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 《大观周刊》2013,(12):40-40,98
工笔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只有和写意结合,才能形神达意,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达到远看像“写意”,近看像“工笔”的艺术效果。它主要通过自由的表现形式,诗词、金石入画,丰富的绘画处理手法等几个方面得以表现它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上,文人画家占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从苏轼开始,文人画正式树立旗帜,文人画家们尚意轻形的审美倾向和注重气韵修养的审美实践为中国绘画注入了鲜明活力.苏轼明确地提出绘画的审美观不追求形似,提倡神似,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浅析"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苏轼绘画审美观:1.北宋画坛与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出现2."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的阐释3.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绘画的影响4.总结  相似文献   

3.
李云平 《视听》2022,(3):95-98
近年来,优秀的中国动画电影逐渐形成有意识吸收和移植传统绘画意象元素与视觉特征的创作趋势,其中,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形态的传承与转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今数字电影时代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通过对"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和"形神兼备"的气韵美的深入发掘,在电影的观看规则与空间形态下保留了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运笔意味,在动画语言的叙...  相似文献   

4.
文文 《新闻爱好者》2010,(3):152-153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源远流长.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以及丰富的理论著述,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至今影响着中国画坛。在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文人画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理论.形成了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的作品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特别是其兰、竹作品,享誉中外。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形神兼备、笔墨精微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其绘画作品有着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由自然美向艺术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6.
何亚峰 《兰台世界》2014,(11):149-150
郑板桥的作品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特别是其兰、竹作品,享誉中外。他的绘画作品有着形神兼备、笔墨精微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其绘画作品有着高度融合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由自然美向艺术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7.
王力椮 《兰台世界》2017,(6):118-120
赵孟頫祖上世代均为宋代王侯高官,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其书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真、行、草三个方面。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审美标准。他取法唐、五代,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质朴的艺术效果,批评南宋琐细浓艳或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温馨蕴藉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赵孟頫博学多才、书画俱佳,因此才能够得出"书画本来同"这一重要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不仅蜚声当代,而且对后世也产生巨大影响,明人王世贞说":文人画始于东坡,自雪松敞开大门",这句话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类型,直接灌溉影响了日本艺术,并最终成为其富于个性的绘画形式.中日两国文人画的概念有别,创作者身份不同.日本文人画从形成过程到艺术题材、表现手段都多受中国影响,二者的审美风格与艺术追求皆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徐娟 《大观周刊》2012,(11):77-77
宋元时期作为中国绘画史上开宗立派艺术变革时代,他的文人画在绘画史中更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宋元文人画艺术对文人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易善炳 《大观周刊》2013,(12):36-36
宋代绘画与元代绘画前后具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宋代画院的衰落;另一方面是因文人画的兴起。绘画逐渐由院画转向文人绘画,进而导致整个画风的变化。本文拟在讨论这一绘画风格嬗变的原因及历程。  相似文献   

11.
佛学思想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人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哲学与中国文人画美学之间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对文人画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文人画历史发展的轨迹,以部分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为例,探究文人画美学中所蕴含的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文 《新闻爱好者》2010,(7):134-135
文人画亦称士人画,是一个有着特定范畴的概念,它专门指绘画中属于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创作,并以之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它要求画家本人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其中包括文学、哲学、宗教诸种思想因子。标举以文人品格修养为核心的“士气”、“逸品”,以题材的高雅、笔墨的讲究、神韵的追求、文学情韵的渲染为其显著特点。它不仅使我国民族绘画走向世界,而且表现了卓越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电视采编人员的技术素质?如何提高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质量?我们不仅可以从现代的理论和当前的实践中寻找途径,而且还可以从我国古代画论中得到启示。谢赫是南齐著名画家和评论家,著有一篇很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名为《古画品录》。在这篇论著中,他把绘画的要求与方法归结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就是我国绘画史上著名的“六法论”。这一理论在中国历代画家的创作上起了极大的作用,它是历代画家的创作指南和评论绘画作品的典则。绘画与电视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不同。绘画是瞬  相似文献   

14.
孙浩 《今传媒》2020,29(3):147-148
文人画滥觞于晋唐,形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它既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又是中国绘画史中所指最为复杂的概念之一。回顾文人画产生及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别具一格的一面,充分理解和批判不断发展衍变的文人画历程,最基本的就是要准确地把握文人画的内涵和特性,这样可以让我们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吴道子凭借着对人物画吴家样式的开创,用遒劲、流畅的笔力,将人物气韵、神态、形象通过创造性的运用,将画作整体艺术性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通过对画圣吴道子绘画艺术的考证,试图为当代绘画创作者们在艺术领域创新与尝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日本南画和文人绘画离不开"文人"这一概念。日本的文人概念与中国存在很大差异。纵观日本的历史发展,没有像中国那样形成明确的整体的文化群体。日本南画的产生情境不像中国文人画那样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也没有像中国那样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文人群体的文化品行对一个画种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只是作为一个绘画流派存在。江户时代之前的文化群体基本上由僧侣、贵族、武士构成,江户时代后期,商人也参与到南画创作中来。他们从事绘画活动的目的不同,艺术品味不同,在南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可以说是他们合力完成了明清文人画在日本的南画演化。  相似文献   

17.
谢赫(459—532),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善作人物画、风俗画。著有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画品》(又称《古画品录》),在绘画史上《画品》开品画之先河,对绘画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奇"与"巧"辨析谢赫《画品》中气韵及在中国绘画史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龙德明  邹乐 《兰台世界》2015,(6):150-151
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绘画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写意精神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不但发扬了文人画艺术精神,还具有高超的艺术品格,也证明了传统文人画艺术精神价值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六法"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最基本的系统绘画原则,是绘画品评的六个标准,也是绘画创作的六项原则,在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以"六法"的标准欣赏、品评这幅有着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相似文献   

20.
张宇初作为明初正一天师,其道教思想理论颇具代表性。张宇初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道教教义思想,而且还革新和整顿了明代道教,对后世道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教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以明初正一天师张宇初为视角,可以梳理分析明代天师道思想理论对道教文化的继承与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