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这一数学活动课时,教学进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2.
1 一般化、特殊化的基本认识 1.1 一般化和特殊化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郑毓信、梁贯成老师在《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一书第二章第二节“高层次数学思维的研究”第115页中指出,“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是认识的一个基本规律,这一规律在数学的认识活动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地说,一般化和特殊化即就构成了数学抽象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布列方程即通过审题,根据所求问题,找出题中等量关系的过程,它是运用数学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由此,教给学生布列方程的途径与方法是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教学的重点。那么,应使学生掌握布列方程的哪些途径与方法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以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为例,谈谈教学中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透析课堂“美丽的错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4月下旬,作为绍兴市市区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的评委之一,我有幸聆听了15位一线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这是一节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下)第9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的新授课.参赛教师“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袁烨枫 《贵州教育》2010,(11):44-44
在今年举行的小学数学优质示范课评比中,我听了一节示范课,这节课引起我对自己以往教学行为的深思。这节示范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章“减法”,这节内容我上过很多次,不过效果比这节示范课差很多。  相似文献   

6.
龚龙英 《江苏教育》2007,(12):39-39
“角的认识”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内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通过三次教学使我切实体会数学教学如何运用新理念打造新课堂。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堂是灵动的,即便教师再怎样精心预设,学生也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如何处理这种教学的意外生成,把“奇思妙想”转化为一种逻辑的必然?现笔者就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中P.123第14题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大家,期望能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求最大公约数”一节时,不是把教给学生怎样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把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怎样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作为教学重点,目的是教给学生掌握怎样探求新知的方法。下面对这节课做一下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需要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呢?最近有幸听了柳州市景行小学教师梁远征执教的《生活中的圆》一课,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现就这节课的两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的教学中。笔者清楚地记得,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时,26节课学生全都是坐成“秧田”式的;而2001年笔者观摩全国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发现32节课中有23节课是采用小组学习形式;最近笔者参加了某市小学数学观摩活动,14节课竟然全部采用小组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1.
陈伟 《现代教学》2006,(7):71-73
教学设计思路 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常用的重要思想方法,作为一节初三数学的总复习课,本节课我把“分类讨论”作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严格证、善总结、勤训练”。本节课是分类讨论的第三课时,是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安排的关于几何的分类讨论。这节课通过对分类讨论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学校开展数学赛课活动,我听了某老师一节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认识直角”第二课时这一课,对教学中一个环节不敢苟同,现把这段教学摘录如下,略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9加几”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3~84页的内容,它是教学用“凑十法”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本节课我尝试运用讲故事、编儿歌等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准备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相似文献   

14.
“以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基本程序 “课例(一)”让学生在探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活动中经历了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方法的理解和思想的领悟.这节课条理清晰,步步深入,体现了“以问题驱动数学教学”的四个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 ,学习了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包括了以下教学内容 :1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圆锥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又是第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认识数学的严密性。就本节课来说 ,圆柱体的体积是推导出来的 ,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宋末年的数学教育家杨辉.在其著作《算法通变本末》卷中有“习算纲目”一节,提出了他的数学教育主张。指出了如何学习数学,怎样培养学习者自觉的计算能力等,这是他研究数学教学方面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断]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小强和伙伴们买了10瓶汽水,店主告诉他们,喝完后用3个空汽水瓶可以再换1瓶汽水。问:若不再多花钱,小强他们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说教材即阐述教者对数学教材的理解。只有教者对教材理解深刻到位,才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内容:1、说教学目标。即说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一节课而言,教学目标一般包括思想教育和知识技能两方面。课时目标提出越明确越具体,则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具体说教学目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这几点谈。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小数大小的比较》这一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四年级同学的学习能力水平及心理发展状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比较位数…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三届中荷现实数学教育高峰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上,荷兰专家米歇尔·维尔德休斯(Michiel Veldhuis)博士现场教学了一节三年级的代数启蒙课,以具体、直观的方式解读了现实数学教育(RME)的相关理念,且使参会者深切感受到中荷数学课堂教学的差异。这节课是由荷兰资深现实数学教育专家马尔嘉(Marja Vanden Heuvel-Panhuizen)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米歇尔博士是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开发的早期代数系列课之一。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水平测试(TIMSS1999,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ay的缩写)录像研究发现:参与的7个国家8年级数学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数学问题所占比例为9%-42%,平均为22%,与学生成绩没有必然关联。对LPS(The Learner’s Perspective Study的缩写)北京和上海4位教师连续10节以上课的中间5节共计20节录像课的编码研究,得出其相应值为11%,且主要以综合应用形式集中出现在应用专题教学中。在教学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应有统一标准,数学教学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