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王飞 《文教资料》2007,(20):86-87
《红楼梦》运用了复杂多样的叙事人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实现主旨的多样性。不同的叙事人反映了作者设计故事的真实而又多样的考虑,也呈现了不同的感情指向,从而引导着读者对《红楼梦》的阅读体验和感情评判,有助于读者对《红楼梦》作出不同层面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广阔而宏达的叙事中,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的民族叙事传统诗意地搭建了《红楼梦》的叙事架构,确立了多元的叙事权威,完成了人物设计和情节设计,传达了自己的生命感悟,使《红楼梦》成为抒情体小说经典。透过宗教叙事、诗性叙事,我们发现,曹雪芹关注的焦点是情性和生命。曹雪芹利用"神道设教"完成了小说的时间设置和空间设置,将所有人物聚集于大观园,将所有人物的生命律动聚焦于贾宝玉的诗意体验和悲剧感悟,通过"降凡"、"历劫"到"回归"这样一种心路历程,传达出作者对人性的掌控和对悲情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叙事可以分为背景叙事和故事叙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两个叙述层,与此相应的叙事者分别是"作者"、"在下"、石头以及故事叙事第一叙述层中的部分人物.故事叙事是<红楼梦>叙事的主体,背景叙事则为故事叙事提供了背景与框架,为小说的叙事虚构世界提供了存在的依据与合理性.而从叙事逻辑的角度看,背景叙事的第二叙述层与故事叙事的两个叙述层又构成一个叙事连续体,三个层面互相依存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红楼梦>叙事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在其理论著作《美国讲稿》中论述了迅速的叙事节奏的巨大魅力,这主要是他在编撰《意大利童话》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启发。《意大利童话》在叙事节奏上体现的"迅速"品质包括:简洁的语言加快叙事;故事时间的快速流逝和框架式的故事结构使得故事以紧凑的结构和短小的篇幅完成快节奏的叙事;童话故事的重复化模式也同样加快了叙事节奏。因此,"迅速"使他编撰的《意大利童话》在世界童话故事中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在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描写,并在梦的描写中充满了隐喻特点。在本文中,将就"梦"的隐喻叙事为例对《红楼梦》隐喻叙事特点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文本研究要把握整体性原则,避免“碎片”式研究方法。为此,从《红楼梦》叙事结构的整体形态着眼,分析了前五回在全书叙事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意义和功能,论证了前五回叙事结构的独创性,即独立的叙事形态是如何构建的。主要表现三方面:利用过场人物设置对话的空间场景,讲述故事,组接人物;沿着中轴线设置故事与故事的排列和衔接;每个层面故事的意蕴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核的。从而,为解读《红楼梦》全书打开了瓶颈之处。  相似文献   

7.
认为《西游记》和《红楼梦》都受到了"石生人"的神话传说的影响,是按照"石生人"的模式来结构故事的。《西游记》比较严格地套用了"石生人"神话的故事模式,而《红楼梦》则由于创作时间晚,更由于受到《西游记》的影响和其本身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这一故事模式有较多的变形。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神秘性在《红楼梦》中有充分而丰富的体现,可作深入解析。石头的故事自补天神话衍出,以无才补天、堕入人间、幻石成玉、木石前盟、以泪还恩为系列情节,作为现实故事发生的神秘缘起。同时,叙事中真境与幻境交互出现,通过一僧一道的出入、人物的梦境、谶语运用等方式,展现真幻二境的衔接、变化、对比。另外,小说存在大量的残缺叙事与写作空白,产生诸多谜团,从而使全书呈现浓郁的神秘气息。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红楼梦》叙事的神秘意味形式,产生了诱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而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突破了传统的情节逻辑和语言规则,运用陌生化叙事手法,使故事显得荒诞、离奇.文章以形式主义批评的视角来探析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陌生化",感受小说中情节、语言和叙事时间的陌生化,体会余华小说的叙事风格,增添对余华小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王长福 《中国教师》2014,(13):92-95
<正>高中语文必修3选编了《红楼梦》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一段故事,取名为《林黛玉进贾府》(下称《林》)。笔者拟以《林》文为例,通过探究"谁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幕后黑手"来阐释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要重在准确、深刻和个性化。一、《红楼梦》"对女性尊重"的微观认识"宝黛爱情悲剧"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最高峰《红楼梦》的一条叙事主线。整部小说通过对贵族阶层"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盛衰描写,展示了  相似文献   

11.
贾府非管理人员的会计文化包括贾瑞单思,贾蔷勒据;可卿辞世,薛蟠献棺;赖爷献计,筹建省院;老明公号,一一筹画;贾赦幕控,山野制度;元春省亲,奢华靡费;姨娘迷信,马婆骗财;为官做宰,仕途经济;海棠六钱,送花赏银;熙凤厉害,尤氏挑战;丁丁卯卯,偷偷摸摸;克扣使费,纠缠不清;投机钻营,非法经营;房子加价,邪门歪道;金银财宝,尤如粪土;刀笔先生,许他银子等层面。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在于会计证据。劳动酬金,用好资金,计划控制,规划监督,节约资源,反对迷信,掌握经济,价值规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李锐小说叙事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小说作品的叙事结构极有特色,综合来看,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钟摆式结构、众星拱月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和多线并置式结构。通过对李锐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隐藏在文本结构背后的丰富意蕴和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3.
高胜利 《培训与研究》2008,25(11):29-30
吊文是古代哀祭文的一种,它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吊辞发展而来,其在发展演变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质朴无华到缠绵缛丽的转变。自贾谊《吊屈原赋》成为最早的独立成篇的吊文篇章以来,吊文就作为一种抒情文体被广泛应用。本文对吊文的含义、起源和文体特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首回中出现的石头、三生石及神瑛侍者在名称上有着一定寓意并有着内在关系,他们与小说主人公贾宝玉实为一个统一的人物主体,寓含着情用思想。从这些名目寓意中可以看到小说实境中主人公贾宝玉别于私己之心,表征为道德的拔高而根源于情的"侍者"本性之痴,以及其衔玉而诞事件的特异性,贾宝玉特有的精神坚执,和作者对于"侍者"精神的高度褒扬态度。  相似文献   

15.
庚辰本《红楼梦》第十九回脂批中评论贾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其实"情情"也可用在宝玉的身上。宝玉的成长可看作"情不情"向"情情"的转化过程。这一转化过程以三个女性(金钏、晴雯、黛玉)的死亡为例,宝玉由泛情转向钟情再转向移情,这种不彻底性显示了宝玉人物形象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在甲戌本第一回所提到的五个书名中,《红楼梦》新雅醒目,既照顾了全书的结构,又隐括了全书的内容,较之《石头记》及其他书名要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二回的叙事承接第一回,用冷子兴演说的形式预写贾府情况,看似闲笔,实则有意用"冷"语闲笔作开场,引起下文叙事。而这一回包括回目联句的四处韵文则寓写故事的"兴衰"背景。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第7回写焦大之骂,在叙事上是独具匠心的:它既呈现了贾府衰败的长镜头,又为书中关于宁府的暗写提供了解决的钥匙。而宁国府的荒淫衰败又称为荣国府之先兆与陪衬。  相似文献   

19.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描写,也是全书的大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反映了贾府生活的堕落和宝玉性格的发展,是小说中人物、环境、情节描写的缩影,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明义《题红楼梦》第七首第二句是"不记金钗正幅图"。有人怀疑"正幅图"是"正副图"之误。钞本写的是"正幅"。《牡丹亭》里有"金钗"入"图"。对《牡丹亭.幽媾》的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风流幽会,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宝玉在梦中和金钗(小名"颦颦")的风流幽会。对《牡丹亭.写真》里的杜丽娘的题诗和柳梦梅的步韵,明义所见《红楼梦》将其变成了宝玉在梦中对金钗的题诗而步韵。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宝玉梦见的是一幅图,而不是多幅图(十五幅图)。明义可能运用了"正"与"整"通假的知识。宝玉、颦颦与柳梦梅、杜丽娘,皆为"情痴"。《石头记》第51回薛宝琴的《梅花观怀古》,在明义所见《红楼梦》里,可能是宝玉写的"步韵"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