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元宇宙的3类“数字人”——虚拟人(VH)、化身(Avatar)、虚拟数字人(VDH)的区别与应用场景,并提出了一种期刊视频的封面设计以及“虚拟数字人”视频的剪辑方法。文中的“虚拟数字人”视频创作案例是对学术期刊视频融合出版具体实践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探索虚拟主播的演化进路,分析在虚拟主播技术框架下人与媒介的主体间关系,为类人智能媒介的发展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梳理虚拟主播的演进路径,运用媒介研究的多重视角探讨虚拟主播主体性的特征、来源与发展趋势。[结果 ]虚拟主播在发展历程中显示出玩具的主体性、融合的主体性与机器的主体性,以人格化、具身性和情感性为主要的媒介特征。“人性化趋势”与“自反性递归”是虚拟主播媒介演进的一体两面,反映了人的主体性与媒介主体性的互构。【结论】虚拟主播具有超越传统音视频媒介的能力,以及在新尺度下形构社会的可能性,是从人类从“视听域”进入下一个媒介域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引入了虚拟教师这一全新的人工智能教育主体,并由此产生了更为新颖的人智交互教学形态。探索人智教学交互中教学信息呈现方式与虚拟教师拟真度的作用,将有助于提升学习者在全新沉浸式环境中的学习效果,为未来以虚拟教师为主体的理想课堂建设提供方向。[研究设计/方法]聚焦于人智教学交互情景,招募54名参与者进行了一项3(信息呈现方式:文字/图片/视频)×2(拟真度:超写实/卡通)的被试间受控实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6个组中并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通过前后测问卷对参与者的学习体验效果进行测量。[结论/发现]在虚拟教师授课的人智交互中,信息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视频带来的学习效果要显著优于文字和图片;上述影响只有当虚拟教师的拟真度较高时才存在,对卡通版虚拟教师而言,不同信息呈现方式带来的学习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创新/价值]聚焦于虚拟教师这一新颖的人工智能教学代理,通过受控实验精准度量用户学习体验,突破了经验设计的局限,为虚拟教师视觉特征及其教学信息呈现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丰富了以虚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数字化虚拟人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始,虚拟人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商业价值逐渐被各界认可和重视,在智能时代和元宇宙概念爆发的当下,数字虚拟人也成为未来传播的重要带动点和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关键突破点。随着高新技术发展与融合,数字虚拟人已达到“形似”真人的水平,但要实现个性化和用户体验层面的“神似”仍有较大距离。为此,文章将数字虚拟人从建构、塑造和呈现三个阶段分析个性化建构的难点、关键与策略。在创建阶段,根据应用场景中的工具价值与情感价值,对不同类型的数字虚拟人进行定位,解析不同数字虚拟人在个性化过程中如何确定价值观基调并选择适配的人物特征;在对外塑造阶段,数字虚拟人基于深度学习从内容、情绪和态度入手进行个性化表达,人工制造符合其定位的标签更容易聚集目标受众;在呈现阶段,文章根据用户体验对不同类型的数字虚拟人提供不同的呈现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图为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建立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和信息框架,包括“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存在相互交叉互动关系的组成部分。称之为“记忆数字人”,目的是更好地彰显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文化记忆机构在元宇宙中参与构建和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并支撑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调研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分析元宇宙中记忆媒介演变,展望元宇宙中记忆机构职能和业务变革,探讨“记忆数字人”模型在元宇宙中对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如何支撑记忆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6.
虚拟参考服务实施与维护指南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参考与用户服务分会(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于2004年6月发布的,“指南”包括五个部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定义、服务的准备工作、对所提供服务的具体规定、服务的组织、用户的个人隐私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的诞生标志着虚拟世界从想象走向现实,人类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作为现实世界的延伸和映射,“虚拟数字人”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命形态的诞生。文章在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记忆数字人”的基础上,讨论元宇宙中“真人数字人”(也即真人“虚拟化身”)的数字记忆建构与数字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的建构问题。真人数字人是未来元宇宙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既具有现实世界真人的身份信息,也具有作为数字的虚拟化身可以不断更新和迭代的特征。当真人数字人相关的资源集和数据集在元宇宙中不断生长且作为其“数字记忆”被独立看待,并成为可保存、可追溯、可计算、可评价、可循证的对象时,真人数字人的数字身份也就完成了从“媒介”到“对象”的超越和转变,成为记忆数字人。尽管理想中元宇宙的世界里所记录的一切都可追溯,不可篡改,但实际上从源头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数字记忆的主体——人本身和社会就会对其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建构。无论如何,在元宇宙全新的记忆图景中,真人数字人的数字记忆将成为人类在数字世界中获取新的数字身份认同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深度融合,而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技术的重要应用如何创新图书馆服务已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概述数字人概念、特征、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概念,并阐述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内涵特征、信息模型、应用场景和发展建议。图书馆虚拟数字人以“数字替身”的身份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和资源利用等提供更智能化和人性化的途径,在替代馆员、知识组织、服务提供、智能咨询、阅读推广、情境陪伴、素养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并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和服务质量,是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朱永琼  宋章通  方浩 《传媒》2023,(3):55-57
随着“文旅元宇宙”的提出和发展,作为其核心要素的虚拟数字人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有温度的交互体验和文旅服务。本文针对当前“文旅元宇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虚拟数字人加速“文旅元宇宙”技术的应用落地、优化其产品体验方式、重构产业生态三个层面探索虚拟数字人在“文旅元宇宙”中的应用,期望能为实现“文旅元宇宙”乃至整个文旅产业的升维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侯文军  卜瑶华  刘聪林 《传媒》2023,(4):25-27+29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元宇宙将成为下一代数字化人际交互空间。虚拟数字人作为这一空间中的技术性介质,连接着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虚拟数字人在元宇宙中的交互特征,提出了元宇宙中的三种交互形态,包括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人际交互、人与机器之间形成的人机交互、机器与机器之间形成的万物智联。此外,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AI虚拟主播案例为例,分析了虚拟主播的交互形态。  相似文献   

11.
章着重探讨了电子档数字化虚拟的哲学本质以求对电子档数字化虚拟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作虽不赞成广泛使用“虚拟档案”一词,但却认为档案学术界应对电子档的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以迎接行将到来的档案管理中的数字化世界。  相似文献   

12.
洪少华  卢晓华  刘洪静 《传媒》2023,(23):58-60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虚拟数字人技术的成熟与落地,国内主流媒体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虚拟数字人在专业服务、偶像娱乐等场景中的应用,推出了虚拟记者、虚拟主播、虚拟主持人等一大批“数字媒体人”。针对当前虚拟数字人在主流媒体的应用痛点,可在拓展应用场景、突出情感设计的同时加速构建虚拟数字人的商业运作模式和身份认证体系,推动虚拟数字人的更新迭代及其在主流媒体的应用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构建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记忆数字人”,设计其数字记忆产品框架,并从“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部分设计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数据集。通过调研元宇宙社交平台和数字记忆产品现状,探讨基于个人数字记忆产品的设计与应用,包括进入元宇宙世界的个人数字身份认同、以个人为中心的交互体验产品。在这个频繁迁移的时代,该产品提供了一个构建个人数字记忆的信息架构,通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建立个人数字记忆建构的虚实交互通道,在保持个人隐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展个体数字记忆的范围,在元宇宙中构建新的数字记忆图景。  相似文献   

14.
雄军 《湖北档案》2012,(4):31-32
档案图像是指纸质档案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所获得的电子档案或实态档案经数字化虚拟而得到的虚态档案。[1]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档案图像不仅包含文字信息,也包含图片和图形等信息。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会碰到如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智能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人为中心”的媒介生态,人机交互正在超越传统的控制观,但全新的信息伦理观还未建立起来,从而导致智能化的虚拟数字人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明晰。通过媒介的“可供性”可以判断一个媒介是否“新”,从生产、社交和移动三个角度探讨智能媒体时代媒介的社会属性和全新转向,有利于梳理智能媒体与人的全新关系并厘清虚拟数字人在人机传播中的交互角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当元宇宙与媒介侵权相联系时,除了要对现有技术水平展开想象,也要对未来侵权的范围展开思考。虚拟人格在未来会和现实中的人一样成为元宇宙空间中媒介伦理的核心。【方法】研究通过对虚拟人及其人格权、元宇宙的核心和伦理核心、虚拟人格在元宇宙可能会受到的侵权情形展开分析与想象。【结果】提出在未来对虚拟人格的认定要基于可追溯与不可追溯两方面。【结论】重新审视虚拟人在元宇宙空间的权利范围及大小,同时重视对虚拟人格的生产资料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外媒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13,(22):12-12
英国《经济学人》6月15日秘密、谎言和美国间谍 年轻的美国安全承包商斯诺登以公开机密文件的方式,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通过“棱镜”计划来窃取数百万美国人手机通话记录和数亿外国人的网络活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在短距离项目中的优势依然,但其优势地位正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数字化图书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的数字化图书馆臧其梅(无锡轻工大学)一、美国数字化图书馆的提出与发展的情况。1993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合提出了建立“数字图书馆倡议”。199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耗资6000万美元建立国家数字化图书馆的计划,把其所有馆藏(包括图书、...  相似文献   

20.
江梅 《图书馆建设》2007,(4):85-87,90
虚拟参考服务实施与维护指南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参考与用户服务分会(RUSA)于2004年6月发布,指南包括5个部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定义、服务的准备工作、对所提供服务的具体规定、服务的组织、用户的个人隐私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