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体会和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谈谈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与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体会和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谈谈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与一些具体做法。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只有学校领导或同行的评价,忽略学生和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评价则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在对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时可采用由…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思想,对促进学生生动主动,活泼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应做到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下大力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点已逐渐从教师的传递知识转到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也应转到“促进学生发展”上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启发意义。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标准、自评为主的评价方式和人文化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结果评判,只以成败论英雄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要更新教师的评价理念,全面关注数学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我们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对学生如何学却关注得比较少或者不关注,学生获取的知识大多是在教师通过“灌”而得到的。在“以学论教”这一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引领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开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陈秋容 《新教师》2020,(1):58-59
在教学变革过程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转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语文学科从注重学科取向慢慢转到注重育人取向。为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关注思维成长,指向未来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的成长,让语文教学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构建和谐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9.
要改变“老师越讲学生能力越低,讲得越多学生越懒”的课堂教学现状、必须改变“以教为中心,教学重心偏离学生这个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实现学习自主学习。为此,我校创立和推行“导学议练”自主学习模式,把一堂课大致划分成四大环节:教师导入,学生自学,师生讨论,训练过关。  相似文献   

10.
陈海螺 《考试周刊》2010,(28):120-121
一、自评背景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注重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考查的同时,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问一学生答一教师终结性评价”的模式.教师成了课堂评价的“主宰”。英语新课程教学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移到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上来。英语新课程教学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现代英语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  相似文献   

11.
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中教学评价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关注学生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成长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成为新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关注的热点。尝试之一: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有助于实现评价的过程化,是实施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充分利用家校联系本中的师生家长“对话栏”、教室…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决定了学生将要学什么和怎么学。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主要立足于“学什么”“是什么”,即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认识,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的则是“怎么学”“为什么”,即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探究。对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即不仅重视对历史知识传授的设计,更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习得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与变化的设计。面对新课程,如何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只注重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扎实实地教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广大的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很少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创造。去“做数学”。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张栋良 《学周刊C版》2010,(4):172-17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但由于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在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应用研究性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应该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黄金松 《考试周刊》2013,(76):74-7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发现”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初中英语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目标仍存在诸多商榷之处,如以“教”评“学”,注重教师“预设”,对课堂“生成”关注不力;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关注不够;以中考为轴心,全面性及公平性凸显不足。有鉴于此,应采取构建“以学定教”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注重“三维目标”“不走样”地落实;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关注;切实推进中考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等策略及措施,促进初中英语课程评价的顺利实施,并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创新的目标总体目标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 ,正确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通过创新教学实现教学创新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具体目标 :1.实现教师观念的根本转变 :(1)教师应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关注人的发展 ,由注重教“文”转到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3)将教室由“讲堂”转变到“学堂”上 ,由“学会”转变到“会学”上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将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语文殿堂 ,感受语文的魅力 ;(4)由狭义的语文教学转变到广义的语文…  相似文献   

18.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弊端,中学生物教学改革要把改革的重心,由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教师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克服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的思想倾向,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合作氛围,既积极发挥启发、引导、激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实效性,缘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及教学效益这三者的相互促进和协调统一。教师要注重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做到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指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提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人的发展、生命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呼唤润泽型课堂的建立。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人性是自然人、理性人、道德人、艺术人,本文是从课堂教学行为细节来研究教师教学行为中所体现出的不同伦理精神,并分析了隐藏在不同教学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最后得出启示,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行为细节中“善”的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真正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