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燕 《历史档案》2007,(4):48-52
清王朝时期中国与俄罗斯交聘往来,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都驻在俄罗斯馆.从康熙朝起,俄国使臣、商队在这里从事着外交、宗教、经济贸易和文化等活动.因此,在没建立使领馆之前,京城的俄罗斯馆起到了中俄交往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2.
1727年,俄国政府首次派遣留学生作为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成员到北京学习满汉文字,揭开了近代欧洲国家留学中国的序幕.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俄国政府对传教士团职能进行了调整,决定从1864年起不再派遣随团学生.在这130余年间,俄国来华学生络绎不绝.对这些俄国留学生来华的背景与动机进行研究,分析其教学和管理诸方面的特点,考察其返回俄国后的活动,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清代中俄文化关系①.  相似文献   

3.
张丽 《兰台世界》2006,(1):65-66
维特(1849-1915年)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杰出的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他于1892年-1903年担任财政大臣,1903-1905年任大臣委员会主席,日俄战争时期代表俄国与日本进行了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朴次茅斯谈判,1905-1906年担任俄国第一届立宪政府总理。维特在担任财政大臣期间不仅加速了俄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币制改革和酒类销售制度的改革,而且积极参与了俄国远东政策的制定,成为自19世纪末以来俄国对中国所推行的经济渗透政策的鼻祖和创始人。他通过1896年与李鸿章签订的《中俄密约》、1898年的《中俄旅大租…  相似文献   

4.
李萍 《兰台内外》2008,(3):49-50
公元1689年9月7日(清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首席代表索额图与俄国全权大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界约,也是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标志着清廷正式外交的开始,因而可以说索额图是满清的第一位正式外交官。  相似文献   

5.
4月18—20日,中俄企业档案管理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变迁与发展。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俄罗斯联邦档案署署长阿尔基佐夫、江苏省委副秘书长姚晓东等领导出席会议。杨冬权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中俄两国的企业档案工作有着十分相似的转变历程和管理模式,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中俄两国档案界同行能够从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到有益的经验。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中俄两国每年都要召开档案  相似文献   

6.
《兰台世界》2014,(2):F0003-F0003
中日甲午战后,俄国以“三国干涉还辽有功”为由,于1896年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中俄密约,取得东清铁道修建权,又于1898年取得从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旅顺的南满支线修建权。  相似文献   

7.
一清初中俄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明末至有清一代,中俄两国交往长达近300年,而清初顺、康、雍三朝近百年的时间是中俄关系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以<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为界,又可大致分作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中俄双方的初识、相知和确立相对正常的外交关系等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4,(S6):95-96
<正>在日俄战争之前,俄国于1898年就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会订旅顺大连湾租借条约》,俄国将"租借"来的旅顺、大连湾(即辽东半岛由普兰店至貔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及东清铁路附属地)称之为"关东州",并设关东州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1899年沙皇敕令关东州总督府下设高于一般行政官员的民政、外交及财政三专员,实施殖民统治。司法行政事务由总督以沙皇名义委托民政专员兼理。尽管《中俄会订旅顺大连湾租借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版的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著述多认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由于俄国陷于内战并有协约国的军事干涉,加之中国政府派军队封锁了中俄边境,故直到1920年春中俄交通打开之前,苏俄、共产国际不可能与中国先进分子取得直接联系,也没有派人来华从事宣传.  相似文献   

10.
郭福祥 《历史档案》2005,(1):45-49,62
钟表在清代中外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物品。俄国与中国毗邻,由于种种原因,钟表在清代中俄关系史上同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以往的研究对这个问题关注甚少,本文即通过零散的史料,对清代中俄交往中的钟表进行考察,这对全面认识中国钟表的历史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将官僚组织定义为"由侏儒管理的庞大机构"。从政治制度缔造者的初始意愿来看,他们原本希望"官僚"能作为政策过程中的要角,在政治生活中承担"官吏统治"的作用。俄国与国际历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家之一托洛茨基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关系历史悠久。1851年《伊塔通商章程》签订后,双方贸易额明显增加。19世纪末,中俄在新疆地区的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共贸易数额大、范围广,对两国相邻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咸丰末年俄商赴京贸易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路通商在清代中俄关系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增加财政收入和解决西伯利亚地区居民的生计问题,俄政府推行逐步扩大对华陆路通商范围的政策。而清政府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对俄国的通商要求则采取抵制的态度。咸丰末年,清政府内外交困,俄国趁机在华扩大通商权益。因中俄《北京条约》中有关贸易条款的含混.引发的中俄间关于俄商赴京贸易的争端,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中日甲午战后,俄国以"三国干涉还辽有功"为由,于1896年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中俄密约,取得东清铁道修建权,又于1898年取得从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旅顺的南满支线修建权。1899年11月,俄国人修建南部支线到奉天(现沈阳),在老道口附近即沈阳站北货场处修建了沈阳第一座火车站,俄国人称之为"茅古甸"(满语"mukden"的俄语音译,即盛京),当时只有正线两条、站线三条和专用线一条,属于四等小站。站房为俄式青砖平房,建筑面积1244平方米。  相似文献   

15.
谭文凤 《历史档案》1999,(4):119-122,127
《中俄密约》是李鸿章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甫、财政大臣维特于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又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通过该条约掠取了中国东北的路权,加重了中华民族危机。笔者认为李鸿章作为中俄谈判的全权代表、条约的签订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在探讨李鸿章对条约应负的责任及外交失败的个人原因时,有的文章和论著或把李鸿章写成签订《中俄密约》的主谋,或认为李鸿章是“受贿签约”,从而把《中俄密约》对中国造成的一切后果让李鸿章负全责,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现提出个人不成熟看法,以请教同行。一…  相似文献   

16.
清时,中俄两国交往频繁。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官方文书,这些文书既是中俄交往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中俄关系不可或缺的宝贵史料。康熙朝,清政府曾两次退回俄国文书,本文通过研究退回文书的起因、经过及结果等方面内容,探寻清代外交文书制度以及这些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俄两国文献样本法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在体例和内容上的差异。提出参考借鉴俄国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文献样本法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掠夺了中国东北大片土地.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并进一步向中国东北地区扩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1896年沙皇俄国诱逼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取得了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的特权,并在没有经过清廷同意的情况下,中东铁路公司与当时的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总...  相似文献   

19.
动态     
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做客强国论坛 人民网和俄新网于3月19日联合邀请俄副总理亚历山大&#183;茹科夫做客强国论坛,就“俄中关系以及中国俄语年”等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人民网此举是为进一步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以及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2009年“中国俄语年”及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中俄人文合作。同时,这也是继2007年人民网赴俄专访梅德韦杰夫之后,第二次赴俄采访俄国家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团出访俄国一事却鲜为人知。 十五世纪兴起的俄国本是一个欧洲国家,由于不断向外进行领土扩张,其疆界不断扩大.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面对俄国的入侵.清王朝予以坚决的回击.康熙皇帝亲政之后,曾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敦促俄国军队从中国领土上自动撤离.未果。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清朝发动了抗击沙俄入侵、收复中国领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