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画报用"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的模式,将新闻事件迅速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1890年创办的《飞影阁画报》,内容偏于闾巷传闻和上海女性生活,使得《飞影阁画报》成为研究旧上海风俗民情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畅销于上世纪20——40年代的《良友》画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容及栏目,女性是《良友》画报畅销的重要主题词之一,《良友》画报的女性文化特征不仅局限于封面,还通过妇女界、妇女之页等女性专栏构建了上海20世纪20——40年代的摩登女郎在文化消费品位等精神空间的现代性。同时,《良友》画报更是广泛地从都市到乡村、从本国到世界来探究女性生活。专栏中的女性既有中上层的摩登女性,又有与之生活状态截然相反的下层女性,这样更体现  相似文献   

3.
刘佳 《新闻世界》2012,(7):191-192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下,女性一直处于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中。直至清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才开始有所变化。晚清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全方位呈现了当时的生活面貌,本文通过《点石斋画报》①中的女性形象刻画来看在清末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4.
黄思捷 《新闻世界》2014,(11):172-173
《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光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对于更好的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下进行审视,分析《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解读《良友》画报的封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春晓 《新闻大学》2004,10(4):52-55
一提起综合类图片杂志,人们很容易想起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殊不知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份以图片为主的大型杂志,而且创办时间比《生活》整整,早了10年,这就是《良友》画报。《良友》画报(TheYoungCompanion,后来改作TheCompanionPictorial)由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在上海创办,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乃至全中国富有影响的大型综合类画报。伍先生创办《良友》的目的是以出版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不同记载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记载,在报学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点石斋画报》。较早的是1927年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说:“石印既行,始有绘画时事者,如《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书画谱报》等是”。1931年萨空了在所著《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中说:“中国之画报始祖,说者皆谓上海《点石斋画报》、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媒体对都市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良友》画报作为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一份大型综合画报,甫一出现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画报立体的构造着这座大都会的语境与空间。本文以都市符号、女性叙事、消费文化为关键词对《良友》画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良友》画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将它置于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品经济中心的上海时代背景之中,分析其对女性形象建构下的身份认同。《良友》画报广告对女性在建构符号下的身份认同表现为作为审美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作为贤妻良母与职业女性的角色身份认同以及作为时尚的阶层身份认同。传统与新型交织并存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男权话语依附下一定程度上女性地位的提升与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9.
创刊于上世纪20年代的《良友》画报,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之一。起初,它记录上海都市生活,构建都市图像,是文明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抗日战争爆发后,《良友》画报迅速调整刊物风格,全力配合抗战宣传工作。在抗战时期,《良友》画报的新闻活动历经四年余,它以服务抗战为准则,以图说新闻的方式宣传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0.
提到老上海的风情,就会想到旗袍、百乐门、霞飞路、月份牌广告……这一切都可以在一本《良友》画报中寻踪觅迹。《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有人说它是一本时尚刊物,也有人说它是一本新闻画报,其内容包罗万象,说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绝不过分。它的发行量达到4万多份,销量仅次于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良友》画报的发行经营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作为一份视觉性期刊,它在审美品格上也是意识超前的,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对时代的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柳军 《军事记者》2011,(11):56-57
《解放军画报》创刊于1951年2月,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刊名,其前身是红军时期的《红星画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画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画报》,迄今已出版833期,海内外发行约2.2亿册。作为建国后我军最早创刊的媒体之一,《解放军画报》是全国唯一的大型军事画刊。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只有增强危机感、发挥主动性,努力提升《解放军画报》的竞争力.我们才能巩固和发展好这块中国军事新闻摄影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2.
醒俗画报     
几年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李欧梵先生来津看我。那时候,他正对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碰撞时期上海的社会形态发生研究兴趣,因此,迷上了那时代上海出版的画报。从早期的《点石斋画报》到后期的《良友画报》,中西交错,色彩斑驳,非鱼非鸟,极是新鲜和奇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报刊的广告来探究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是新闻社会史研究的路径之一。这一方法将一定时期的报刊同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考察新闻传播与现实的关联,突破了从单一的新闻传播学层面探讨报刊的局限。本文试从《北洋画报》广告对西方物质消费、娱乐方式的呈现这一角度来考察天津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著名的画报——《点石斋画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报是当今世界上新闻宣传重要手段之一,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版画报,不少国家(?)有多种类型的画报。画报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中国出现很晚。1875年上海清心书院出版了以小孩为对象的《小孩月报》。1877年《申报》编印过不定期的《寰瀛画报》,内容多是转载一些外国画报上过时的新闻图片。1880年,上海圣教会印行的《图画新报》,也是转载一些外国画报上的风景、建筑、仕女等。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国最早  相似文献   

15.
吴果中 《现代传播》2007,(3):165-167
一《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2月15日,至今已八十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画报之一,比《苏联建设画报》早出版四年,比美国《生活》画报早出版十年,也是中国画报史上第一份大型综合性画报和全球华文传媒史上惟一拥有八十高龄的画报。因此,考察其历史文化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二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杂志界,四开大小的单张画报颇为流行,而整本成册的画报却未曾出现。在此文化生态下,《良友》一洗上海当时盛行的单张画报的陈腐幼稚,八开本、月刊、整本成册,图文并茂地报道中外时事,介绍美术名作、体育活动和摩登时尚等方面的潮流,销数从创刊的…  相似文献   

16.
亨利·鲁斯在1936年创办了《生活》图画周刊。它由于电视,邮费加价,印刷成本高涨,于1972年停刊。“时代公司”本周决定《生活》画报复刊。在某种意义上,《生活》画报也可以说根本没有死。1972年以来,“时代公司”出版过10种《生活特刊》,如“以色列精神”,“杰出的美国妇女”等。特刊售价是2美元,销数是50万—100万份。这使《生活》画报的爱好者一直怀着《生活》复刊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民国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历史变革期,随着五四以来新思想的传入,民国女性试图摆脱封建伦理的约束,打破原有的角色定位与性别的二元对立,实现从传统女性到新女性的过渡与转变。《伦敦新闻画报》作为观察民国女性的第三双眼睛,其视角更加独特,图文内容更加纪实。本文通过对画报中有关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图像新闻进行分析,考察该时期女性如何跨越性别分工的僵化界线,实现个体角色、社会角色以及政治角色的消解与重塑,继而剖析隐喻在民国女性身体表面下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进 《北京档案》2023,(1):53-55
出现于晚清时期的《图画日报》,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份日刊画报,其出版发行呈现出图文并茂、时事性与通俗性并存、出版数量与栏目众多、经营模式先进等特点。《图画日报》的出版,不仅开创了近代中国日刊画报之先河,培养了早期画报出版人才,推动了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而且刊载内容丰富,为研究晚清社会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是20世纪20年代中最有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摄影画报,也是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良友》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与这一时代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通过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别的区分,强调了性别的社会建构性。《申报》作为上海近代发行最久、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报刊,其中对“3B原则”中的美女形象运用也使其成为商业报刊经营的成功典范。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丰富经典,且深入人心,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消费文化,也实现了对于女性这一社会性别的建构。通过长期的熏陶与浸染,画报女性的形象得以固定,完成了一种消费文化下的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