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世明 《现代语文》2003,(12):26-26
一为了让作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作家们大都喜欢在文中使用“设置悬念”这一绝招。此招用得好,可以点石成金,令人拍案叫绝;用得不当,就会南辕北辙,弄巧成拙。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所选的《驿路梨花》一文,就属于后面一类。《驿路梨花》一共设置了三次悬念:“我”和“老余”在深山里看见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正好解除了我们夜宿荒山的忧虑。小屋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有米有水有干辣椒。“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我”和“老余”满腹疑团,这是作者设置的第一个悬念。接着一位瑶族老人走进小屋,“我”和“老余”都以为是主人回…  相似文献   

2.
梨花诗话     
梨花千朵万朵,压枝欲低,素洁淡雅,风姿绰约,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每逢梨花盛开时节,古人喜爱在花阴下欢聚,雅称“洗妆”。唐朝时,这一风俗十分盛行,据《唐余录》记载: “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其下,曰: ‘为梨花洗妆。’”人们也爱用梨花作头饰,当时,汝阳侯穆清叔赏梨花曾赋诗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的“映日荷花别样红”,道出了荷花之美。读了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真有一种“映日梨花别样白”的感觉:那盛开的梨花,香气四溢,纯净爽心;那纯洁质朴、活泼可爱的哈尼小姑娘,心灵如同梨花一样洁净美好。这梨花,白得纯洁,白  相似文献   

4.
彭荆风作家在谈《驿路梨花》的创作时说过,他“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正因为作家笔端饱蘸着这美好的感情,笔下的《驿路梨花》流露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驿路梨花》都可称得上一篇美文。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品味其美感。  相似文献   

5.
驿路梨花处处开,处处梨花真情在。赏《驿路梨花》,品“三味”真情。一、“三惊”吐真情。山很陡峭,“一座挨一座”,树林很茂密,而且又正值“夕阳西下”之时,“我”和老余正着急今晚住宿的事,突然发现了“梨花”,进而出现了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这是一“惊”,是“我”和老余发自内心的惊  相似文献   

6.
近读萧甫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解》(载《大庆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一文(以下简称《新解》),觉得见解虽新,但论据不足。对此本文想谈一点看法。《新解》称此诗“主要是咏雾,不是咏雪”。其理由是“这种描写实际上与北方冬季的雪天景象不符”,因为“风雪天是不会出现‘千树万树梨花开’景象的”。所以《新解》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非是以梨花喻白雪,而是描写的树挂。”并进一步解释说:“在北方冬季的雾天里,一般树挂从傍晚开始,随着入夜气温逐渐降低而不断加厚,翌日早上所有的树木都被上了一层晶莹…  相似文献   

7.
《驿路梨花》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处处开”,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全诗如下: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  相似文献   

8.
《驿路梨花》长期被选入中学课本,现再次被选人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显然是得到了很多选编者的认可。这篇讲“学习雷锋’,进行“思想宣传”和“道德教育”的作品,究竟凭什么获得常青的生命力呢?倘若从叙述艺术方面作些探讨,也许会找到答案,同时也能增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82(1)班语文教改实验用的是华东师大教育科学院和第一附中编写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实验语文课本》。这套教材以写的能力为线索,编排出一个循序渐进的语文教学的“序”,务使学生“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教材每一得的训练项目叫做“训练点”,全套教材共一○八个训练点,构成了知识和能力的序列。 《驿路梨花》是第四册第56训练点的精读课文。这个训练点的要求是,“懂得提炼事物  相似文献   

10.
冰心的《小桔灯》与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比较,写作时间不同(前者1957年,后者1977年);题材不同(前者写小姑娘送我“小桔灯”,后者反映驿路上的“无主人”的小屋),反映时代不同(前者是抗战时期,后者为解放之后),但手法相近,艺术上有共同之处,可谓“异曲同工,各领风流”。 (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俗话说“做人要直,作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情节一览无遗,味同嚼蜡。只有迂回曲折,才委婉含蓄,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驿路梨花》脍炙人口,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更是备受师生赞赏。然而,单就文章结构而言,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倒叙的,有言是插叙的,更有的则认为它的故事情节是“朦胧”美,只要随情“意会”,无须顶真“言定”,公婆之说,不一而足。我以为从教导学的角度讲,对文章的结构不应“朦胧”地“意会”,还是顶真“言定”为好。否则,大糊涂教小糊涂,越教越糊涂。《驿路梨花》  相似文献   

12.
《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情节并不复杂,但寓意深刻,是文质兼美的好范文。我们认为,怎样理解“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茅屋主人到底是谁?”和用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衬托人物高尚的心灵美的写法则是教学的重点。怎样围绕重点、难点来教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讲解了陆游的诗《闻武均州报已收复西京》,着重讲解了“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句,让学生了解这一句诗的含义和诗人写诗当时的情怀。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在讲解课文之前布置了一些词语让学生自查字典;又布置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3.
《驿路梨花》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悬念美的风采。当深山月夜 ,我们正为无处落脚而焦急不安之时 ,却意外地看到梨树林旁出现了一座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小茅屋 :竹篾泥墙 ,房门反扣 ,白木门板上用炭黑写着“请进”两个字 ,然而“屋里漆黑 ,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这一设问 ,恰是读者的疑团 ,领起全文的第一个悬念就自然产生了。“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 ,怀着满意和愉悦的心情猜测主人也许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时 ,一个须眉花白 ,手提明火枪 ,肩扛一袋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了。“我们”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 ,而老…  相似文献   

14.
年级:初中一年级执教:宁鸿彬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师:上课。(师生间好) 今天讲《释路梨花)。(板书:释路梨花)请看注释①,然后请大家说说,对于这段作者介绍应掌握几个要点。 (生看书,片刻举手) 生(1):我认为应掌握您讲过的五点:名,彭荆风;时,当代;地,江西萍乡;评,作家;作,(边塞亲人》,(芦笙恋歌》和《边寨烽火)。  相似文献   

15.
小说《驿路梨花》发表于1977年11月,同年12月香港《周末报》当即转载,并以《奇遇、精炼、夸饰》为题撰文评介,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该文选材构思的艺术特色。所谓“奇遇”,奇在妙用误会,悬念叠起,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开篇交代了这么一句:“同行老余是在边境  相似文献   

16.
孟祥森 《现代语文》2003,(11):21-21,18
(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3)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4)A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5)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面就会有人家。”(6)一犤犦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B梨花的白色…  相似文献   

17.
一、判断下列加点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则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注音。 1.撵走 №n( ) 2.简陋 16u( ) 3.麂子 jT( ) 4.竹篾 m1( ) 5.陡峭 d6u( ) 6.恍惚 hu6ng( ) 二、辨字组词。 ‘ ·≤ }2《(1 ; 3.臻 ‘}4萑(1l; 一轮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柔软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坠落在我们身上。 五、下面是有关小茅屋的建造和被入照料的过程,现已把它打乱,请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并将序号填入框内。 1.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 2.“我们”路过住宿。 3.瑶族老人借住…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卡尔·荣格 (CarlJung)的个性化理论探索了凯琴琳·曼斯菲尔德 (KatherineMans field)短篇小说《幸福》(Bliss)中的主人翁白莎·杨 (BerthaYoung)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驿路梨花》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一篇优秀散文,它立意高远, 构思奇特,文笔清新,在当代散文园圃里,是一朵异香扑鼻的新花。全文以二千余字的篇幅,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而又写得波澜迭起,不落俗套,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梨花香     
门前的梨花开了。纯白的梨花,在风中纷纷扬扬地洒落,甜蜜得快要模糊我的视野。绿房深窈,疏雨黄昏悄。门掩东风春又老,琪树生香缥缈。一枝晴雪初乾,几回惆怅东阑。料得和云入梦,翠衾夜夜生寒。选自邵亨贞的作品《清平乐·梨花》。邵亨贞,元代文学家,字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绝大部分词作描写伤春悲秋,抒怀忆旧,咏物赠答。在抒写对旧日生活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情谊时,感情真实而细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