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陆浩民 《新闻世界》2010,(4):158-158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本文介绍了铁画制作过程中的"灰面"技术和线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王昀  王艳华 《新闻大学》2023,(1):75-86+121-122
数字媒介技术持续推动了一种即时存档、分享的社会交往文化。本研究以线上用户的截屏实践作为案例,考察以屏为媒的自我呈现方式如何组织人们与群际网络之间的关系。屏幕复制带来了线上痕迹的档案化,视觉文本在被调用过程中,提升着个体在公共空间的可见性,推动私人生活向公共生活开放,从而创造内容流通环境新的互动形式。相较于以视觉消费为导向的媒介研究,以截屏为代表的用户日常实践,提供了观察线上参与文化的另类视角。  相似文献   

3.
陈蔷 《现代出版》2004,(2):49-50
在上篇《浅谈封面设计中“线”的运用》一中,我对“线”在封面设计中如何运用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概括:点、线、面是构成视觉空间的基本元素,是书籍设计的主要语言。本则想分析一下“点”这个构成元素在封面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极线方程和本质矩阵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立体视觉中,可用于求双摄象机的相对位置;在运动视觉中,可推导出摄象机的运动。本文主要证明了极线方程和本质矩阵的几个重要定理,这些定理对于求本质矩阵和从本质矩阵求位置参数都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任晓飞 《大观周刊》2011,(52):219-219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报纸版面设计具有很强的视觉传播力,能吸引读者眼球。报纸版面设计如何提升视觉传播力?文章认为,可以从版面设计的点、线、面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点的空间排列、线的粗细曲直变化、面的虚实结合以及点、线、面综合处理等技巧提升视觉传播力。文章选取了部分报纸版面作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隐形线是电影画面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有效的隐形线构成对提高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张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影中的隐形线很好地诠释了人的思维特点——无序分布的事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产生单条或多条散射状、环绕状的隐形线,形成一个个具有节奏感和规律性的画面.隐形线分为很多种,本文主要研究能够表现画面中人物视线方向的隐形线.学者们对于隐形线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近几年更是十分钟重视它在电影中的运用和表达方式,本文以电影《爱乐之城》为例,探析隐形线在电影画面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8.
第35届时报华文广告金像奖于7月15日起开始报名和征集作品,截止日期定于9月15日。本届时报华文广告金像奖主视觉也已同步揭晓。本届广告奖的主视觉沿用了往年奖座的延展风格,以"联结"作为创意点,用五彩的点和线相互联结、构图,组成奖座顶端耀眼的星芒。如果点是一个个鲜活的idea,线则是无数idea的有效组合,那么点与线的完美结合,交错排列,则可以促成一个成熟的作品。这样的构图组成主视觉,不仅与时报华文广告金像奖相贴合,更是代表现实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性和社会性,同时此"联结"主题还宣  相似文献   

9.
论图书馆视觉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启 《图书馆论坛》2005,25(3):129-131
阐述了视觉文化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了图书馆进行视觉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图书馆视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视觉化为手段的视觉传播成为档案信息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以视觉传播在档案信息表达中的价值为论述切入点,分析了当前视觉传播在档案信息表达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提升表达深度的视觉技能、增加用户体验的视觉建构、深化情感依赖的视觉信任、塑造公众认可的视觉形象等建议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平面视觉媒体,报纸主要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以及版式等一系列符号向目标受众快速传递信息的一种纸质媒体。它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最大的区别是诉之于人的平面视觉。受众只有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才能获知其信息的详细内容。报纸的版式是报纸的视觉形象,是报纸的广告和包装,它刺激着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着读者的视线,所以,版式在报纸版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评价“一张好看的报纸”,首先是看其报纸版式,版式就是报纸版面构成的组织和结构。我们知道每一张报纸的版面都是由文字、图片、色彩、字体、栏、行、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眼视觉现象的几个特点,以人眼视觉特性为出发点,介绍其在电视系统设计、信息处理和压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读图时代的视觉化新闻传播理念 2004年12月28只,国内第一份大型图片只报《竞报》在北京创刊,宣称要走一条以视觉阅读为主要诉求点的差异化竞争道路。《竞报》显然是抓住了年轻一代已经开始习惯接受图片、图表、图示等图像信息符号这一特点。而在此前,上海的《外滩画报》早就开了以图片报道为主进行新闻报道的先例。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将图片作为主要报道方式,显示出读者对图片报道存在着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4.
陈红 《新闻世界》2012,(11):89-91
修辞学历史悠久,传统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语言符号。视觉修辞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领域,视觉修辞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视觉传播中的修辞规律。平面广告是所有视觉广告的基础,通过研究平面广告中视觉修辞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探寻视觉元素的组合配置技巧和方法。本文主要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告节长城奖的部分获奖平面广告为例,探讨视觉修辞中几种较常用的修辞丰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和示现。  相似文献   

15.
崔莹莹 《今传媒》2016,(7):144-145
汉代画像石是两汉时期附属于雕墓室、石棺、石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构石,是融合雕刻、绘画、建筑于一体的为丧葬服务的综合造型艺术.线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客体以线表现,主体以线观看.总是既观到外形之线,又感受到姿态线,还体会到内在的气韵生动的意中之线.“线”语言作为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画像石的线条语言不仅具有塑造形体的作用,还超越其视觉感受之外的情感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是记录心灵痕迹、追溯文化寓意的媒介.本文从抽象形式美的角度,探析汉画像线条语言的演变、写意性及线的视觉张力所延伸出来的力量美、节奏美、装饰美等,阐释线条赋予汉画像石的审美意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是王新多年来视觉文化研究心得的结晶。鉴于当代视觉文化盛行与泛滥的问题,该书以艺术史及艺术史学史为入思路径,对中西古今艺术图像展开了学理与趣味并重的比较与解读,提炼出了视觉教养的全新内涵,借助姿彩生动的诸多案例,提出了养成视觉教养的系统方法。全书在宏阔的学术视野下将跨门类、跨文化艺术图像比较分析引入了视觉教养研究领域,是一部雅俗共赏、富有洞见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导向的视觉文化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大众的主要信息接受方式,海量的视觉信息打破了受众与大众传媒的对等性。传统文化作为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消费资源存在被使用失当的情况,主要体现为全方位的虚拟形态会造成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衰减,数字时代的易复制性带来了文化创造力被削弱的隐患,以及视觉文化市场化使传统文化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常璐 《出版广角》2015,(12):84-85
点、线、面是表达空间和实体的基本视觉要素,本文从点、线、面及综合应用的实际案例出发,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点、线、面在家装类图书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视觉,亦可通俗地称为“看”,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渠道。黑格尔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视觉就是听觉,抑或视听同时运用。相比之下,看(视觉)显得更形象直观,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环顾我们这个世界,视觉因素无处不在,并且似乎在我们的化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视觉化”一词也开始频繁冲击我们的眼球和思维。  相似文献   

20.
周骥  忻志伟 《新闻实践》2010,(9):F0002-F0002
引导,就是通过一定的版面元素,对读者的阅读进行视觉流程的引导,以更快捷的速度找到想阅读的内容,同时也加强了版面的视觉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