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其形态气势如飓风卷树抛于空中而后倒栽于地,故名之。在大成拳实战(包括实战训练)中,栽拳并不像劈拳崩拳那样为人所重且运用广泛,但它决不是可有可无。事实上,大成拳的任何一种攻击方式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运用得当,皆有很强的威力。比如,劈拳是运用上下的力量,崩拳是运用前后  相似文献   

2.
大成拳的精神训练是大成拳独有的训练方法。大成拳学习者进步的快与慢、收获的人与小,都与其有直接的关系。常言说:人神疲则气馁,神旺则气足,而气足则勇,气馁则怯。在技击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所谓大成拳桩功的内调,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大成拳的桩功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意念诱导使桩功运动合乎原则要求,以达到大成拳桩功运动训练目的的活动。每位大成拳修习者都知道大成拳桩功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学者都能通过正确的桩功训练,来促进自己功夫的进程。不少人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忽视了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大成拳很厉害,可为什么没有大成拳家上擂台和对手较量?这话问得好。既然大成拳有辉煌的历史,实战性很强,却不能在擂台上与他人搏斗,这实在无法向世人交待。当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索之后,便不难发现,大成拳由当年击败世界拳王到当今无法走上擂台,有其必然的原因,暂且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先谈客观方面。现代擂台比赛有严格的规则,而大成拳的训练与运用却有自己的原则和模式。如果让大成拳丢掉自己的原则和模式,去适应现代擂台赛,就会丢掉大成拳的风格,或者变成另外一种不伦不类的东西。既然大成拳家不能或者不愿意按着现代擂台赛的规则去训练,上不了现代擂台也在情理之中。据  相似文献   

5.
以技击家而兼理论家,"逝去的武林"应首推大成拳宗师王芗斋。芗翁对中外武技均有深入研究,在借鉴、陶融"它"法方面,他始终恪守着"拳本无法,有法也空",顺人不失己的根本原则来完善发展大成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大成拳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中国的实战拳法,这与大成拳门人特有的实战训练是分不开的。本文作者径直落笔在拳击与大成拳的对抗上,不仅具有强烈的主观攻防意图性,还隐约流露出对大成拳发展方向的主张(大成拳有实力和拳击一争高低),既是一种诚实,更是一种勇敢,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6.
赵继锋 《精武》2004,(4):28-28
所谓大成拳桩功的内调,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大成拳的桩功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意念诱导使桩功运动合乎原则要求,以达到大成拳桩功运动训练目的的活动。每位大成拳修习者都知道大成拳桩功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学者都能通过正确的桩功训练,来促进自己功夫的进程。不少人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忽视了  相似文献   

7.
王选杰 《武当》2003,(12):28-30
推手,又称揉手、搭手、打手。是中国武术所独有的一种训练方法,八卦掌、太极拳、大成拳、鹤拳等诸多拳法均有推手练习。大成拳推手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可以这么说,“力由站桩而得,由试而知,由推手而懂”。这里所说的力不是简单的力的概念,而是特指大成拳之劲力。换句话说,不经过推手训练,在实作中就不  相似文献   

8.
李紫剑 《武当》2004,(5):35-36
李某的《答站桩》一文引起大成拳弟子的关注,并又被以商榷之文见刊于《武当》2003年第12期的大成拳精义揭秘专辑内。李张二人的商榷文,本人认为不仅不合大成拳经典内容,也反映出他们自身对大成拳的理解和实修水准。本人就此作答,见仁见智,读者自有公论。  相似文献   

9.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林学伟的大成拳,元气淋漓有叱咤风云之势,拳意恣纵具空洞清虚之妙。他行拳走势时动静分明,巧拙互用,富有强烈的技击节奏感和浓厚的返婴寻天籁的意境。众所周知,李照山先生是王选杰先生的爱徒之一,多年来一直为弘扬大成拳而不遗余力。此番竭诚向本刊推荐其高徒,足见李先生的过人之处。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与一些整日在网络武林里扬已毁人,甚至连老师都敢踩在脚下的"武术家"们相比,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正如一位读者来信所说的一样,《精武》杂志是大成拳名扬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很多读者就是通过《精武》当年的大力报道,才结识了王选杰,走上了大成之路……《精武》创刊二十五年来,大成拳拳家在本刊是"高朋满座"。许多优秀的文章、上乘的技法都是通过《精武》的传递,给了莘莘学子。借采访林学伟的机会,本刊再次表示感谢大成拳界的热心朋友给予本刊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本刊衷心祝愿大成拳能够重振雄风,发生大变化,并愿在适当时机提供版面给大成传人搞一次"王选杰诞辰71周年庆典征文活动"协助大成拳的骄子们共同完成王选杰先生的心声与未尽的夙愿。  相似文献   

10.
哈达 《中华武术》2006,(10):29-29
我认为谈大成拳的技击实战方法,就应该围绕大成拳(意拳)的功法,也就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功法展开,而不能够脱离他们而独立练习。这样有可能背离我们练习大成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高臣  高贵 《精武》2002,(3):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臣  高贵 《精武》2003,(2):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武当》2003,(12)
完成这本稿件之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心里话,此时我们的内心深处也充满忧虑。近十年来,一些“大师”“新秀”对大成拳妄断臆测,“大动手术”,已经把这套优秀学术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我们对大成拳怀有真实情感,学艺之路充满艰辛泪水,也满怀激情希望,最后各遇名师,历尽坎坷,终归坦途。我们坚信,只有真正热爱大成拳,真正尊师重道,在学术与名利之间追求学术的人才能真正掌握大成拳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有关大成拳放人的间架结构之梢紧身松、力量在体内之根中梢三节传递以及多接点发力、如何抢步夺位等,试图做一系统详细的披露,对于大成拳爱好者,或可窥斑见豹。  相似文献   

15.
炮拳是大成拳重要打法之一,在大成拳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当中,属稳健而沉实的一种攻击类型。恩师王选杰先生在实战中,对炮拳的运用相对于劈、崩二拳来说较少,但这并不意味对炮拳的轻视。相反,选杰先生非常看重对炮拳的训练,他认为,长于直线发力的练者,应该加强炮拳的训练,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攻击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松沉劲是入手练大成拳的首要求取。世传拳术求力皆从负重紧中求,独大成拳反之。这篇长文旨在阐述练大成拳的松沉劲,由初、中、高三个层次谈起,约分练法、体认、验证、辅助动功等四个环节。涵盖大成拳的无非两部分,即功力培养和功力运用。前者是攒钱,后者为花钱。没本钱做什么买卖?松沉劲虽不能直接用于实战,但却是作为一个拳手的必备基础,可谓养、练、用三者一体,不可不修。  相似文献   

17.
在大成拳实战当中,就发力部位而言,有掌、拳、指、腕、头、肩、肘、胯、膝、足等处。其中,掌法是重要的练用手法,在大成拳实战中应用非常广泛。基本掌形五指尽力向外伸展,力量撑足(图1),然后稍稍一松(图2),这便是大成拳在练功时及实战中大部分时间内都要保持的掌形。也就是说,运用掌功发力攻击敌方时的一瞬间,全身及手掌骤然一紧,手掌瞬间变为图1  相似文献   

18.
李秒丰 《精武》2004,(7):25-25
大成拳创立于上世纪40年代,王芗斋先生初创此拳时,始名为意拳,“大成拳”乃是先生功成名就之后,他人所赐,意即集各家之大成。开始,芗翁并不赞成,后姑且从之,遂阐发大成拳理论。然而,先生独步武林,却并非因大成拳,而是以正宗的形意拳真传而得名。先生教拳育人,培养了张恩桐、韩星樵、赵道新、姚宗勋、卜恩富、朱国福、王选等一大批杰出弟子,为中华武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吴宪民 《精武》2008,(5):14-16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练大成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拳艺面目与神韵,这是林学伟先生拳学艺术上的一大特点。他在“大成拳教父”王选杰先生的拳法基础上.苦苦研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终于形成了个人的拳艺风格。据其师信阳大成拳家李照山先生介绍:  相似文献   

20.
李康  李健 《武当》2003,(12)
一、泽井健一曾在日本创“太气拳”,请问其人其艺如何? 答:泽井健一先生的大成拳水平不错,但还不是真正的大成拳。因为他的基本功不符合大成拳的原则。譬如他练“太气拳”所站的浑元桩,两小臂的姿势是“沉肩坠肘”,而不是大成拳要求的“肩撑肘横”。再有,站桩时身体重心放在中间或偏前方,这样对技击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