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泰州稻河历史街区的泰州老照片展示厅展出的唐代佛教石经幢,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件石经幢表面刻有多行文字,字迹非常清晰,笔法浑圆饱满,属于书法文物精品。文字内容主要记载唐代著名佛教经书翻译家伽梵达摩翻译的经典《大悲心陀罗尼经》。其中也出现了关于泰州"海陵"的记载,特别还出现了县令崔鲁的记载。这为泰州建城史及地名演变、职官史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经过仔细辨析、对比碑刻文字,可知泰州在唐代就已经称为"海陵"。这也符合《旧唐书》中关于泰州"海陵"的文献记载。这件石经幢的具体来源,为泰州唐代南山寺旧物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似文献   

2.
于海滨  翟勇 《兰台世界》2015,(9):143-144
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并称为"俞龙戚虎"是学术界众所周知之事。但是"俞龙戚虎"一词最早出现于哪部文献,今天尚不得而知。据笔者小考,最早文献记载应在明万历末年《闽海赠言》。  相似文献   

3.
鄢陵蜡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鄢陵花卉栽培历史悠久,《诗经》中已有青年男女互赠"芍药"的记载.唐代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到了宋代,鄢陵成为京都开封直辖县,通漕运.  相似文献   

4.
王金玉先生此前提出"文档"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初,其依据为辽宁省档案馆现存的《明实录稿本》中出现了"文档"一词。但据笔者及其他学者考证,这份《明实录稿本》并不是明代作品,而很可能是清代的满语回译本。而"文档"一词应出现于满语译词"档子""档案"等产生之后,在清代中期才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栋 《兰台世界》2016,(8):145-147
从唐代、五代和宋代官府与私家藏书书目的记载来比较分析,结合唐宋有关法制的规定,可以判断,《天圣令》制定之时仿效的《唐令》,自开元二十五《唐令》制定以后,经五代至宋代前期,随时因事奏请修订。因此,《天圣令》附《唐令》的性质明了之后,对其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就需要重新认识,而现今唐令复原的思路也将发生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中华书局校点本《通典》中对"靺鞨"的记载与北宋版《通典》进行对比,并结合《集韵》的记载,作者认为"靺鞨"在《通典》等唐代文献中主要写作"靺鞨",其读音很可能是"wa jie",而"靺鞨"则由于《太平御览》对"靺鞨"读音的误注,以讹传讹并最终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7.
据考证,"公牍"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戎幕闲谈》一书.它是由"公"和"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在唐代以前,单音词"牍"就已经具备了文档含义,并组成了"竿牍""案牍"等"牍族"文档名词.在宋代,"公牍"的使用次数大幅增加.在元代还出现了"公牍文"这种新的文体.清代其使用次数激增,民国时期出现了两部以"公牍"为名的著作,分别是《公牍学史》与《公牍通论》.到现代,"公牍"仅在人们引用旧时文献时才会出现."公牍"的含义较为稳定,从出现之时就泛指公文,后代也沿用了这一词义,且多为官员、文人使用.  相似文献   

8.
南宋邓椿的《画继》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之后中国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著作。《画继》中出现了多处以《圣艺》为代表的有关宋徽宗的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本文以《画继》中对宋徽宗的记载与评价为依据,来透视邓椿对宋徽宗画史地位的认知和画史形象的塑造,并以此窥见南宋美术史家著史态度的微妙变化。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画继》中宋徽宗的形象,包括其艺术成就的定位,"形似"和"神似"观,编纂画册和对待画工的态度及文人审美倾向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画继》对宋徽宗喜好文人画的记载,透视邓椿自身对于文人审美情趣的偏好。而这种对于文人趣味的倡导,体现了宋人审美风尚集体转变,也反映了《画继》与之前两部美术史著作著史态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正>"兰台"一词,古典记载是春秋战国楚台名。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登古阳云台》一诗中写道:"楚国兹故都,兰台有余址"。兰台故址在今湖北钟祥县东。《全唐诗典故词典》说:"兰台"一词典出《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五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后用兰台喻指快意的爽风。李贺在《罗浮山父与葛篇》一诗中说"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  相似文献   

10.
唐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立法体系。唐代医疗立法体系以《医疾令》及《唐律》为主,《医疾令》不仅规定了唐代医学教育及考试制度,而且也规定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救助职责。  相似文献   

11.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施博  魏佳 《传媒观察》2020,(5):82-87
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很多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积极以"艺"抗"疫",用艺术的视角,聚焦当前疫情环境下的民生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媒介素养。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艺术专业媒介素养的教学与实践,分别从图片、影像、音乐、社交平台、产品设计以及装置等抗击疫情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媒介素养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0月18日,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日子,只不过碰巧手头上有两份形成于这一天的材料,而且有点意思,随手写来,以为试笔。一份是大溪档案中蒋介石给当时上海市长吴国桢的电报,见《筹笔》第10册《京沪失守与反共戡乱上》,编号16280。上海吴市长:关于扬子公司事,闻监察要员要将其开办以来业务全部检查。中以为依法而论,殊不合理。以该公司为商业而非政府机关,该院不应对商业事业无理取闹。如果属实,可属令侃聘请律师进行法律解决。先予详讨其监察委员此举是否合法,是否有权,一面由律师正式宣告其不法行动,拒绝其检查。并以…  相似文献   

14.
"浅阅读"是具有人文价值的有效阅读形式,它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局限性,否定与排斥"浅阅读"对提高全民阅读率是不利的,正视"浅阅读"的存在、挖掘它的价值、引导其发展方向才是学术界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市场营销原理,将其运用于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提出了“经营图书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确理解"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和实质,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契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契合点:学科馆员服务的主动性、个性化与专业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目前,实时竞价(RTB)广告已成为数字广告业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实时”意味着以技术改变广告业的生产方式,而“竞价”则完成了广告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文章在对实时竞价广告的产业流程以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RTB广告是如何通过不同市场主体、技术及运行机制的安排实现“实时”与“竞价”,从而改变广告业的传统运行方式与商业逻辑的.  相似文献   

20.
与传统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崇尚炫耀暴露相比, “秀”的兴起是互联网蓬勃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理想化的自我表演,“秀”受到媒介技术“中介化”的深刻影响.文章指出,新型人际关系的出现以及自我呈现技巧的提高,使传统中国人在固定交往关系中被压抑的“自我”得到释放,不过,技术“中介化”也可能令“自我”陷入因交往关系复杂化和浅层化所带来的认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