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九三四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份,翻越了十八座大  相似文献   

2.
清平乐会昌     
一九三三年十月,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下,不顾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妄图并吞全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纠集五十万军队,采用“堡垒主义”战术,向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这时,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发展到了顶点。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他们荒谬地宣称:反第五次“围剿”的斗争就是中国的“革命道路和殖民地道路的决战”。在红军中,他们强制推行所谓“正规战争”的作战原则,把什么“御敌于国门之外”、“六路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大“围剿”,被迫突围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机会主义者又惊慌失措,在大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使红军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两条路线,两种结果,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全党、全军。一九三五年一月,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省遵义,党中央召开了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即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全党的  相似文献   

4.
<正>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四年十月被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红军艰苦转战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把革命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整整一年时间里,党中央审时度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四年是一个乌云一时还未散去,曙光就在前面的战斗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号称“百万大军”的第五次军事围剿,叫嚷:“石头要过刀,毛草要过火,人要换种”。它的野蛮残酷,是史无前例的。中央苏区的工农红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撤离苏区,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与此同时,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革命遭到了重大的损失。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十九路军发动了“福建事变”,出现了粉碎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有利条件,可是被左倾错误领导断送了。我党对“福建事变”错误的政策和策略,是王明左倾错误的一个典型表现。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认清左倾错误的危害,吸取其教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正>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继续影响,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头三个月的突围战役中,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就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军事失利的原因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智取贵州省遵义城。党中央于15日至17日,召开了有当时在遵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秘书长、红军总部和各军团的负责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共二十人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在听取了博古(秦邦宪)同志关于反五次“围剿”总结的报告和周恩来同志的副报告之后,毛泽东同志作了重要发言。他对当时错误的军事路线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正确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指明了今后正确的方向。王稼祥、洛甫(张闻天)、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相继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会议经过认真讨论,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是由洛甫同志在会后整理成文字的);决定取消原由博古、李德、周恩来  相似文献   

9.
(一) 一九三一年,由于王明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一九三四年秋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党和红军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被迫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开始时,“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继续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面临敌人重兵,王明一伙更是一筹莫展,只是命令部队硬攻硬打。这样,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却使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广大指战员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第四次反“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前四次反“围剿”红军取得了巨大胜利,然而第五次反“围剿”却以失利而告结束。关于失利的原因,各种版本历史教材着重强调中国共产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泛滥和排斥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军事路线所致。但是如果我们将着眼点转到国民党方面来,那么不难看到正是30年代以来国民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促使了蒋介石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笔者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在外有强敌进攻,内有“左”倾错误路线危害的情况下丧失了。多年来,我们着重总结了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原因——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而对若干客观方面的原因则研究不够。中央苏区失利的客观原因,概括地说,就是:敌人在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力量强大,超过了中央苏区所能承受的限度。有的同志或许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能取得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前后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形进行考察。以下从三个方面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2.
甘波 《历史学习》2004,(4):9-10
1933—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作为跨时一年,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疆界、政权、军队和社会组织的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其成败因素当然很多,本文主要对中学历史教材中隐性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再结合常见的地理知识进行说明。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挖掘。下面分析的问题只要结合现行高中教材就应该知道大部分都贯穿在教材之中。一、中共方面:“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与熊式辉督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诸因素中,有一个至关重要而又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即:熊式辉在江西的统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察和探讨,以求史学界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能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一九八三年十月七日至十三日在石家庄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题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开创电教工作新局面》的报告。会议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开展电化教育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以鲁迅为首的左翼作家在党的领导下,于一九三○年三月二日成立了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筹备会在上海东方饭店开会,不幸被特务包围,出席会议的三十六人全部被捕,其中包括左联的五位作家,即柔石、白莽(即殷夫),冯铿、李伟森和胡  相似文献   

16.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我在你刊二期发表的《高小语文四册中旧体诗词浅释》一稿,限于水平和工作中不应有的疏忽,出现了几处错误,承读者来信指出,请代为更正,并向读者致歉。①《清平乐(六盘山)》是1935年10月写的,我误为9月。②我说:“工农红军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粉碎了敌人五次‘围剿’。”其实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里,由于党中央部分同志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采取了单纯防御的错误方针,在敌军优势兵力的压力下,根据地逐渐缩小,经过一年的苦战,消灭了大量敌军,自己也消耗了很大的力量。说“粉碎了敌人五次‘围剿’”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1933年5月.蒋介石政权动用近100万军队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前四次“围剿”中,由于红军贯彻实施了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党军队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而这一次,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采纳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嘲》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是鲁迅诗作中最为光辉的战斗篇章之一。鲁迅写作《自嘲》的年代,整个中国阶级搏斗空前剧烈;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一九三○年底起,蒋介石反动派即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与此同时,还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空前酷烈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一年九月,红一方面军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实行人民战争的指导路线,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革命“围剿”。“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江西中央区联合起来有过二十一个县城”,“最多的时候有过二百五十万人口”。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但在这重要时刻,中央红军和根据地却遭到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极大危害。一九三一年一月,王明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接着以太上皇的姿态,到处推行他的错误路线。一九三二年八月,他们在苏区中央局会议上,夺了毛主席对中央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论毛泽东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出击敌后,开展游击敌争,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主张联合19路宰和粤军,壮大革命力量;重视和领导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以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号召苏区人民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兵员、然而,由于毛泽东被"左"倾错误领导人所排挤,加上身体不好,以及反"围剿"战争最终失败,因此,长期以来毛泽东对第五次友"围剿"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一直被史学界所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