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十年来,蒋齐生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新闻摄影实践,探求新闻摄影理论,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对新闻摄影是外行。前不久参加了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研讨会,曾就蒋齐生同志的某些论点,谈了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指导新闻摄影的问题。现将这些粗浅的看法整理成文,求教干新闻摄影界的同志们。一、新闻摄影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艺术范畴蒋齐生认为:“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新闻战线L的一个独立兵种”(见《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及其它)一书,下同)。摄影新闻同文字新闻、漫画新闻、日播新闻。电影新闻、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强调新闻事实本身,而忽视了它周围的背景。如果说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内核,新闻背景则是新闻的延伸。把新闻背景运用好了,不仅会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还能够让新闻传递更多的信息,使新闻变得“厚重”起来。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现新闻,是形象化的新闻。新闻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图片形象,不是简单的摄影机的机械记录,而是包含了摄影工作者的激情和理想,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抒发着作者强烈的爱与憎。因而,新闻图片就带上了感情的色彩,产生了艺术的美感。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既要有新闻性,又要有艺术性。两者巧妙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真正的新闻图片美。  相似文献   

4.
杜绝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偿新闻的出现,降低了新闻单位的信誉度,腐蚀了新闻队伍,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在对新闻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之时,重提反对有偿新闻,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我们平时采访的新闻分两类,一类是“发生的新闻”,即发生在一个瞬间,如突发新闻,会议新闻。一类是“发现的新闻”,是指发生在一个时段内未被发现的新闻。采访发生的新闻容易,采写发现的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如何采访发现的新闻呢?  相似文献   

6.
新闻理论家梁衡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解释说,“实践中,我发现报上登的新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显性新闻’,稍纵即逝”。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的同时,增加了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报道量.相继开辟出以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为主体的新闻栏目,扩大了电视台的影响力,提高了收视率,增强了与受众的沟通。那么,城市台如何办好民生、社会类新闻呢?  相似文献   

8.
青年作家、河南省商城县人武部政工科长余英茂,初涉新闻工作时,他把新闻看成“小兄弟”,以为凭自己文学上的功夫,搞新闻是小菜一碟。然而,真刀实论地干起来,他才发现“新闻别有洞天”,三十六行,各有各的门道,并非一通百通,吃“老本”是不行的。因此,他报名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苦心钻研新闻写作知识。果然事半功倍,在新闻写作上也取得了成绩,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还有不少篇目获奖。也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搞文学的从事新闻写作以后,文学这个本行会不会丢了?新闻写作对文学创作究竟有哪些促进作用?二者能否协调统一,相得…  相似文献   

9.
现象类稳态新闻的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理论家梁衡将新闻分为三类:瞬间新闻、稳态新闻和预见性新闻。他解释说,“实践中,我发现报上登的新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发生的,如昨天召开了某个会议,哪个要人来访,发生了某个案件等等,这些事时效性较强,可以叫‘瞬间新闻’,‘显性新闻’,稍纵即逝”。“与‘瞬  相似文献   

10.
主体新闻与链接新闻的关系,主体新闻是主角.链接新闻是配角。主体新闻决定了整个报道的主题,从而也决定了需要播出哪些链接新闻;链接新闻是为主体新闻服务的。链接新闻服务于主体新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不论是考察世界新闻教育史,还是分析中国的新闻教育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新闻教育不仅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但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新闻教育自身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中国社会在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中,伴随着传媒步入市场及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新闻教育走进了一些误区。突出的表现为:在新闻教育中,人文理想、新闻专业理念逐渐被实用主义、技术主义所取代,把新闻教育置于市场逻辑中,淡化人文精神,漠视教育生命,从而使新闻教育误入世俗化、功利化的歧途。  相似文献   

12.
把这两项创优合在一起讲,是因为从2004年起,全国广播电视新闻评优中取消了新闻编排这一项。新设立了新闻栏目评优,一共要评选出十个优秀栏目,称为“十佳”新闻栏目。虽然取消了新闻编排全国评优,但是许多电台的台内评优并未取消。同时,新闻编排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新闻栏目的质量。所以,这里还是要讲一讲新闻编排的创优.并把它和新闻栏目创优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发现新闻尤其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需要记的新闻敏感。而新闻敏感从哪里来?应该来自于记的职业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记的思想。可以说,记的思想决定着其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强,而有的记新闻敏感性弱,这其中的差别主要在于思想的差别,即在于记有没有思想或说有没有思想的深度。有思想深度的记,他对新闻就敏感,别人发现不了的新闻他就能够及时发现,或说在他人眼里不是新闻的新闻,在他的眼里就成为了很好的新闻。同样,在有的记眼里是新闻的新闻,在有思想的记眼里或许就算不上什么新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发现新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军事记者》2001,(9):18-19
有些记常常因为发现不了新闻事实而苦恼,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发现方法,新闻事实往往就在身边。新闻事实是用来加工成新闻作品的资料,这种新闻资源是信息资源的一种,它如同自然资源一样,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领域新闻资源十分贫瘠,而有些领域则是新闻资源的“富矿区”。对于记来说,如果发现了新闻资源丰富的矿区,采写新闻就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闻策划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策划辨析张水辉读了1996年第6期《新闻界》上有关新闻策划探讨的两篇文章,有所感,这里谈点个人看法。新闻策划非策划新闻,更非制造新闻。读了一些有关文章,感到对于新闻策划这个概念的理解,十分混乱。有人把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混为一谭,他们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实践提出的要求有利于新闻实践、有助于新闻实践,使新闻传播活动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应当是研究新闻规律的目的和出发点。如果对这一点没有疑义,那么,对于新闻规律的表述就应当科学、简要.便于记忆和实用操作,切忌繁锁、重复,不得要领,与新闻实践油水相离,使新闻实践者无所适从,失去了新闻规律研究的意义。在一本颇有影响的新闻学著作中,作者说“新闻传播规律是新闻规律、新闻事业规律、新闻工作规律的总称。”并且列有互7条新闻普遍规律和16条新闻特殊规律严这本著作关于新闻规律的四分法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成了整章文章…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其次才是考虑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是否恰当、完美。那么,新闻摄影就要按新闻的基本要求,缺少了新闻的要件,新闻图片就会在读者心中大打折扣。因此,要想提高新闻摄影的质量,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扬子晚报在改版中推出了两个版面的“昨夜今晨”新闻版面,强化夜间新闻和当日上午的新闻。2004年9月,在新一轮改版中,又将“昨夜今晨”改造为“今晨昨夜”,进一步强化当日新闻。在扬子晚报推出“昨夜今晨”以后,新民晚报、重庆晚报等晚报,也相继推出了“昨夜今晨”新闻版面。以夜间新闻、当日新闻为特色的新闻版面,正成为晚报最具特色的新闻版面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雅文  何村 《新闻界》2005,(3):59-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新闻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闻人才,为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成绩不可低估。但近年来,一些大学都十分看好新闻传播业,竞相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系),不仅综合大学开办,理工科大学和专业性学院也办,特别是一些地方大学,更是首当其冲,在高校中形成了开办新闻院(系)的热潮。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统计,目前全国高校有新闻传播学学科及专业的共300余家。一时间,招生数量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信息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并且在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面临了很多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采编质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新闻采编水平,满足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研究,首先简单概述新闻采编工作的相关内容,然后探讨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水平的意义,再分析当前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新闻采编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其他从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