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标记数量的单位,通常叫做“度”。作为哲学范畴,“度”指的是事物和量的统一,是某一事物维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质所规定的量度、尺度、幅度、程度、势度等。事物的质和量互相结合,使质量双方在特定的“度”的范围内处于统一状态,形成事物质和量的统一体。一旦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发生分裂,也就是“度”的超出和破坏,某物也就转化为他物。宇宙间的事物千差万别,根源就在于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度。了解和准确地把握“度”,人类的实践活动才有正确的准则。  相似文献   

2.
赵明芳 《宁夏教育》2003,(12):54-55
“度”是一个哲学名词,指的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反映质与量的统一,在这种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但是量积累的结果,总要超出这种界限,发生质变,破坏原来的度而建立新的度,一事物就转化为它事物。当然,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的数量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促使事物超出它原有的度发展成为新事物。可见在物理教的度发展成为新事物。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对于“效度”、“坡度”、“量度”、“深度”、“广度”、“速度”、“时度”、“精度”等,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探讨,恰当…  相似文献   

3.
教学中的“度”,是反映事物质和量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度”,能使教学工作达到质和量的统一.取得教学有效性。教师不妨以此“度”考量我们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适度原则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所说的“度”,是反映事物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它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 只有掌握了教学中的“度”,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质和量的统一,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在处理事物的时候,用眼睛看产生感觉和知觉,是观察;人在活动中不仅感知当前的事物,并且要记住它,有时还要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关事物,是记忆。对于解答小学数学题来说,观察的主要作用是审题,记忆的主要作用是为思维活动提供方法和依据。观察和记忆既有相互独立的解题功能,更有相互联系互助作用。一、有些题的结论几乎是“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  相似文献   

7.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了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由此,我想到了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度”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8.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的界限,体现着“质”与“量”的统一。人们认识事物,只有把握好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住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注意“适度”和分寸,就容易使事情“走火入魔”;把“度”凝固化,事情又往往难有起色。这是辩证法。高考复习更应...  相似文献   

9.
程度刍议     
关于“程度” ,《辞海》的界说是 :“程度 ,指事物发展所达到的地步。”其“度”的界说是 :“度 ,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在这种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但是量变积累的结果 ,总要超出这种界限 ,于是发生质变 ,破坏原来的度而建立新的度。一事物就转化为他事物。掌握事物的度 ,既要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 ,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现代汉语辞典》的界说是 :“程度 ,指事物变化达到的状况。”由上述释义可见 ,程度 ,是描写、说明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状况的质与量的要素 ,是必不可…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  相似文献   

11.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且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  相似文献   

12.
凡事应有“度”,教学也不例外。这里的“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且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下面就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以期与同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3.
宇宙间不存在没有量的事物,而且任一事物都具有多种量和多种量范围以及量关系。当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时,必定要研究它所具有的各种量、量范围和量关系,也就是要研究该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本文试图探讨量的规定性所包含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明确两个概念。一是必具属性的概念。一是量的概念。(一)事物的属性某事物的属性是该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对于“性质”这个外延极广的范畴,正像数学中“集合”这个范畴一样,我们只能以列举的方法来加以说明:“温度为80℃”、“绿色”、“溶于水”、“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聪明好学”、“革命性”、“温和多雨”等等都是“性质”。重要的是任何一个性质都不是独立  相似文献   

14.
0 一点哲学的思考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实际工作中的片面性,其基本特征都在于违背了这一规律。不同性质的对立的双方是怎样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又怎样相互排斥、相互抑制、相互对立着,这是我们观察事物时应注意思考的问题,亦即从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去观察和思考,思考得越清楚就越接近于科学,越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列宁说“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同时又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页)。列宁的这一断语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于我们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对于我们做好高校工作也不应例外。  相似文献   

15.
一、冲突及其价值 一致与冲突是事物之间相互关系最基本的两种存在状态,“一致”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冲突”则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抵触、相互排斥、相互对抗的。然而“冲突”并不总是代表关系的病态或带来破坏性的效果,当代社会学理论赋予了“冲突”以全新的意义,全面而客观地阐述与肯定了冲突在社会或组织变迁中的正向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改革引发了一场教室里教与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归根结底,静悄悄的革命是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课堂需要更多静悄悄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高一《思想政治》教材建设应注 意突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的统一。 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问题如同一切客观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是事物内部固有的一种规定性,它决定于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要认识事物质的规定性,在分析事物内部矛盾时,必须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等,它又是事物的一种规定性。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是互为前提、相互转化的,一方面,一定的质决定一定的量,质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8.
德育冲突及其德育价值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冲突及其价值一致与冲突是事物之间相互关系最基本的两种存在状态,“一致”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冲突”则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抵触、相互排斥、相互对抗的。然而“冲突”并不总是代表关系的病态或带来破坏性的效果,当代社会学理论赋予了“冲突”以全新的意义,全面而客观地阐述与肯定了冲突在社会或组织变迁中的正向功能。在冲突理论看来,冲突必然给社会带来紊乱和祸害的观念是由于人们没有对各种冲突进行必要区分的结果,因而导致了对冲突“先入为主”的偏见。“冲突理论家”刘易斯·A·科塞…  相似文献   

19.
作为哲学范畴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度的认识也应日益深化,度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一、度的绝对性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度”这个范畴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他指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度。所谓度,就是一定质和量的统一。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所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周易》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中”与“变”的思想。“中”的思想主要蕴涵在卦辞、爻辞和对卦的排列当中,它是事物相对静止时的存在状态,当事物不能保持“中”的状态时,就必须“变”。“中”与“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