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认识论通过对认识的哲学反思,揭示认识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古老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认识论的根本变革,都在于有无唯物史观这个根本问题上。唯物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是马克思创立科学认识论的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立以后,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其发展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认识论思想集中体现了唯物史现与认识论的统一,因而最充分地实现了哲学认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元理论”和“前结构”。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存在着一种回避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的态度。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阐明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马克思哲学,那么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应该遵循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将其本体论界定和确立为生成论意义上的“社会生产本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朱荣英 《天中学刊》2011,26(1):41-45
马克思哲学由于克服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增添了为旧唯物主义所不曾拥有的辩证性内涵、历史性逻辑、人类学思想和实践性本质,因而成为最具科学性、革命性并在实践基础上获得内在统一的现代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恩格斯与列宁出于特定历史原因对唯物主义一般原则及其认识论基础的捍卫与发展,在他们关注的主题及思维方式上与马克思哲学的确存在差别,但这并不足以表明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哲学做了退行性理解并使之近代化了;他们基于反驳特定论敌的现实需要,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方面或者那一方面内容提到首位并加以强调,也不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取舍,而恰恰是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性本质与实践性品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实践论》的理论特色——纪念《实践论》诞生7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不同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坚持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高度统一,在人的现实活动中研究人的认识问题。认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论》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中的重要著作。它以自己特有的理论特色,彰显了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最具现代意义的成果,它反映了近现代以来哲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反映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内在关系. 从哲学史上看,本体论与认识论总是统一的.但在不同的时期这种统一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古代哲学中,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哲学基础是教学论的内在根据和本真灵魂。目前我国教学论的哲学基础研究存在着严重缺陷。在认识论框架内,传统教学认识论有其存在合理性,但需要超越其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与教学认识论相并列、共生的教学生成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在价值。完整意义上的教学论哲学基础是教学实践论。教学实践论不同于教学认识—实践说,而是教学认识论与教学生成论的整合互补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理论的关键是学生发展的活动机制问题.历史上的"自然主义"教学论、"观念"教学论、"经验"教学论、交往教学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前苏联的活动心理学以及国内的教学认识论、活动教学论等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要深入揭示学生在教学活动基础上实现发展的内在机制,首先需要在系统考察教学活动理论的研究进展与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寻求研究方法论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是一个自然辩证论者,但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直观论形而上学.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劳动辩证论的成果,超越了费尔巴哈的自然辩证论,创立了以自然辩证论为前提的社会历史辩证论,以及涵盖自然辩证论与社会历史辩证论的唯物辩证论.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自然辩证论与社会历史辩证论、实践辩证论与唯物辩证论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目前国外学界主要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顶峰论”,二是“最远论”,都否认了异化理论对唯物史观确立的作用。我国学界把马克思异化理论当作仍未脱胎于黑格尔、费尔巴哈框架的不成熟作品,从而不太注重马克思异化理论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区别,相反地倾向于注重他们的联系,从而未能对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学理关联的深入揭示。其实,在理论过渡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是有深刻联系的,并且对唯物史观的确立有着重大的作用。这个作用主要是在变革近代哲学主题与范式上,通过“主体”的科学重构,克服西方传统认识论上“主客观同一性”论证的局限,使之转换和上升为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主客体同一性”证明,建立了以融合了主客观的价值规律为内容的理论对象,最终完成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为进一步与历史观的统一和通向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是唯物史观学理建构的必要环节,是唯物史观确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古希腊哲学中就蕴含着主体性思想的萌芽,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近代西方哲学主体性思想开始逐步形成,但是,却陷入了存在论与认识论上的为我论困境。马克思通过批判地吸收以往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把“现实的个人”作为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译学论说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演进、嬗变并向多元迈进的哲学历程,由于受到历史上各个时期宗教理念、文哲思想以及价值取向的规约,自然就有其生成的内在必然性,同时也有其在认识论、发生论以及方法论等方面的历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课程改革哲学基础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础是确立并推行任何课程改革理念的内在根据和先决条件。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在哲学基础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实践论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终极层面上具有真正完整意义的哲学基础。这种实践论既包涵认识论又包涵生成论,是认识论与生成论的整合互补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直是人们长期争论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历史的考察与领悟,道出了历史的本质和真实内容,指出了历史与人的现实生活的本质关联。通过将历史原则引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否定了思维作为哲学之前提和基础的合法性,从而完全脱离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视域,实现了哲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4.
张岱年先生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哲学的特色,即中国哲学在整体结构上具有本体论、致知论(认识论)、道德论三者统一的特点。具体包括:本体论上本体与现象的统一;生活与思想、理想一致;重人生而不重知论;唯物主义与辩证观念相互结合的传统;生死自然的观点与无神论在哲学发展中的深刻影响。张岱年还探讨了中国哲学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西方高等教育认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认识论哲学基础和政治论哲学基础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认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溯源 ,主要代表人物及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答的探讨 ,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及对现时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列宁认为,辩证法就是马克思的认识论。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实质上关系到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为了充分开掘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发挥其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功能,有必要在反思马克思辩证法诠释历程的基础上,敞开其作为实现人的解放之内在力量的理论本性和旨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个人,从生存论视角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确立了“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生存论原则。马克思从生存论意义上回归了人本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了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存论转向。从生存论意义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解读,不仅赋予了马克思哲学以新的血液和生命,而且对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理论能够超越其他现代性理论的决定性力量正是来自于生存论。  相似文献   

1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较少的异化词汇阐述着最明确的异化思想。异化本质上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是经验条件中现实个人社会本质的表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异化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思想具有内在、明晰、严谨的逻辑关联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揭示历史发展的经验现实的基础上,借助于异化,实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历史进程的科学描绘,真正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形而上的层面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内在机制,是强式的哲学话语论证但缺乏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只是到了《资本论》时期,唯物主义历史观才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决定论,经历了神学历史决定论、人性历史决定论和理性历史决定论等历史形态。马克思在历史决定论领域完成的理论视角转换,就是在社会实践这一认识论的首要观点的基础上,将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统一起来。由于这一理论视角的确立,就使历史决定论成为一种体现规律客观性与历史主体选择性的双重属性的理论形态。那种所谓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统一的说法,实质上是把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理解为机械历史决定论,因而要从这个理论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德国观念论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提供建构主义的方法论启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主体性的弘扬,二是对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强调。这两个方面对马克思有很大启发,但马克思丰富了建构主义的内涵,使其实现从认识论到实践哲学的转向。就第一个方面来说,马克思强调工人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就第二个方面来看,马克思将生产劳动的资本主义表现形式即异化劳动作为自己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