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蕊芳 《大观周刊》2012,(44):297-297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的组织形式,也是师生情感交流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生认知积极性的推动力,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增进师生感情,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能否对课堂提问进行有效的设计与组织,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董丽荣  王鲁美 《东南传播》2012,(12):122-123
传播学因为其理论的抽象,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理解、内化的难度,同时也制约了传播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从教学主体的转变、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郭川  陈思杨  钱橙橙 《大观周刊》2011,(39):119-119
课堂是否精彩,教学是否成功,教学方法是关键因素。好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气氛活跃,学生越听越想听,教师越讲越带劲。不好的教学方法则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可见一斑。但方法无好坏,关键要是否使用得当。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因素,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教学方法选择与实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丽萍 《大观周刊》2012,(26):228-228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一堂课像一首歌,要有一个美妙的前奏;也像一部戏,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序幕,是每节课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它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好的新课导入能有效地引导小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是完成整体教学内容、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保证。在平时教学中,我结合小学英语教与学的主要特点,采用了以下五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晓翠 《大观周刊》2011,(23):207-207
“导语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进入新课而讲述的一段简要的、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思维浪花的、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话。”可见,好的导语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要认真研究、总结、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导入的艺术性,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人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在科学教育中使用可视化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成为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但是,国外的可视化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符合中国K12教育的现状。本研究在国外可视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知识整合理论,在教学中的添加观念阶段采用了可视化的教学素材,构建了一种能够被国内一线科学教师采用、并适用于包括讲授式课堂和实验室教学等多种教学场景的嵌入可视化教学的模式。本研究还初步验证了该教学模式在对学生学业成绩、课堂参与度和满意度等教学效果方面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平  夏丹华 《大观周刊》2011,(39):114-114
最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小学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把快乐引进课堂,创造了不少式教学方法,其中就有愉快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引导,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静决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做法,注意发挥情感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学生负担。本文尝试分析愉快教学法的起源和作用,讨论其在实际课堂上的应用,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田飞 《大观周刊》2012,(28):249-249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导人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犹如一杯醇香的清茶.点点滴滴沁人学生心田,让他们迅速进人课堂教学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主动状态。这对于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千万不可小视。精彩的导人不仅能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陈磊林 《大观周刊》2013,(6):225-225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各展所长,相辅相成,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讨论问题,它必然会引发对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大观周刊》2011,(43):137-137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效果怎样,最终要通过学生考试等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握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双兰 《大观周刊》2012,(36):146-147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长期的,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根本。课堂教学的好坏,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作用,每个教师应当使自己教的每节课都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在中小学数学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12.
罗庆玲 《大观周刊》2013,(2):139-139
高中数学教学利用多媒体学教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它是一种动态教学.使课堂更加活跃。多媒体的利用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蒲治书 《大观周刊》2012,(47):328-328
在我们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每名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但是各个学生接受数学的能力不尽相同,这就是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内都获得收益,我认为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信息检索课教学质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笔者所做的调查问卷为依据,从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分析信息检索课教学质量的现状,提出调整教学内容及开课时间、改变授课形式和改进教学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康全财 《大观周刊》2011,(43):135-135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怎样才能达到如此效果呢?  相似文献   

16.
黄秀泽 《大观周刊》2012,(23):196-196
高职院校数学教育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偏少,高职生源素质总体不高,学生积极性不强等,这些因素给高职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以及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紧紧围绕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蔡红 《大观周刊》2012,(34):333-33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使得课堂数学必须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的优化,课堂讨论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这不仅是为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课堂讨论组织得好,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走上社会,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我十分重视课堂讨论,成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青岩 《大观周刊》2011,(10):179-179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x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提高生物教师自己的专业修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  相似文献   

19.
闫育平 《大观周刊》2012,(36):152-152
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巧设突破口,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以激荡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因此数学课新课引入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从激趣设境、探究设境、置悬设境。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例都离不开独特的情境引入。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巧设突破口,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以激荡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  相似文献   

20.
贾艳红 《大观周刊》2012,(15):202-202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