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应对新世纪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果断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新政",这预示着中国从2004年以来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型,是对经济运行逆向调节的短期选择,而非长期政策取向.因为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紧运行状态中,不具备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空环境,并且我国财政自身也存在着规模、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加上经济矛盾的复杂性,财政政策风险在所难免.新积极财政政策被期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实现稳定经济增速的目标,同时要避免矫枉过正,以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作为一种相机选择的短期政策 ,在我国已连续实施了 5年。短期政策中长期化在我国是一次新的尝试。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出发 ,阐述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 ,并系统分析和总结实施这一政策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充分肯定了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经济复苏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应对2007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为目的,我国于2008年11月9日宣布将在2009、2010两年推出总额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以大规模政府投资为核心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与此配套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从2009年第3季度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本文根据2009年前三季度的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已基本达到,当前财政政策执行的经济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为此,我们对财政政策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经济复苏预期下财政政策调整问题的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近10年来,我国在宏观调控中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8年,为了应对当时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使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促进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引起了世界瞩目。2004年底,为了应对当时出现的投资过热的经济状况。开始实施“双稳健”政策,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是中央正确分析了经济形势,在不利环境中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而实现的。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为了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投资必要力度的同时,把促进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不放弃扩大外需,并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总体较为明朗,然而连续实施了近七个季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因素也开始抬头,主要表现是财政风险的迅速积聚.尽管各国都认识到了重整财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在经济增长和财政安全之间的抉择异常艰难.中国宏观经济总体增长态势未变,部分指标增速回落,但这在当前环境下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良性的.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财政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支减收的效果明显.在当前的环境和发展阶段下,中国应对公共财政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与解读,以此作为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的依据和取向.  相似文献   

7.
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05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部署了八项经济工作重点。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本次会议传递出了什么信息?有哪几个关键词值得解读?财政政策走向稳健自1998年起,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8年到2004年,七年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多年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导致今年经济出现局部过热。如果继续实施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极有可能引发财政风险。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中央提出了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正确主张,突出了宏观调控的稳健特征:财政…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03年的经济工作,决定2003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以来,我国持续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边际效应递减.由于积极财政政策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就是减税与增加公共支出,但这两种工具都会导致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到达一定程度极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把稳中求进作为总基调,将稳增长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应对,主动调整,加大了预调和微调力度,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经济运行初步显现了触底企稳的迹象。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维持经济高速增长,制止经济衰退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层面,需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兼顾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并加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适当扩大赤字规模,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适当降低增值税的标准,继续将结构性减税作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使结构性减税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缩,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但是,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总体状况看,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比如,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如预期有效;民间投资仍难以启动;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几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成效,但短期政策长期化,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固有的弊端。本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并侧重于其负效应、弊端的分析,对今后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3.
1998年至 2 0 0 1年 ,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于遏制通货紧缩趋势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几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政策进一步实施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危机考验之后,依然屹立于世界经济最发达国家之列。究其原因,有效的财政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美国历史上几次比较成功的典型时期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找出美国实施财政政策的规律,并以此启示我国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财政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在这种积极的财政干预政策的背景下,理清影响财政风险的各种因素,提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对策,对于确保财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97年正处于我国经济周期的低谷,同时亚洲经济危机爆发,使得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变缓,并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发行国债,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08年金融风暴虽然没有直接给我国太大危害,但对欧美等国产生巨大影响,导致我国出口低靡,从而间接对我国产生巨大影响,且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决定在今后两年投入四万亿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最后比较它在两次危机所采取的政策异同,并从几个方面考察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会带来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日益加深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在一个多月前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10项扩大内需政策,在两年多时间内计划投资4万亿元.同时在今年第四季度追加1000千亿的投资,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日益加深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在一个多月前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10项扩大内需政策,在两年多时间内计划投资4万亿元.同时在今年第四季度追加1000千亿的投资,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9.
1998年至2001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于遏制通货紧缩趋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几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政策进一步实施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投入4万亿拉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等措施,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当前经济状况的改善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