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齐勇锋 《传媒》2006,(3):17-19
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传媒文化产业试点集团(以下简称传媒集团)既是国有文化领域中的优质资产,同时也是发展潜力和影响力最大、有希望发展成为跨国文化产业集团、代表中华文化走向国际文化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本文拟结合文件精神,就我国传媒集团发展改革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伟明 《青年记者》2008,(10):40-41
传媒产业是大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目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传媒领域。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国家已经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而传媒领域则不然,其事业单位的性质依然保留着。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媒业持别是党报系统的许多从业人员便乐观地认为,党报党刊等新闻媒体是铁饭碗,“旱涝保收”的局面将一直延续,由此导致他们对改革创新的认识不是很明晰,甚至忽视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以致事业发展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3.
成都传媒产业是成都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是成都国有文化领域中的优质资产,处于成都文化产业改革的前沿,它的发展变革代表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2006年11月,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成都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为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4.
黄秉生 《传媒》2012,(9):21-23
正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传媒人,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我们责无旁贷。报业集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所供职的媒体——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近年来的实践,来谈谈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一些心得体会。立足主流媒体定位发展文化产业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提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是党的工作的主战线,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阵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是推进  相似文献   

5.
传媒文化产业实现跨区域共栖发展是当今传媒生态运行的必然趋势。地理上的唇齿相依、历史上的彼此仰赖造就了环渤海地区传媒文化产业共栖的可能性。本文通过河北省文化产业对接京津的个案研究,集中探讨传媒文化产业跨区域的发展策略,进而为各地传媒文化产业之间共享推介资源、内容资源、资本资源以及智力资源提供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6.
2020年全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共搜集到传媒法相关事例923个,本报告在概述本年度出台的有关传媒指导方针和基本法律规定之后,对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监管、互联网治理、信息公开、著作权保护及人格权保护这五个领域作出述评。文中未注明年份的表述时间均为2020年。一、有关传媒的指导方针和法律规定本年度传媒法治建设获得重大进展,《民法典》及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在传媒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跨媒体传媒集团符合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是传媒产业发展壮大,迎接未来挑战的战略需要,也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10,(14):73-73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我国传媒文化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为了借鉴学习国外先进产业模式和管理经验,中国传媒思想库——史坦国际充分利用自己的合作资源,开展系列国际传媒文化考察活动,为国内外优秀传媒文化产业机构和领导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媒体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生力量.从全球视野和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来看,如何发展好新媒体产业是当前和未来文化传媒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今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必将成为政策扶持重点.但到底什么是新媒体产业,新媒体产业的特点是什么,新媒体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发展瓶颈有哪些,如何解决瓶颈问题等尚未有统一完整的认识.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些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传媒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中,出现了不少突破旧有产业边界从而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张海馨 《今传媒》2012,(7):38-40
目前河北省正在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其发展程度决定了能否做大做强河北文化产业。培养试销对路的传媒人才,对促进传媒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北省新升本科院校传媒专业建设发展研究"课题组历时一年,采用问卷调查、座谈、深度访问、抽样调查等方法,对我省660家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2.
城市传媒集团是城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是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的有效平台,是培育国有文化市场主体的孵化器。建立和完善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对于城市传媒集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城市传媒集团的经营模式,就是要拓宽发展思路,构建创意主导、传媒特色、多元化开发的现代市场经营体系,做大文化、大传媒。  相似文献   

13.
张芸  刘晓超 《传媒》2011,(8):64-6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河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分析河北省传媒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调结构、转方式"  相似文献   

14.
郭昕晖 《传媒》2008,(1):51-52
当电视媒体从单纯的宣传阵地回归其文化产业的属性,当电视媒体的任务从单纯的宣传扩展到整体营销,很多人尝试用营销学的理论分析电视传媒领域发生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传媒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现代媒介技术而不断成长起来的产业形态.伴随鼓励性政策的出台,大量资金人才的涌入,以及产业自身优势的显现,我国传媒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其中尤以手机传媒产业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巨头并购传媒风生水起近年来,文化、传媒、影视等领域的资本大戏可谓一波接着一波,风生水起.有人说,如果2013年是文化产业并购元年,那么2014年就是并购井喷年.据统计,2014年全年,传媒、文化领域共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仅2014年前6个月的并购规模已超过2013年全年总规模.2014年的并购主要发生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旅游户外5个行业板块,其中影视、新媒体板块是并购的热点领域,55起事件并购金额达450亿元,占并购总金额的45%.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25日,第九届亚洲传媒论坛暨第三届亚洲城市论坛在成都隆重开幕,来自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国际传媒集团领袖、世界发达城市的城市形象推广部门负责人、传媒与城市品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传媒与城市"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2011年11月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政策要求,这表明我国已将文化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迈克尔·基恩详细阐释了媒体城市、媒体内容和媒体集群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目前尚无真正的"媒体城市",媒体内容有待提高,媒体集群大都是贸易依赖型的,即依赖于大学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8.
所谓传媒经济是特指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应该讲,它亦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优于广告.还包括传媒信息与技术有偿服务.相关各文化产业活动收入甚至还包括一些外延经营创收如搞房地产经营等。这些不仅是我国现行有关政策允许的,而且是大力倡导的。应该承认,在发展传媒经济方面,我们同国外传媒同行,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据2001年《中国新闻年鉴》最新资料统计,2000年中国报纸、广播,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非常丰富,这也带动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文化间性成为不同文化融合共生的依据.从文化视角看,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但在技术推动所形成的文化融合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又逐步实现了融合与共生.以文化间性为基础,探讨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随之而来的传媒与文化产业的联动问题,彰显了文化多元相融的理念,颇具时代价值.由朱杰、卢毅刚所著的《情境与范式: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媒体互动的文化间性研究》一书,从文化间性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文化产业等相关问题,以及在"互联网+"的技术驱动下在地化的传媒与相关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兰培 《传媒观察》2013,(2):27-29
并购重组是优化传媒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传媒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力途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进一步强调。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0年以来,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产业层的传媒产业并购重组呈现加速推进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