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郁达夫与葛西善藏都是中日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二人的作品中都蕴含着浓郁的悲剧意识。近年来,关于郁达夫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的角度和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有关郁达夫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将郁达夫与日本的葛西善藏进行比较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本文通过梳理私小说与创造社的关系,分析葛西善藏对郁达夫构成影响的现实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两人作品中悲剧意识的相似性及内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正"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这是半个多世纪前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故乡的美景。穿城而过的富春江,孕育了富阳一城的文学丰饶。2014年12月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上,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麦家曾深情回忆他少年时代第一次登鹳山听父亲讲述郁达夫的故事。他说:"那时候真没想到,郁达夫先生会与我的生命结下如此深的渊源,这么多年来郁达夫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诚如所言,强调性情写作、注重汉语叙事传统的继承和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早期作品中体现出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后期他的写作风格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之前作品中家国情怀的深化,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能反映出这一变化的代表作便是《沉沦》。笔者从《沉沦》入手,全面分析《沉沦》的思想内容,重点介绍《沉沦》的家国情结,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和理解郁达夫创作道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性"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包含该元素,郁达夫与海派作家更是在不同程度上对"性"进行了描写、叙述。本文着重分析两者创作"性文学"因受哪些因素影响而不同,以期为读者理解其"性文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思潮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发现了"人";俄罗斯文学对五四新文学影响促使"多余人"这一人物形象的产生。由于作家人生际遇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因此郁达夫常年漂泊,其笔下的人物具有"自传性"色彩,是典型的"漂泊的流浪者",而巴金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其作品主人公更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新思潮的洗礼之下,使得"长子玄孙"成为怯弱的"多余人"。同为软弱的"多余人",两者却存在实质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富阳人,他的作品也就必然打上家乡的印记,对江南民俗的描绘就是家乡印记最直接的证据。在他早期的文章里,提及许多儿童时代的风土人情,成为他文章构成的灵魂般的内核,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故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1936年郁达夫访日史实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社作家郁达夫于"七七"事变爆发的7个月前曾对日本和台湾进行过为时一个月的访问。关于这次访问的目的、邀请者以及演讲内容等问题,这次访问目的究竟何在?应何人之邀请?访日期间讲演内容是什么?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日关系史上必须弄清的问题,过去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而一直众说纷纭。仅就访日的直接目的而言,"国家秘密使命说"似乎成为一种定论,从而使得此次访日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然而据笔者新近考察,史实并非如此。事实上,此次访日是日本政府策划的一次"有助于日华亲善"的活动,包括社会考察和多场学术讲演。然而,日本政府对著名中国文人郁达夫访日所寄予的期待,却因他在东京对大批留学生进行露骨的"反日宣传煽动"而落空。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郁达夫在散文创作中将爱国情怀贯穿始终,通过心怀天下的"主题"聚焦、忧国忧民的"自我"建构、义愤填膺的"他者"认同,创作了无数鼓舞中华儿女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不朽篇章,最后用生命谱写了一名伟大爱国者的壮美诗篇。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作品中多次出现"路"的意象,这既有历史传承性,又体现了屈原作品的自身特点。本文将屈原中的"路"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分析了屈原作品中"路"的表层系统和内层系统,并进而从"路"切入屈原,从抗争与守贞、彷徨与超越、失落与企盼三个方面剖析屈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大鹿岛岩雕铭 大鹿岛危峰险峻,盘磴嶔岖,草木丰茂,礁崖嶙峋?嗽拢кず槭狼逄莺降锹健岛鹾杳沙醣僦录#挂刹固?填海之剩痕。槌乃与石为新。衍汉墓魏窟绝艺,别开生面,为见阙鳞介传神。世清素擅丹青金石。心高眼阔,涉海槌崖。  相似文献   

12.
生平事迹 钱恂,初名学嘉,号念劬,别号受兹室主人、积硅步斋主人。1853年生于浙江归安(今湖州),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钱震常,举人出身,曾任礼部主事,后辞官归乡,晚年任绍兴、扬州、苏州等地书院山长。兄妹五人当中,钱恂是长子,其弟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后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家。  相似文献   

13.
惠泉 《文化交流》2014,(11):78-80
宁波古称明州,州治最早设在现在的鄞州区鄞江镇,那里有古今闻名的它山堰水利工程。人们长期习惯称那里为小溪鄞江桥。唐代之前称小溪镇,鄞江镇为后人所称。那里作为明州州治、鄮县县治,长达600多年,其间鄮县县治两度迁移。后来,州治和县治长期合在一地。在县治迁回小溪之后,鄮县县令王元暐组织民众,建造起造福千古的它山堰。由它山堰孕育的水文化,是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之根。它山堰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谢国旗介绍说,它山堰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建筑工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与四川都江堰、山西郑国渠、广西灵渠齐名.  相似文献   

14.
晓栖 《文化交流》2012,(5):24-28
王澍最近很忙,按他的说法,这叫"连轴转"。虽然已经召开过媒体见面会,但依然有许许多多登门造访者:或是带着敬仰、佩服的心情要求采访;或是邀请他参加各种各样的公众活动——这显然打乱了一向低调惯了的王澍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汤麟禹 《文化交流》2009,(11):60-63
今年9月3日,温州龙湾区宁村“七月十五汤和文化节”如期举行。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从拂晓到深夜,游经42个村,以其独具特色的形式纪念民族英雄汤和,献礼共和国60华诞。9月下旬,村长徐顺炜带领“拼字龙灯”这一“非遗”项目和部分巡游节目赴杭参加了浙江省国庆文艺巡游及“非遗”项目展示活动。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16.
洪晃者,因讲话口无遮拦,人称其为“名门痞女”,也因其生活潇洒有人尊其为“趣女”。洪晃,章士钊的外孙女、章含之的女儿、乔冠华的继女、陈凯歌的前妻,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魅力女人。目前担任《I LOOK世界都市》杂志主编兼出版人。她却自嘲:不修边幅的女人是不可能当女性刊物主编的。我基本上不修边幅,而这事全赖我妈,因为她没把我生得漂亮点。洪晃聪明但不失幽默,以大气且别出心裁的文字,在调侃生活的同时,大胆评论各种热辣事件,为新时代的女性作出了令人折服的气质榜样。  相似文献   

17.
夏之明 《文化交流》2012,(2):1-M0002
诸乐三作品展,2011年12月18日至25日在浙江美术馆与观众见面。诸乐三(1902——1984),名文萱,字乐三,浙江安吉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当今领衔江浙的著名花鸟画家几乎都出自他的门下。  相似文献   

18.
2009年5月2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中国青联常委毛新宇偕夫人刘滨,从北京回到浙江省江山市,出席“毛泽东祖居地在浙江江山”新闻发布会。作为毛泽东唯一的嫡孙,他特地到爷爷的祖居地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寻毛氏文化之根,引起了人们和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邱雯 《文化交流》2009,(5):72-75
浙江山清水秀,地灵人杰,是中国的绘画大省,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就诞生了刻有猪纹图案的方钵和刻有稻穗纹的陶盒,它们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原始绘画的风采。宋元明清以来,浙江更是画家辈出,流风不绝。如南宋的刘、李、马、夏,元初的赵孟频,元末的吴镇、王蒙,明初戴进、吴伟,明中期的徐渭,明末的陈洪绶,清代的董邦达、金农,晚清的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都是彪炳中国绘画史册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走进瑞安市民胡嗣雄家,见识了他所收藏的100多件精美的瓯窑青瓷。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始烧于汉,盛于唐宋,终衰于元。担任温州市瓯窑学会副会长和瑞安市博物馆之友联谊会副会长的胡嗣雄,以“穷生活,富藏品”的方式,为下一代保留了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瓯窑青瓷,看到从三国至宋代1000多年间瓯越(温州及丽水、台州)先民的生活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