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实验修订本·选修 )化学第三册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的单位是kJ·mol- 1。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只是指出 ,mol- 1不是指 1mol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而是指“1mol反应”。那么 ,什么是“1mol反应”呢 ?对此 ,我们许多老师不能理解其含义 ,只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些教辅材料中甚至仍采用kJ作为反应热的单位 ,犯了严重的科学性错误 ,使我们的学生甚至老师错误地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热量的含义。实际上 ,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必然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进度。要正确理解“1mol反应”的含义 ,就必须了…  相似文献   

2.
3.
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笔者将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分类总结,点拨书写技巧。  相似文献   

4.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历年来为各种考试必考内容。但从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主要有四大障碍:第一是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记不牢;第二是不能准确地判断所给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以及是哪一类离子反应;其三是忽略了离子反应中守恒关系导致配平有误;第四是对于多元酸、碱和盐之间的离子反应未能正确分析彼此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从而出现漏解。为此本人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教学中主要针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突破。一、加强物质溶解性规律的记忆和训练相当数量学生因记忆不得法而出现物质溶解性规律记忆的混淆,结合教学实际,我归纳了…  相似文献   

5.
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学生在书写时常犯的错误归纳总结、举例如下。一、错写结构简式例如,苯磺酸的制备:错写: HOSO3H△SO3H H2O结构为环己烷,苯和苯磺酸结构分别为:,SO3H。二、错写基团结构例如,乙醇氧化成乙醛:错写:2CH3CH2OH O2催化剂△2CH3COH 2H2O醛基的结构为CHO,而不是COH。改正:2CH3CH2OH O2催化剂△2CH3CHO 2H2O三、错连价键例如,由丙烯制聚丙烯:错写:nCH2CHCH3催化剂CH2CHCH3不明白加聚反应仅发生在“CC”上。改正:nCH2CHC…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研究了该怎样有效进行高中无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四个相关环节  相似文献   

7.
双鹂 《数学教学》2004,(3):20-21
等式和不等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常在解题过程中着重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往往忽视它们之间的联系。至于因联系而产生的相互转化更容易忽略。实践证明:将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作为一种数学方法,如处置适宜,往往既能简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军 《化学教学》2002,(1):44-45
1 问题背景国内中学化学教材一直沿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次氯酸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a(ClO) 2 +H2 O +CO2 =CaCO3 ↓ +2HClO (1 )一些无机化学教科书[1] 也是如此。由于H2 CO3 H+ +HCO3 - Kθ(H2 CO3 ) =4.3×1 0 -7HCO3 - H+ +CO3 2 - Kθ(HCO3 ) =5 .61×1 0 -11HClO H+ +ClO- Kθ(HClO) =2 .95×1 0 -8而且Kθ(H2 CO3 ) >Kθ(HClO) Kθ(HCO3 -) ,因此 ,早在 1 988年《化学教学》上就有文章从理论上推测“碳酸和次氯酸钙反应不会有碳酸钙生成 ,而应有碳酸氢钙…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自身多年高中化学教学之经验,论述了《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节的重要性和学生学习时存在的问题,简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0.
盛国定  韩颖 《教学月刊》2003,(10):32-33
在化学反应中 ,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常以热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来“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叫做热化学方程式”。[1]《高中化学第三册 (试验修订本·选修 )》教材中采用了1977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物理化学分会推荐的单位表示方法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与1995年以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相比 ,新教材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吸放热的“ +”“ -”符号规定以及ΔH的量纲 (kJ·mol -1)表示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如旧教材中表示为 :2H2(气 ) +O2(气 )=2H2O(气 ) +483.6kJ在新教材中表示为 :2…  相似文献   

11.
离子方程式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从教学实际出发,谈高考离子方程式处理之——"九看十不要"。一、看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例如,把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错误方程式:2Na+Cu2+=Cu+2Na+正确方程式:2Na+Cu2++2H2O=Cu(OH)2↓+2Na++H2↑二、看质量与电荷是否同时守恒例如,氯气通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  相似文献   

12.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之一。但是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却一直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参中均没有详细探讨。教材中只谈了两点 :一、要在物质右边的括号里注明固、液、气等物质状态。二、要注明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另一个问题却一直为大家所忽略 ,即热化学方程式中是否应注明反应的条件。对于这个问题 ,教材中也是模棱两可。如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 (以下简称教材 )第一册第 5 5面上有热化学方程式 :C(固 ) O2 (气 ) =CO2 (气 ) 3 93 .5 k J2 H2 (气 ) O2 (气 ) =2 H2 …  相似文献   

1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概括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高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编排在第一章第三节,而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编排在第六章第五节,有的中学化学教师认为这样的安排给实际的教学带来困扰,会使教学缺乏系统性,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提至第一章第三节基础知识后进行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尝试认为这样的调整起点高,难度集中,会使高一学生从此而两极分化,使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失去信心,给高中化学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若在教学中通过卤族、氧族、氮族、碱金属族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一、注意有机反应的特点有机反应的特点是化学反应较慢,而且比较复杂。这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是在分子间进行的,需要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加热或应用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大多数有机反应常因条件不同而生成不同产物。例如乙醇的反应:CH3CH2OH浓H2SO4170℃CH2CH2↑ H2O2CH3CH2OH浓H2SO4140℃CH3CH2OCH2CH3 H2O因此要充分注意反应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溶剂的性质、光等)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在书写方程式时要特别注意标明反应条件。另外,有机反应常常除主反应外还伴有副反应。因此书写有机反应时生…  相似文献   

16.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为此笔者特将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计算 (2008^2+4013)(2009^2-1)(2010^2-4019)/2007×2008×2009×2010×2011 2.已知正整数m、n、e、f满足mn=ef,证明m^2009+n^2009+e^2009+f^2009是合数.  相似文献   

18.
猜想1若a,b,x,y∈R^+,λ∈R^+,则 a^λ+1/x^λ+b^λ+1/y^λ≥(a+b)^λ+1/(x+y)^λ+1  相似文献   

19.
20.
成长方程式     
《当代职校生》2005,(11):8-11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成长。成长是一张单程车票,精彩或者无奈,经过便不再重来。成长是一种过程,有经验可以分享。感悟成长,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