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一刻钟     
《小学生》2014,(1):24
芝士就是力量甲:我妈说要多吃鱼头,聪明。乙:才不是呢,我妈说鱼头就是愚头,吃多了会呆头傻脑的。甲好奇地问:那你妈给你吃什么啊?乙自豪地说:我妈叫我多吃芝士,最好配上培根。甲疑惑地问:为什么呢?乙大声回答:妈妈告诉我,培根说过——"芝士"就是力量!爸爸受伤了明明摔伤了腿,妈妈赶忙用棉球蘸了酒精,替他消毒。明明突然问道:"爸爸的肚子里,一定有很重的伤吧?"妈妈诧异地说:"你怎么会这  相似文献   

2.
妈妈有太多的“怕”。每当她将饭菜端上桌,总说:“你们先吃吧,我现在还不想吃。”等她上桌,一看鱼基本还没动过,就拿起筷子,将鱼肉三下两下地拨到我碗里,而将鱼头连着那根蜈蚣似的鱼椎骨夹到了自己碗里,一边还好像占了便宜似的得意地说:“我最爱吃鱼头了,鱼头吃了人聪明。我胃不好,鱼肉吃了我怕不易消化。”鱼肉怕不消化,那么糖总容易消化吧!一次叔叔给我一大块进口高级巧克力,我想让妈妈尝尝鲜,便将它带回了家。谁知妈妈又说;“巧克力太甜,我的牙齿吃了就疼。”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真的,可久而久之,妈妈太多的“怕”使我产生了疑问。于是我…  相似文献   

3.
阅读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其中一个细节给我们的印象特别深刻:刘夏16岁生日那天,在家中和妈妈、外婆一起庆祝她的生日。吃晚饭时,妈妈夹了一条鱼,习惯性地把鱼身子夹给刘夏,把鱼头留在自己碗里。刘夏也很自然地就吃起来。这时,外婆夹了另一条鱼,把鱼身子给妈妈。刘夏叫道:“外婆,别给我妈鱼身子,她不吃的,我妈爱吃鱼头。她说鱼头十八味,最有营养了,可以补脑。”外婆听了刘夏的话,嗔怪地说:“傻丫头,鱼头要是真能补脑,真的那么好吃,你妈早让给你吃了。你妈说爱吃鱼头,是为了把好肉让给你……”刘夏愣了,看着正吃鱼…  相似文献   

4.
好吃的鱼头 每次吃鱼,妈妈总是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把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把几根鱼刺挑出后,才放在我碗里。当我要吃鱼头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相似文献   

5.
河风 《青海教育》2002,(11):6-7
很久以前读到过一篇美文,讲述一个打小生活在困难家庭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拿到第一个月工资,首先给最疼爱自己、含辛茹苦供自己上学的母亲买了两斤鱼头。在她的印象里,鱼头是妈妈最最喜爱的食物。但是,当妈妈看到女儿提来的充满拳拳赤子之心的鱼头时,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落了下来。她哽咽着说:孩子,我哪儿是喜欢吃鱼头,我是为了让你们多吃点鱼肉,我舍不得和你们分那少得可怜的一点鱼肉啊。为了让孩子心安地多吃一点有营养的食物,当母亲的就作假说自己最喜欢吃鱼头,甚而至于说自己喜欢嚼鱼刺。舐犊之情,透过书页,浸湿了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小花猫每天都捉十几只老鼠,主人见它业绩突出,就常常给它鱼头吃,小花猫就更加卖力地抓老鼠了。老鼠们生气到了极点,其中一只老鼠说:"我建议开个会,想个办法让主人把小花猫赶走,不然我们总是睡不安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老鼠们决定准备集体装死。  相似文献   

7.
曾经读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妈妈喜欢吃鱼头》:我小时候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但每次吃鱼,妈妈总会先把鱼头夹到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仔细挑去刺,再放到我碗里。当我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初为人母的我,也继承着博大的母爱精神,迅速进入“吃鱼头”行列。餐桌上最大的虾、最肥的蟹是儿子的;面对价格不菲的童装总是出手大方;看电视时义无反顾地锁定儿童节目;星期天为了陪儿子上公园,常常放弃与朋友的聚会……当这一切换来儿子甜甜的一声“妈妈,你真好”时,我回以微笑,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欣慰。如果没有那…  相似文献   

8.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每次吃鱼,妈妈总是把鱼头放在自己的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挑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的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鱼头,吃来吃去,觉得没有鱼肚子上的肉好吃。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珍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了放进外婆的碗里。外婆对妈妈说:“你忘了,妈妈最喜欢吃鱼头。”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  相似文献   

9.
陪他吃碗面     
木铃  Ernest 《高中生》2012,(10):31
一进门,只见他端着一碗面条从厨房走出来,碗歪歪斜斜的,汤滴滴洒洒的。我没来由地就生气了,冲他嚷:"就不能盛少一点吗?让人说多少次才能记得住呀?"他笑呵呵地说:"刚好,趁热吃吧。"我没好气地说:"没时间,你自己吃吧,我还要回家做饭呢。"他又  相似文献   

10.
郑也夫 《科技文萃》2004,(3):108-109
下面的这个"脏段子"见诸不止一篇文章:"两个企业家走在路上,他们看见地上有一堆狗屎.一个企业家对另一个企业家说:‘你把它吃了我给你100万.'那个企业家吃了,他真的照付100万.吃了狗屎的企业家心里不那么舒服,回过头来说:‘你吃狗屎,我也给你100万.'那个企业家吃了,也拿回100万.这时候来了两个经济学家,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就说:‘很好,你们创造了200万GDP.'"我是引自于光远老先生的文章,他所以引用这个段子,这段子所以不胫而走,在于其"话臭理不臭".它道破了被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GDP中的黑洞,说明了GDP未必是快乐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游泳可以减肥妈妈对爸爸说:"我要常去游泳,据说这样可以减肥!"爸爸不以为然地说:"胡说八道!你见过海里的鲸鱼没有?它瘦吗?你还敢吐皮儿我爸买了串大葡萄,让人给坑了,算下来平均一颗要1元钱。我妈不舍得吃,我爸一边吃,她就一边念叨。吃一颗,"得,一个茶叶蛋没了。"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父亲让我拜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照办了。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问其原因,老先生  相似文献   

13.
<正>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企图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担心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形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连篇累牍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怨责道:"别给他那么多!"——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  相似文献   

14.
叶小红  李君 《学前教育》2007,(10):49-51
案例一: 午餐时间,小朋友洗完手后坐下来正准备吃饭。突然,冲冲大声地说:“我不要鱼头!”原来,今天小朋友吃鲳鱼,每人都分到了半条鱼,而冲冲恰好分到带直头的一半。(教师后来了解到,冲冲的父母怕他被鱼刺卡住。在家里从不让他吃鱼头)。周老师走过去很温和地劝冲冲吃饭。但冲冲根本不理会,继续嚷道:“我就不要吃鱼头!”经反复劝说仍无效果,周老师有些生气了,沉下脸厉声说道:  相似文献   

15.
果果趣语     
正妈妈李涛说中午,我叫果果吃饭,她说:"今天我减肥,不吃了!"果果感冒了,她要吃零食,我不让她吃。一会儿,我吃巧克力时刚好被她看见了,她生气地说:"你给孩子做的什么榜样呢!"被她这么一说,我吃不下去了。果果感冒喝的是那种甜药,喝完,果果开心的说:"妈妈,药药都甜到心里了!"我不让果果用纸巾,她说:"你昨天不是让我用吗?"我回答:"可我今天不让你用了!"她来了一句:"昨天和今天是连着的!"然后肆无忌惮的继续扯纸!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先生,拿了一幅家传的珍贵名画上电视节目,要求"家有宝物鉴定团"的专家鉴定。老先生说,他的父亲说这是名家所作价值数百万的宝物,他总是战战兢兢地保护着,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因而想请专家鉴定画的价值。结果揭晓,专家认为它是赝品,连一万日元都不值。主持人问老先生:"你一定很难过吧?"来自乡下的老先生,脸上的线条却在短短时间内变得无比柔和,憨厚地微笑着说:"啊!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偷,我可以安心地把它挂在客厅里了。"老先生的自嘲让我感慨:失去,竟  相似文献   

17.
教养     
我到罗马旅游,找到两条专卖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进去看。有一家进去后,我就埋头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风度的老先生问价钱。问了几件,老先生都说不卖。我说:"为什么不卖呢?"他就说实话了,他说":这是我的店,你进  相似文献   

18.
邓笛 《高中生》2012,(10):25
我的一切似乎都逃不过母亲的眼睛。有一次我在邻居家吃了巧克力,回到家她就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两餐之间不要吃零食,这样晚餐的甜食你就不要再吃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诧异地问。  相似文献   

19.
数学童话     
一天,小白兔贝贝去采蘑菇,它遇到了一只大灰狼。大灰狼说:"小白兔,我要吃了你!"贝贝说:"你要吃掉我?开玩笑。这样吧,我考你一道数学题,如果你答对了,就吃了我;如果你答错了,我就告诉你答  相似文献   

20.
晚上睡觉时,儿子问我:“妈妈,你想吃红枣吗?”哪儿有红枣?我想着便随口答道:“妈妈想吃。不过,你要告诉我红枣是哪来的。”儿子看了我一眼,神秘地一笑,趁我不防,猛地在我胳膊上拧了一把,说:“给,这就是让你吃红枣。”儿子的举动使我莫名其妙,我生气地问道:“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坏毛病?”儿子回答说:“是跟我们李老师学的。班里小朋友谁不听话,李老师就这样让谁吃‘红枣’。”“你吃‘红枣’了吗?”儿子不吭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