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学惯习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而固化的行为倾向系统.作为惯习的一种,教学惯习同样具备历史性、自动性、创造性等特点.教学惯习普遍存在于教师教学场域内,并在给予教师本体性安全的基础上,促进教学的顺利展开,这是教学惯习的价值所在.但如若教师在教学中长期依赖教学惯习,则教师教学理性与教学个性缺失的弊端会日益显现.为更好地发挥教学惯习价值,同时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回归基于教学现实的创造性教学,需要教师养成与时俱进的教学态度,提高自身教学反思、判断能力,改良学校教学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教师文化重塑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必然要求,新型教师文化的价值指向应包括学习型文化、反思型文化、创新型文化、民主型文化、合作型文化等方面。但教师文化重塑在学校管理变革的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教师文化重塑要从培育教育信念、推进自主发展、鼓励交流合作、满足教师需求等方面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3.
以"离农"为价值取向的乡村教育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衰落,导致了乡村教师信念的失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提振了信心,也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了契机.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背景来看,应该是国家民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乡村社会百姓的人文需求,是乡村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诉求.从乡村教师信念失落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城乡二元的延续和异化导致回不去的乡村、从"同质化"到"城市化"的教育嬗变导致乡村教育的式微和乡村教师的失落.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内涵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扎根乡村的理想信念,基于乡村、通过乡村、为了乡村的教育信念,立足乡土的教学信念.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路径有:自我激励和反思,在价值认同中铸牢信念之基;通过交流合作与研修培训,保持信念系统的生命力;注重乡土文化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凸显信念的现代性;教育管理部门转变角色定位,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教师信念是教师关于教育事业的价值定位与追求,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源动力.良好的教师信念是推动教学实践创新的关键因素,教学实践创新是教师信念的来源与归宿,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师信念.注重个人的反思平衡、建构宽松的文化氛围与改进专业培训方式等措施是实现教师信念培育与教学实践创新结合,在教学实践创新中培育教师信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教师信念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而现实中教师信念教育却面临困境.由于缺乏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信念教育实效不高.因而,教师信念教育应以满足现实需要为旨归,更为具体、清晰地界定教师信念的内涵,明确教师信念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师范生及职后教师的原初信念:考察我国教师信念形成与转变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乡村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难点与重点在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外部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更需要激发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本文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本源,探讨内生动力生成系统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并提出培育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基本路径:重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涵育乡村教师教育信念与专业情怀;健全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与保障机制,唤醒乡村教师"生命在场"主体意识;构建城乡教育互惠发展共同体与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智慧;重塑乡村教师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与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教师育人能力的研判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议题,《学记》中蕴含丰富的教师育人能力表达,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可为当今教师育人能力及其培育提供经验与启示.《学记》中体现了教师的四种主要育人能力:深谙教学之兴废而准确掌握教学规律的能力,体悟至学之难易而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能力,长善救失以深刻洞悉学生心理的能力和善教善学以灵活运用教学艺术的能力.培育这四种能力需要注重"相观而善"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加强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深度理解和对教育时机的科学把握,淬炼教师教学育人的奉献精神和心系学生的仁爱之心,唤起教师在"教学相长"的实践过程中提炼经验和凝结智慧,最终促进教师以更优的能力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深度思考、敏锐的感悟与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培育教师实践智慧的五大策略是:纠正偏失中培育实践智慧;节外生枝中培育实践智慧;化解难点中培育实践智慧;点化提升中培育实践智慧;细节触摸中培育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