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演讲,又叫讲演、演说,是一种在特定场合面对观众,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阐述事理或抒发感情的口语交际形式。演讲以"讲"为主,"讲"就是用口语表达思想、传播知识、传递感情;演讲又离不开"演","演",就是借助表情、姿态、手势等体态语来增强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演讲离不开有效的传达手段。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包括:主体形象、态势语言和有声语言。 主体形象是指演讲者的体形、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等;态势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势和表情,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直接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有声语言则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表达手段,它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以流动的声音运载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主体形象和态势语言属于演讲中的“演”,而有声语言则是属于演讲中的“讲”,如果仅“讲”不“演”或仅“演”不“讲”,都不会成其为演讲,只有动静相兼,唯声、色、姿、情相得益彰,才能构成完善的演讲。  相似文献   

3.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它的主要形式是“讲”,即运用有声语言并追求言辞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同时还要辅之以“演”,即运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乃至一切可以理解的态势语言,使讲话“艺术化”起来,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讲演会上经常听到鼓掌声,这种有声言语的类语言所表达的含义是深刻而丰富的。掌声可以表示“欢迎、高兴、感慨、赞同或鼓励”,也可以表达“不满、反对、否定或拒绝”。这些不同的表意功能,充分体现了听众的内部心理状态,反映出听众对讲演者各方面的态度。实践告诉我们,一场没有掌声的讲演是平淡而无味的,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讲演的内容,有时常常因为讲演者识不透听众鼓掌的褒与贬,而错误地对待和处理掌声所致。 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明白掌声的含义: 当讲演者在台上开口讲话时,台下听众一发出掌声便无所适从,心中没底,“不知是高兴、赞同”,还是“不满、反对”,或是对一些细节或小的语误感到好笑而起哄。有些讲演者在台上做冗长、空洞的发言,完全不理会听众的呵欠和懒腰,以至当大家鼓掌起哄表示不满时,还以为是对自己讲演反映热烈而兴致勃勃地接着讲下去。有位青年在“迎亚运做贡献”讲演中,讲到激动处,引用了几句《亚运雄风》的歌词,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她竟无限度地唱起整首歌。听众鼓掌跺脚觉得好笑,不仅是因为歌唱得走了调,而且内容也离了题,还耽误了下面的讲演,可是她竟以为听众的“倒掌”是对她的鼓励和赞赏,以至最后评比时没拿到最佳奖感到迷惑不解。也有一些初学讲  相似文献   

5.
<正>教态,是指教师授课的姿态,它由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体态、仪表等方面的因素构成。教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用于课堂教学,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堂语言的姿态和表情,是教师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时在外部体态上的自然流露,是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形态和神态表现。语言学家把讲话时的手势、姿态、动作称为“人体语言”,把讲话时的面部表情称为“副语言”。这种“人体语言”和“副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表情达意的重要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常常需要从讲话的姿势和表情中取得帮助,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语言情境,使讲课内容和讲课者溶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他们头脑里形成活生生的语言形象。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教师对于课堂  相似文献   

7.
“演说”顾名思义,就是既“说”义“演”。“说”,是陈述,是把经过组织的语言表达出来,“演”是辅助语言表达的表情、姿势和动作。简单的解释为“对听众讲述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某一问题的见解”,把这些知识或见解变成文字记录下来便成了一篇可供人阅读的文章即所谓的“演说辞”。然而它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至今仍没有一个合适  相似文献   

8.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的目标往往会由于太过平常以至于被人忽略。你是否尝试过坐在听众中间问自己何时讲演才能谈到主题上?或者是否听过始终围绕着听众绕圈子的演讲?也许他们的主题非常夺目,甚至讲演者本身也是魅力非凡,然而由于缺乏一个确定的明确目标,讲演者无法引导听众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9.
所谓体态语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教师准确掌握、熟练应用体态语,对学生做到恰到好处的教育,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美国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演讲训练中 ,常常会出现姿态欠端庄 ,表情欠自然 ,眼光不定 ,手势繁琐等毛病。要想克服这些态势语言方面的缺点 ,对镜讲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演讲之中任何一个举手投足的动作 ,任何一种表情都应该服务于演讲的内容 ,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套路。要想改变长期以来形成习惯的无意姿态和无意动作 ,必须针对自己的不足 ,长期坚持对着镜子讲练 ,逐步加以克服。在镜子面前 ,学生先练习“走台” ,看看上台、下台时步伐是否稳健、轻盈 ,速度是否适当 ,站立的姿态是否优美 ,身体是否“正直”。然后再练习表情、眼神 ,看能否做到喜时“笑逐颜开”…  相似文献   

11.
冯富林 《甘肃教育》2010,(17):26-26
一、关于体态语言 语文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会用自己的表情、手势和姿态来补充教学,这些表情、手势就是教师在教学时的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员除了用语言传授知识外,还应发挥用体态语助讲。所谓体态语,就是通过人的举止、眼神、表情、身姿动态进行传情达意,它是内心情感的体现。 体态语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上教员的表情和姿态是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它们可以反映教员思路的变化。如果有适当的表情,手势相配合,就可以帮助学员很快地理解并跟上教员的思路,增强听课的主动性。体态语如和有声语言默契配合,可使有声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形象化,凝聚学员的注意力,可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力。 在体态语的运用中主要表现在眼睛、面部表情和手势上。  相似文献   

13.
讲演,就是演讲,也叫演说,是当众口头发表言论的形式。讲演者一般事先写好讲稿,临场时宣读(讲);也有的事先不写讲稿,根据临场需要,发表即席(兴)演说,然后由记录人根据原话记录整理成演讲辞。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即兴演讲。这篇讲演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学校剪影     
为了提高技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江西省兵器技工学校有计划地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他们的做法是: 选定对象:先选定试点班,取得经验后在全校各班级推广。 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每节语文课讲演前按学号顺序安排两三个学生上讲台讲演。每人每次只讲一分钟左右。每学期,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的讲演机会;另一种是结合政治课、法制课或周会进行讲演,每人每次也只讲一分钟左右,依次进行。师生要当场对讲演者进行简要评议打分,并以此作为语文科成绩  相似文献   

15.
体态语是人们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动作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借助手势、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产生“无声甚有声”的奇特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态语是指语言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身体各部位的姿态动作,有人把它称为“身体语言”。体态语是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公式:课堂信息  相似文献   

17.
演讲是指演讲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公众就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演讲在实质上是一种宣传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说服、教育、感召和激励广大听众,演讲的过程就是演讲者“自身的“演”和“讲”使听众产生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的态度转变的过程。无疑,演讲者的素质是演讲成功的决定因素:演讲者的思想品德、文化涵养等对演讲的效果有着莫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伴随语境,就是指语言交际中由表情、手势、姿态、身体动作等伴随因素所构成的语言环境。小说创作离不开必要的人物描写,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又往往借助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完成,而人物在说话时又离不开独具个性的表情、手势等伴随因素,因而巧妙地运用伴随语境,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它又与一般意义的表情、动作等描写不同,伴随语境的运用总是与语言的交际相“伴随”,可以说没有语言交际,就没有伴随语境。因此成功的小说家总是在精心设计人物语言的同时,也苦心经营其伴随语境。鲁迅先生的名篇《阿Q正传》就是妙用伴随语境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称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研究资料显示,在信息的传递中,一句话只表明说话者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七,声音则占所要表达内容的百分之三十五,而剩下百分之五十八的内容就是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即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以此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身体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是指除有声语言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姿态动作,包括非语言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和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和触摸,身体姿态和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