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写作特质有三:一是女性主义意识或视角;二是颠覆性或解构性;三是大胆展露女性独特的经验和体验.当下女性写作生态有两种:一是为文学史而写作;二是为市场而写作.女性写作阵容强大,呈强劲的流行势态,昭示着女性写作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女性写作在争取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时,从偏激地纠缠于两性对立,逐渐转向平和,并尝试理解和表达两性的和谐.女性写作成熟的自我表达应该是构建女性写作的社会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作家铁凝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关注与解读女性的生存困境,对她们或委婉或尖锐地予以批判,并指出女性身陷困境的原因,不只是传统的男权制度和男性意识形态及文化的束缚,还有女性自身的历史惰性.因此,只有解构男性神话,唤醒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女性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3.
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述评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气质的形成和本质,使人们认识到女性气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社会或社会制度或社会习俗让女性后天形成的,同时也让人们明白当今社会仍是一个男权社会。所以,女性要真正解放,首先要认清女性气质的虚假本质,去除社会给予女人的女性气质里不好的因素,使自己成为在平等、独立基础上比较完美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女性领导风格理论认为,由于女性具有不同于男性的社会经验和性格特质,因而女性具有独特的领导风格.从本质上看,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差异观念是形成女性领导风格理论的根源.女性领导风格理论虽有助于促进女性认识自身优势,发挥领导能力,但也有消极影响,主要是对女性参与领导实践的排斥,夸大了领导的性别差异,潜在意义上形成或改变着女性的领导行为.  相似文献   

5.
何李新 《天中学刊》2009,24(6):80-82
唐代许多男性诗人在诗歌中注入浓重的女性色彩,诗歌中的女性存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达,尤以李白为典型.他在众多描写妇女的诗歌中,或经由时空想象把女性奉为崇高的他者,或刻画现实女性对男权的依附与僭越,种种书写策略展现出两性之间复杂的权力关系.诗人对女性形象的大量书写所掩盖的恰恰是真实女性的缺席.  相似文献   

6.
张清 《华章》2010,(11)
所谓女性社会地位就是指女性或作为单一主体或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被他人或其他社会群体的尊重程度、受教育的程度与方式、经济地位与赚钱能力、对婚姻家庭的自主权与决策权等.女性的地位、权利问题几千年来一直颇具争议,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同属于东亚的中日两国女性,有着非常相近的生活背景和文化传统,都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有着相同的境遇、地位与现状问题.中日两国虽然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两国女性所经历的艰难道路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勿庸讳言,90年代以来,一些女性作家或主动或被动地聚集在了女性主义写作的大旗之下,她们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运用一系列女性主义写作策略来解构男性中心文化,以图达到重新确立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并建立女性诗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十七年女性文学"中,出现了以女性为中心,却又缺乏充分的女性意识为支撑的"准女性主题",这种主题创作中的 "女性意识"在文本中或失落,或隐藏.《百合花》中所呈现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爱情的爱情"正是对这一主题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陆文采、王建中合著的《“时代女性”论稿》一书,最近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茅盾作品中的新女性进行全面而深入研究的论著;也是一部对我国现代女性文学探讨的论著.全书探讨了茅盾作品中的一系列女性形象,虽不能说是作家所创造的女性形象的全部,却可以说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家作品中是举足轻重的.多年来,国内外有关茅盾创作的评述文章令人目不暇接,但抓住茅盾最倾心创造的女性形象群,将她们的思想、性情、行动、经历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综合研究,并恰如其分地分析她们或正剧或悲剧的命运以及她们在社会中曾起过的积极或消极作用,从而对她们进行时代的评断和排列,却是十分新颖和引人入胜的.依我看来,《“时代女性”论稿》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丁玲的小说创作第一次以真正的女性眼光、女性意识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离家"或"不在家"的现代女性流浪者形象.对于在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作了根本性寻问,从而颠覆了男性话语霸权,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记载着民族的兴衰与文明的发展,对人们抒发感情、传递情意起重要作用.在我国,民歌广为流传,涉及的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是描写或记载女性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现的.本文从民歌中女性形象的案例分类、音乐元素对女性形象的构建塑造、女性形象的形成诱因与传统女性形象的当代价值等角度进行了论述,以期揭示民歌中不同女性形象的社会思想意识,为当代社会尊重女性的社会价值,认可女性的潜力与实力,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女性文学在话语体系中由被叙述者向叙述主体的转变,女性文学开始了对话方式的全面控制和独立操作.这种以女性经验为基础实现女性性别意识的话语体系,呈现出一种与长久把持话语中心的政治性、功利性话语有迥然不同的言说姿态,它不再是对传统写作语言和写作规范的简单摹仿或重复.而是一种具有剐样风格的女性语言的"飞翔".90年代的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一套成熟而又各具特色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审视主要历史文献中的犹太女性形象,我们发现即使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古代犹太社会,女性也并非只是逆来顺受或在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毫无作为和影响.相反,从圣经时代开始,就出现了具有独立和叛逆精神的犹太女性.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美国犹太女作家们也在经历着同样的挣扎与叛逃.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中西方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诗歌折射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1.女性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不同;2.女性对婚姻或家庭的倚重不同。提高人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的认识,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屈原、曹植、李贺为代表的古代浪漫诗人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一脉相承,引人注目.他们突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框架,以瑰奇纵横的笔调,对传统女性进行颠覆性重塑,以女神或女鬼等神化女性形象取代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这些偏离正统审美观的神化女性形象,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取向,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折射出诗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女子越剧在战时上海的发展是女性在现代都市公共空间中历史性崛起的一个标志,表达了女性群体所关心的问题和对生活的渴求.并引起一般民众的共鸣.但是,孤岛和沦陷时期日军对上海的统治对女子越剧的发展和女性文化的兴起并不具有历史性的作用,有决定性意义的反而是日军统治没有阻断或改变都市移民、都市文化现代化,以及女性参与社会这些较为长期的进程这一事实.而日本占领军的高压统治.却成为一种催化剂,使得一直遭受男性精英批评和轻视的女性流行文化历史性地走向了前台,使女, 、性和女性文化第一次占据了都市文化大舞台的中心位置.女子越剧在战时上海的兴起无疑为我们探讨战争、沦陷与都市文化空间中女性的崛起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女性形象具有纯真善良、勤劳贤惠、自立自强和忠于爱情的优秀品格,同时也受到失去自我、屈从于命运和夫贵妻荣落后观念的局限,是一个有着矛盾的整体.全面的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得出传统文化和作者的主观意识是众多女性先进或落后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日本平安京时期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刻画了众多性格各异姿态万千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或貌美绝伦或才色双绝或出身高贵,却都有着一个相似的结局——悲剧.三公主作为源氏的正妻,其悲剧命运又具有典型性,因而本文将从社会根源、家庭背景等方面分析三公主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自由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从女性视角来看,康德的自由思想在根本上是男性中心主义的.康德赞成父权制意识形态,其自由概念建立在一套男性的利益基础之上,将女性的弱者地位归于天性使然.尽管如此,康德自由精神的普遍主义品质又内在地包含着消解其男性主义的逻辑可能或通道.康德至高的道德律或定言命令蕴含了妇女解放的思想,这正是突破其理论局限而成为女性争取自由平等的理论动力.  相似文献   

20.
乔叶是新世纪文坛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已经汇入到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艺术谱系之中,并且有着鲜明的艺术定位.乔叶坚持心理治疗型的小说观,她的小说创作以“心理现实主义”见长,尤其长于女性心理现实和心理细节的描摹.乔叶的女性写作属于自审型写作,不同于惯常的自恋型写作和自渎型写作.与铁凝深受西方宗教影响的自审型写作相比,乔叶的自审型写作偏重于中国化的日常生活叙事,人物的自我心理拷问更加自然,不露痕迹.从题材类型和精神取向来看,乔叶迄今的小说创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沦落风尘的城市妓女的变态心理拷问,揭示了隐含在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小姐意识”或“妓女心理”;二是对当代都市白领丽人的畸形婚恋心理透视,实现了对当代中国城市文明病的批判性审视;三是对家族题材中不同代际女性的历史心理挖掘,凸显了她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现实或潜意识场景,隐喻了她们在历史悲剧命运中的精神关联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深度心理书写,乔叶的小说传达了强烈的当代女性自审意识.乔叶的女性时间观在其“家族历史小说”创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乔叶的小说有写实性和写意性两种类型,后者接近散文化或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