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百年来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为主要内容的抗战精神。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应当将网络技术与抗战精神的传承结合起来,使抗战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云南报纸发出了团结爱国、抗战到底的呐喊,这样的呐喊在宣传抗日救国,启发民众,发动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梳理战时云南报纸诞生的背景、出版情况以及在抗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宝珊将军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甘肃天水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坐镇榆林,团结抗日,支撑北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特殊的贡献.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4.
<正> 大批南洋华侨机工,在抗日战争时期,回国参加抗战事业,参与滇缅公路的运输工作,艰难困苦,日夜忙碌,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写下了华侨爱国史上的光辉篇章,其事迹可歌可泣,可赞可颂。  相似文献   

5.
刘鹤 《兰台世界》2012,(22):86-8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得到强化,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民族地区亦不例外。民族地区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踊跃组建各种各样的宣传团体,进行抗战宣传,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我们可以从战时湘西的情况管窥一斑。一、组建假期抗战宣传团体,开展抗战宣传1937年底,在新任省主席张治中的支持下,湖南成立了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初期,以李敷仁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在陕西创办了以普通工农群众为阅读对象的《老百姓》报,在全面抗战的旗帜下,《老百姓》报的创立及发展不仅有力地动员了民众,支持了抗战,而且也成为报纸通俗化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7.
张亮  周彦 《兰台世界》2012,(36):37-38
1931年爆发的江桥抗战是马占山领导黑龙江爱国军民奋起抵抗日本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使日军遭到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沉重打击。它是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抗日阻击战,也是中国14年抗日战争开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1995年是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又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不由得使我想起抗战年代,韬奋先生带领生活书店一班人,为促进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而艰苦奋斗的往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抗战主张,韬奋先生主编的《生活》周刊积极响应,呼吁“停止内战”、“争取民主”以“实现抗战”,并参与组织和领导救国会,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 韬奋先生充满爱国  相似文献   

9.
"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日本舆论界将战争责任完全归咎于中方,对其侵华行径多加掩盖。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舆论界的相关言论,继而探究日本舆论界气焰嚣张的原因及影响,同时感悟淞沪抗战中付出生命的将士们的爱国热忱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凌 《出版广角》2018,(5):88-89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70多年,每一个抗战遗址,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并以其特有的方式,向世人诉说无比惨烈、悲壮、可歌可泣的战争场景.调查抗战遗址,解读其蕴藏的历史信息,确定其价值,对展现抗战面貌、弘扬抗战精神、促进遗址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均有重要意义.翻开《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人们会在阅读中陶冶情操,生发爱国情愫,受到启迪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王艳萍 《兰台世界》2014,(11):25-26
南宋偏安一隅,涌现出了诸多爱国诗人,陆游即是其中的典范。他出身名门,从小就立下了爱国、报国之志。无奈南宋统治者和众多官僚的昏庸,不仅让陆游这位真正的爱国者在官场沉浮不定,而且让他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12.
南宋偏安一隅,涌现出了诸多爱国诗人,陆游即是其中的典范。他出身名门,从小就立下了爱国、报国之志。无奈南宋统治者和众多官僚的昏庸,不仅让陆游这位真正的爱国者在官场沉浮不定,而且让他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13.
<正>《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的传世名篇,多年来一直被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诸葛亮的思想和为人也在课堂上被细致解读,自小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下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豪言壮语,使这篇文章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美誉,也使诸葛亮和《出师表》流芳千古。我们对照陆游生平经历来解读诸葛亮及其《出师表》,可以发现并非作者的溢美之词。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政治理想、人生抱负等方  相似文献   

14.
南宋诗人陆游自幼受社会与家庭环境影响,立志于杀敌救国,在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熏陶。他虽然屡受挫折打击,但是爱国之情始终不改。陆游的诗中也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历史上传颂千古。  相似文献   

15.
夏承焘(1900-1986),杭州大学教授,著名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的研究与教学.作为20世纪的同龄人,夏承焘早年经历了中华民族备受异国欺凌主要是日本侵华这一屈辱的时代,和大多数有良知的国人一样,他在此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伟大的抗战爱国思想.然作为学人,他不像亲临抗战一线的爱国将士那样亲身杀敌报国,而是用文人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与爱国精神. 一、关注时事,流露抗战爱国热情 夏承焘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的治词经历,称"只是从故纸堆中寻求自己的天地"[1]240.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爱国人士运用广播武器宣传抗战、促进民族觉醒、进行国际交流、推动抗日救国的特殊历史阶段。1940年8月1日正式播音的昆明广播电台,是为抗战国际宣传而建立、抗战时期中国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舆论宣传和战事报道以及思想文化传播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嘉庚先生领导南洋华侨,克服敌伪重重阻挠和破坏,进行筹募捐款、推销公债、抵制日货等各项抗日爱国活动,并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筹组回国慰问团回国慰问考察。1940年1月28日,陈嘉庚先生致函国民党政府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对此作了概括的叙述。是函言简意赅,爱国激情,溢于辞表,对研究陈嘉庚先生生平和南洋华侨在抗战期间的爱国行动,都有一定价值,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18.
<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硝烟滚滚、战火连天,不知多少爱国青年抛家舍业、奋不顾身地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四川省档案馆接待了一名90多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工作人员倾听了老人的心声,档案资料了却了老人的心愿。这位老人姓陈,祖籍四川省大邑县,今年已经92岁高龄。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他响应国家号召从军入伍,曾在中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杨光育 《云南档案》2014,(12):21-21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力宣传抗战事迹,弘扬抗战精神,缅怀抗战先烈,《云南档案》编辑部特向社会各界征集抗战时期的纪念文章。征稿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广大民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慷慨激昂,共赴国难。为顺应激扬民气、砥砺国魂的抗战形势,大量的抗日歌谣应运而生,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尚存的抗战大后方口述歌谣档案,形象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深重罪恶和野蛮暴行,生动展现了大后方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为研究中国的抗战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档案资源,也是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