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丙琴 《大观周刊》2011,(50):104-10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给教育改革打开了一个新局面。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无论是教学内容、知识层次结构、还是教材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功能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过去的教育理念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知识观,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课程改革的理念受到教师的好评也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和笔者一样的一线教师都很积极的去尝试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意识到正确深刻的解读新课程的“新”在哪里才能使这些新思想从意识形态变得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2.
李圆圆 《大观周刊》2012,(15):252-252
新课程标准本身就反映了课程文化的创新。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具有工具理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程评价上强调对学生、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者.面对新课标.“教师首先要学会适应.其次是积极实践.再次是努力创造。”  相似文献   

3.
李海燕 《大观周刊》2012,(33):188-188
新课程.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新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放在教育首位。  相似文献   

4.
邓俊平 《大观周刊》2011,(48):163-163
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调整课程内容,优化学习方式,变革评价机制作为重点,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在许多地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却在下降,语文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下降,这就形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当前许多地区语文教学现状的强烈反差,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必须实现“二优化三转变一体现”,使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胡世川 《大观周刊》2012,(15):192-192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中。由于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感到学习高中数学很吃力、效率比较低,所以笔者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认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应该要适当进行改革,尽量探索一条更加适合教学目标、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也是比较适合现在的学生的,所以,笔者接下来将对高中数学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钟园根 《大观周刊》2012,(48):301-301,26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学生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了各科课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相似文献   

7.
张君 《大观周刊》2013,(9):155-15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自主、更加多样的参与学习,同时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提出: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强调“三哥体现”即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体现历史教育的基础性要求。这一转变在教材使用上就有所体现,据此,笔者对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中的图片应用有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高幼珍 《大观周刊》2012,(41):310-310,306
2003年9月起.我校正式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使用的教材人教社与美阁汤姆森学习出版社集团编的Goforit。课改十年来.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升始接触这套教材时,我听说过很多同行对这本教材“很难上”的感叹,我还拜读过《英语辅导报》第27期重庆开县许杨成老师《现行人教版教材使农村初中学生掣而生畏》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斯琴夫 《大观周刊》2012,(13):120-120
新课标明确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对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作了大规模调整。此次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整合了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思想,在国内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融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突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传递了人与技术和谐共融的现代理念。为配合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的实施,非常有必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培训,我的信息技术理念受到了洗礼,身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以下就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谈谈本人的认识及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戴君华 《大观周刊》2012,(4):228-228
每一位热爱教育事业,富有责任心的教师都想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我国实行新课程标准已有一段时间了,面对着我们的新课标教材,面对着一群思维活跃,凸显个性的学生,我们应如何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呢?这是我们生物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反思这几年的新课标教学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1.
黄伟 《大观周刊》2012,(44):317-317
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也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下面谈谈我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12.
李昱 《大观周刊》2012,(51):383-383,360
随着同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人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徐勇 《大观周刊》2012,(47):378-378
在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物理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科学探究试题越来越显示了巨大的生命力。显然,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陈红影 《大观周刊》2012,(2):176-176,175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掀起的新教育改革浪潮。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砺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海涛 《大观周刊》2012,(33):294-294
目前,我省已实施新课程标准,开始使用新课标教材。而新的课程改革目标和新教材的出台.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南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  相似文献   

16.
苑伟立 《大观周刊》2012,(51):477-477
时间过得真快,暮然回首,新的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十年中,我从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毛头小子”到现在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理念的“成熟之师”.经历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迷茫、探索和收获。  相似文献   

17.
刘永青 《大观周刊》2011,(10):25-25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意义变得重大。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意义重大。化学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势在必行。笔者执教多年,现就如何进行教育科研略谈拙见,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李琼 《大观周刊》2011,(15):169-169
目前,在基础教育中,随着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施行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改革”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各种课程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受到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使“幼儿园课程改革”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幼儿园只有把课程改革同教师的专业成长统一起来,才能使课程改革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赵志强 《大观周刊》2013,(7):122-122
在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存在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大部分学生由于计划生育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接受了不同的教育。许多孩子达不到父母“望子成龙”的目标.得到的只能是家长所赋予的职责与压力.故而许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对家长的过高期望心生畏惧,对老师的严格要求由怨生恨,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同时.这些从小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小皇帝”们,由于从小受到了家长们的加倍宠爱。于是也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在学校我行我素.无视学校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所有这一切又使得学生的心灵受到打击.故而更加的自暴自弃.自卑自怨.更加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的赞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一特殊群体的汇聚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相当的困难.而针对这些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感情教育,我认为是教师培育师生感情,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使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刘杏珍 《大观周刊》2012,(49):203-203
从2002年开始的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至2012年秋季开始.新的课程标准在过去十年完善、修改的基础上又将呈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在经历了十年的探索和摸索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课程改革的方式将会更加科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将会更加明确。回顾过去的十年.在经历了迷茫和摸索后.对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产生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