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慧婷 《考试周刊》2009,(30):28-29
性别歧视在不同的国家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自然会在语言中得到折射。本文介绍了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种种表现:人际关系中的性别歧视、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和词汇中的性别歧视。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真正消除,只能寄希望于在社会现实男女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2.
浅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的传统和规范用法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歧视。从称呼语、句法层次、构词及语义4个方面分析了英语中存在的各种性别歧视现象,提出了消除英语中性别歧视的若干方案,并最终得出结论,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冯霞 《考试周刊》2008,(6):140-141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社会中性剔歧视的体现,性别歧视的社会内涵反映的就是这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社会中的性别歧视的本质关系.文章从英语词汇的构词,英语语言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女性名词的贬义化,英语谚语及隐喻五个方面来描述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指出了改变性别歧视的方法,得出了只有改变社会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才能得以消除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性别歧视性语言指的是不必要地区别女性和男性或排除、轻视、贬低任一性别的表达方式(Parks&Roberton,1998,p.455)。性别歧视性语言既有针对女性的,也有针对男性的,但相比较而言,女性要比男性更经常地成为此种语言的受害者。因此,本文主要着眼于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性语言。文章比较了汉语和英语中的性别歧视性语言,主要提到了两种性别歧视性语言各自的特点,以及在词序、职业名称、称谓、谚语、歌曲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并就如何消除性别歧视性语言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曹菊案作为"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的和解结案,是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和实践的重大成功,但违背大学生就业公平权的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诸如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学校、法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严重侵害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权。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性别歧视对策的研究显得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心理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现象越来越普遍,给女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针对这一问题,作者阐述了性别歧视的概念、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曹菊案作为"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的和解结案,是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研究和实践的重大成功,但违背大学生就业公平权的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诸如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学校、法制等多个方面。这些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严重侵害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就业公平权。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性别歧视对策的研究显得具有特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性别歧视语是指轻视、侮辱或忽视女性的语言,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语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文章分析讨论了英语中性别歧视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性别歧视在英语中极为常见,主要从社会分工、社会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因素四方面来分析造成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和介绍避免性别歧视的措施,最后说明要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不能只靠人为地对语言本身进行改变,而主要应该靠根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观念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本文在列举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语言词汇、称谓、谚语和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同时,分析性别歧视产生的生理、社会、文化等原因,并提出消除性别歧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对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视而不见、认同与容忍,这种态度再生与强化了性别歧视现象。而女大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态度,是性别不平等、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建构的结果。此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淡薄,也助长了这种态度。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2.
女性创业中的性别歧视根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在就业领域中一样,女性在创业过程中也面临着类似的性别歧视与偏见。统计歧视论、双元劳动市场论、偏好歧视论、人力资本论是用来解释性别歧视成因的四种观点,而最终根源似乎仍脱离不了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虽然性别歧视普遍存在于职场,但女性对此却有不同的知觉与反应,性别歧视知觉会对女性的创业态度、创业压力和职家冲突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概念隐喻角度出发,研究了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性别歧视方面的问题,旨在突出研讨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问题的重要性。基于汉英羊/Sheep、蛇/Snake、虎/Tiger的封闭语料库,研究发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人的动物隐喻主要用于表达贬义,表现对人的歧视。基于此发现,可以做出下列结论:1.汉英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贬义喻指范围基本相同;2.汉英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用于性别歧视,女性喻指范围要比男性喻指范围稍广,女性歧视数量比男性歧视数量多;3.汉英两种语言中,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的同与异,可以用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做出合理的解释。该文研究结果可望对指称人的动物隐喻,特别是动物隐喻中性别歧视的相关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一项公众宣传倡导活动,应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别敏感性。通过对124篇几乎无法脱离现实的征文文本的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发现:性别歧视的话题聚焦于受教育差异、家长偏爱、出生性别比失衡等;在反对性别歧视的同时,也含有部分混同性别歧视与性别平等的内容,部分对女性的成见聚焦于四类刻板印象。与征文创作者座谈发现:活动的参与者多为女性,家庭和校园里仍存在男性偏好,对性别平等的未来喜忧参半。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宣传活动,更深远的宣传倡导目标应是:改善教育环境下的性别不平等,改变日常生活重男轻女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Discrimination concerns and parental expectations were examined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gender and parenting practices among 796 African American mothers of 11‐ to 14‐year‐olds from the Maryl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in Context Study. Mothers of sons had more concerns about racial discrimination impacting their adolescents' future, whereas mothers of daughters had more gender discrimination concerns. Racial discrimination concerns, but not gender discrimination concerns, were related to lower maternal academic and behavioral expectations. Maternal expectations were related to mothers' responsiveness, rule enforcement, monitoring, and parent–adolescent conflict. The relations between gender and parenting practices were partially explained through mothers' racial discrimination concerns and expectation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ual factors on African American family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最传统、最普遍、最严重的就业歧视之一。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造成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企业不合理的用人观念以及法律法规的缺陷。要消除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企业必须改变既有的观念;政府必须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规,建立专门机构,完善相关惩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解决就业市场上日益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现存制度在解决女性就业歧视方面明显不足。对比美国的成功经验,从法律层面保护女性公平就业,避免歧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禁止女性就业歧视的立法;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加大女性就业平等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并完善生育保障制度,实现生育成本社会化。  相似文献   

18.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gender is still a significant issue, as is a general ignoranc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Issues related to gender can be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t the time of entering an institution, during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and as an outcome of education. The following seven aspects of sexual discrimination occur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1) Fewer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in higher education than for men; (2) within disciplines and specializations there exists the phenomena of gender segregation and diffluence; (3) considerable gender difference exist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chool resources; (4)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content are gender discriminatory; (5)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tudent organizations have a degree of gender imbalance; (6) campus culture has a hidden agenda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7) employment prospects for women tend to be unequal and discriminatory.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愤怒在歧视知觉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以体验回避模型和性别角色理论为基础,采用歧视知觉量表、愤怒分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量表对662名留守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愤怒、自伤间两两显著正相关;(2)歧视知觉不仅直接影响留守青少年自伤,还通过愤怒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留守青少年自伤,且该中介作用的后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愤怒对女生自伤行为的作用比对男生的更强。研究认为愤怒和性别在歧视知觉与留守青少年自伤之间起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众多语言一样,俄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久已存在,在称呼语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称呼语中的性别歧视不仅能够凸显交际双方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而且可以直接反映俄罗斯民族的社会规约、历史沉积、文化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习性。文章在梳理与整合俄语称呼语中各种性别歧视语料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不同期望与心理认同.并对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