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晴  孙世友 《家教世界》2013,(10):240-241
茹志娟是近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善于用简单明快的笔调描写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和事,通过这些普通的人和事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在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一种清新质朴的味道,这种感觉在《百合花》中体现的尤为深刻。《百合花》完成于1958年3月,是茹志娟的代表作品,小说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946年的中秋节,主要人物是我、小通讯员、新媳妇。全文笔触柔软细腻,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写出了人物的灵魂,这篇小说风格清新俊逸,于平凡中见诗情,于淡雅中显绚丽。丰富的情节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仿佛闻到百合花的香气。  相似文献   

2.
一、首先用了外貌描写,但不是在小说开头,而是在“我”行路中对他“发生了兴趣”时,用墨不多,却有传神之笔;其次用了对话描写,例如关于通讯员身世和简单经历的对话、关于借被子前后的对话,都表现了通讯员朴实敦厚、腼腆执拗的性格和乐观的战斗精神。第三用了细节描写,例如两次写他在枪简里插上了野花,写他给“我”留下两个馒头等细节,只廖廖几笔,并不细致,但却勾勒出通讯员的热爱生活、迫求战斗的心情。第四用了衬托描写.作品对新媳妇的刻画是和通讯员密切相关的,无论是不肯借被子,还是替他缝补衣服,但都没有冲淡通讯员的形象,反而加强了这一形象的丰满与生动。第五用了侧面描写,作品并未正面描述  相似文献   

3.
描写异性间才有的关系带来的那种情趣、气氛和境界等组成的美感特征,我们把它称之为异性美。当代女作家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正是通过描写这种异性美,才使得小说表现出来一种浓郁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使小说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美的氛围,也使得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纯洁,让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4.
《百合花》历久弥香,感人肺腑,悲剧美的渲染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与通讯员的情感交流给读者留下巨大的审美空间,呈现了一个无法聚合的“美丽的错过”。新媳妇不借被子与通讯员不理解,以及新媳妇与通讯员都希望修正错位而不得的双重错位,使小说的悲剧美更深入人心,人物塑造更立体。  相似文献   

5.
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名篇《百合花》通过护送女创作员、借被子、以生命保护群众等情节,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年轻、高大、英俊、高尚的通讯员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美好、光辉的典型形象。作品充分展示了创作员、新媳妇与青年战士之间深切感人的同志友谊,军民深情,人间挚爱。那美丽、崇高的人物形象,那美好、真挚的人间情爱,恰如新媳妇献出的新婚棉被上那洁白、美丽的百合花一般,交汇成感人至深的美与爱的颂歌。  相似文献   

6.
陈灿  剑男 《语文学习》2023,(7):43-46
<正>关于《百合花》这篇小说的主旨众说纷纭,多数解读将目光聚焦于结尾处新媳妇为牺牲的通讯员缝补衣肩上的破洞并盖上百合花被的情节,有人认为这体现出了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1],也有人将其视为“对战争的反省和思考”[2],有人从中读出了青年两性之间的爱情隔阂[3],还有人认为通讯员的牺牲是身体的献祭,三人共同上演了一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4]等。以上观点从不同的视角或借助某种理论对文本内容进行阐释,导向了特定的主题,各有合理之处。然而,  相似文献   

7.
人物动态肖像描写是叙事性文本建构中人物肖像描写方式之一,是借描摹运动中的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风度等外貌特征来塑造人物的内在特性,在人物肖像描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肖像描写实现“动态”的路径,一是人物动态肖像在文本情节发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显露出来,二是人物动态肖像在人物的运动中完成。  相似文献   

8.
彭馨 《读写月报》2022,(21):23-26
<正>在十七年文学的宏大叙事中,茹志鹃的《百合花》在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围绕“百合花被”描写通讯员、“我”和新媳妇之间的故事,以诗意的笔调书写宏大战争背景下的个体,深刻地揭示了战争中体现出的珍贵的道德美、人情美和人性美;通讯员以其生命的消亡谱写了一曲战火纷飞中的青春之歌,反映了解放军舍己为人、英勇无惧的英雄品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这篇课文被选入语文教材的质的规定性,即引导生命个体在多元化价值追求下确立主流的价值取向,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增强革命与家国意识,深度思考青春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百合花》的清淡、精致、美丽,在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它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作家的创作目的很明确也很坚定,那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相似文献   

10.
《百合花》是茹志鹃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件精品。新媳妇这一人物形象,虽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紧紧抓住她那神情举止和内心感情的变化,将新媳妇这一革命战争年代农村少妇形象塑造得恰切传神,真实感人。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中出现了大量景物描写的片断,体现了魏晋士人自然审美意识的觉醒,文中景物描写妙趣横生,颇为精彩,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在简洁凝练而又优美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景物描写服务于情节的发展,并常以景物描写来比喻人物,凸显人物个性,展现人物神情风采,景物描写与人的内在感情高度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鹃的成名之作《百合花》,一言以蔽之,是一曲美与爱的颂歌。作品中塑造的青年通讯员、新媳妇以及女创作员“我”三个人物短暂的接触和交往,充分展示了军民之间,同志之间乃至青年男女之间那种高尚、纯洁的爱。而作品以新媳妇献出的后来为通讯员裹尸的新婚被子上洁白的百合花为题,恰是这种崇高而圣洁的美与爱的最好象征。  相似文献   

13.
细节和标题、开头、结尾、书写一样,是阅卷老师的重要看点。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让人心底一动的细节捕捉,是提升文章档次的关键,对记叙文来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心理、外貌、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描写。比如:  相似文献   

14.
课外活动     
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你瞧,不少同学参加了少年宫的兴趣小组……要求:1.仔细观察图画,巧妙设计情节。2.注意人物动作、神情的描写。3.突出文章的连贯性。4.可自拟题目。  相似文献   

15.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时,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的描写,都离不开细节。细节描写要服从人物个性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要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为目的。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细节则是指那些对表现人物有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人物的生活小事,细小的动作、神情等等。可以说,把握好细节,是写活人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呈现了“我”、小通讯员、新媳妇之间在一九四六年中秋节那天发生的故事。由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受到限制,小通讯员为什么没有借到被子成为小说的一处关键空白。如何填补这处空白,关系着对小说整体布局的把握,也是理解这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何以能催人泪下的关节。一、文本空白的填补因为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是一处关键空白,  相似文献   

17.
《春蚕》记叙了解放前,母亲为了供“我”和姐姐上学,每年都要辛苦养蚕的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比的疼爱和深深的敬意。教学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母亲养蚕的辛苦和作者对母亲的疼爱是重点,着眼于原文对母亲容貌神情的描写过行阅读分析,是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此文有很多处对母亲容貌神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集中体现了母亲养蚕的心境和养蚕的辛苦。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即春秋战国时代,文学就和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等这样一些文学意味较浓的历史著作,它们在结构情节、描写场面,以及在刻画人物的心理神情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那种以描写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被后人称之为传纪文学的作品,这时还没有出现.公元前一世纪,司马迁完成了辉煌的历史巨著——《史记》,真正以崭新的传记体登上历史与文学的舞台,从此,传记在中国就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六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就于勒的肖像神情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中干的活儿。”在我所见到有关这篇小说分析评论的文章中,绝大多数人侧重就菲利普夫妇的语言、行为、表情进行分析,很少有人对于勒的肖像、神情进行分析。我认为“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中干的活儿”这处细节描写,无论对于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个性的表现和主题的揭示,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谓截取式倒叙,就是人们在运用倒叙的手法时,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往往不先写事件的结局而截取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重要情节先写,然后再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星火财神”,开头并没有先写杨建秋领取国家星火奖这个结局,而选取了“新媳妇进山”这一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