   

14.
1月23日至30日,河南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和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分别在郑州市召开。经过去年省“两会”和全国“两会”报道的初次“试水”,记面对“两会”报道不像去年那样没底了。经验,使大河报报道的“两会”在同城媒体同题作中略胜一筹。采访“两会”,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更不敢有任何越轨行为,必须在画好的圈圈内“跳舞”。因此,报道“两会”,对党报来说,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5.
在河南日报社大院一侧,有一幢很不显眼的两层小楼。可在这幢小楼里,一个5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群体,正摆开战场,雄心勃勃地创业。只一年多时间,竟办出一张四开八版在中州大地颇具特点、颇有影响、颇富名气的报纸。这张报纸就是《大河文化报》。“早晨二怀鲜牛奶,晚上一张大河报”.“家有一张大河报,全家老少不吵闹”。1995年7月28日试刊,8月1日创刊的《大河文化报》已和读者建立起亲密关系。在报纸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报社买了上百米白布,在郑州市人群熙来攘往的街头,举行了一次“7·28大河之日·读者赠言”活动。为办好报纸…  相似文献   

16.
赵红 《传媒》2014,(13)
正5月27日,由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13年度河南新闻奖揭晓,其中微博评奖创全国新闻界之先河,成为最大亮点。在这次微博首评新闻奖中,《大河报》报送的《鸡蛋换学费》获得一等奖。"鸡蛋换学费"是2013年夏季《大河报》开展的历时3个月的大型公益助学活动,也是《大河报》在助学报道中首次进行媒体融合的新尝试。这次活动得到多方回应:单条公益微博赢得了4000万次点击,26万次网友的转发,众多网络名人率先参与,爱心企业和个人自觉捐助。3个月的助学活动,在"鸡蛋换学费"活动的引领之下,《大河报》共募集资  相似文献   

17.
3月19日,河南日报社的大院内。 阳光下,“大河报”三个铜字熠熠生辉。 铜字下,那道红色横幅轻轻飘荡,“大河报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考采访组出发仪式”惹人注目。 横幅下,语笑盎然的编辑记者们簇拥着今天的主角杨锐、王建立——担负着大河报创刊以来为时最长、携带设备最先进、工作最艰巨、环境最恶劣的采访活动的两位记者。 他们将随省地矿厅科学考察队万里西行,到被称为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高的峡谷——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采访。在这之前,当得知省地矿厅这次在国家中标考察大峡谷时,报社就开始了同步策…  相似文献   

18.
8月1日是大河报创刊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辛苦不寻常,经过三千六百五十个日夜的风风雨雨,大河报从幼苗长成大树,成为发行百万的世界报纸发行百强。她的成功,无不渗透着大河报人的艰辛。这里特约四位同志,根据自己的经历,从不同侧面撰,畅谈自己的感悟,以飨读,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9.
3月23日的《新闻出版报》刊登报刊评介文章:“《大河报》上‘灾难’多”,对《大河报》以比较多的版面、比较集中的方式,大量报道社会新闻,以致“颠覆”、“爆炸”、“死亡”等字眼充斥版面提出非议。其实,这种现象绝非《大河报》一家独有,许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媒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在英国生活的中国女子,有一天突发奇想,从西安出发,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和巴基斯坦,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再返回西安,历时将近一年,把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西行取经之路走了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