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具有宗教背景和民间信仰文化的民间说唱,宝卷与道情都具有信仰色彩、教化作用、娱乐功能。同处于俗文学的大系统中,宝卷与道情具有共同的故事题材、文本体制、通用的韵唱形式。经过漫长的实践与磨合,宝卷与道情在实际演出中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尚丽新  周帆 《文化遗产》2014,(2):110-114
北方宝卷的宣卷人大致可分为四类:佛教的僧尼、属于民间宗教的"道人"、念卷先生、民间艺人。北方民间宝卷主要置身于北方的乡村社会中,民众的审美要求不高,宣卷人大多是爱好宝卷的文化人,他们视宣卷为兴趣,在技术上、艺术水平上也远远达不到职业艺人的标准。宣卷人的这种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宝卷很难发展成一门成熟的曲艺,走上商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自明末清初开始,北方个别民间教团中的民间艺人,便根据俗文学传统故事编写和演唱文学故事宝卷,宣传教义,宣扬因果,娱乐听众。这类宝卷都按照教派宝卷的形式,卷名多冠以"佛说";韵文主要是经忏式的韵诵,故称"念卷"。清政府在康熙朝末期开始严厉镇压各地民间教派,这类念卷和宝卷便逐渐淡化其宗教色彩,而成为民间的信仰教化娱乐活动。它们的发展,同江南吴方言区的民间宝卷,在宗教文化背景、题材来源、形式发展等方面都有不同;同时,也没有发展成为商业性演出的民间说唱艺术。所以,尽管留下了许多民间抄本宝卷,但近现代民间的念卷活动在许多地区消失了,只在山西和甘肃河西地区仍有存留。  相似文献   

4.
民间宗教宝卷是民间教派的经典,它在一定时期是民间起义的工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及人们的社会意识。本文旨在探索民间宗教宝卷与政治斗争的关系,以揭示民间宗教宝卷对政治斗争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宝卷,渊源于唐代佛教的俗讲,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明清两代大量产生,至清代末年宣卷(宣讲宝卷)已演变为民间说唱曲艺,宝卷即是宣卷的脚本。宝卷的内容为演释佛经和说唱因缘两大类。其演唱形态受佛教忏法的影响,注重道场威仪,整个演唱过程仪式化,文辞格式化,结构形式严整。演唱的曲调,除了传统的佛教歌赞外,还受到了宋元词曲的影响,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明快,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南  相似文献   

6.
中国宝卷是至今尚未被充分发掘、整理、研究的一大宗民间文献,是继敦煌文献之后,研究宋元以来中国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民间信仰、农民战争、俗文学、民间语文等多方面课题的重要文献。七百年来,中国宝卷在特殊的民俗文化背景中产生、演化、流传,乃至逐渐消亡,因此,宝卷文献的整理、研究,便同一般古籍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将有关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宝卷发展概述中国宝卷源渊于唐代佛教的俗讲。宋代,原来集中于寺院、庙会中的说唱文艺形式大部分转移到勾栏瓦子中演唱,但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7.
宝卷,在宋以后,曾是全国性的现象,当其它地方早已成为历史,唯独河西走廊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着。在中国民间社会中已流传了700多年的说唱形式,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宝卷才被学者留意和研究。在中国文化史上,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13,(9):22
本刊讯(邸荣芬记者)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马西沙主编的十卷本大型宗教文献资料集《中华珍本宝卷(第一辑)》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华珍本宝卷》项目主持人马西沙回顾了宝卷研究项目的立项与运作情况,并与与会的专家学者就宝卷的价值、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宝卷是研究中国古代民间宗教的基本资料。明清时代,中国的正统佛教、道教走向衰落,而新兴的民间宗教教派则大批涌现,在信  相似文献   

9.
陈泳超 《文化遗产》2016,(1):104-109
常州民间文书收藏者朱炳国先生在常州、无锡之间洛社镇新收民国时期宝卷抄本40册,除一册外皆为洛社镇抄手卫清泉一人所抄,其中尚附有两种宝卷目录。经敷检考述,实际留存宝卷实物34种,短篇经文4种,忏文1种,再加上两种目录中所列篇目,去其复重,实得宝卷篇目凡79种,颇可代表民国时期常州、无锡地区宝卷流通本之概貌。其中大部分虽可从《中国宝卷总目》见其端倪,但仍有数种未见任何著录,其中之一幸有实物抄本,足见珍贵。  相似文献   

10.
宝卷目录是宝卷研究的必不可少的资料。傅惜华先生所著的《宝卷总录》,进一步完善了宝卷目录。胡士莹先生所著的《弹词宝卷书目》为弹词和宝卷的专目,均以现存者为限。李世瑜先生所著的《宝卷综录》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当时甚至直到20世纪末最完备的宝卷目录。车锡伦先生历经十余年,完成《中国宝卷总目》,这是目前最完备的宝卷目录。时至今日,宝卷目录亟待优化。  相似文献   

11.
介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的7部9种粤板宝卷及其刊行书坊,这些宝卷未见前人著录,由文在兹、文魁阁等善书坊刊行,作为善书使用,反映了宝卷在粤地的流传面貌,体现了粤地善书传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