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1985年2月8日在中央书记处的发言《关于党的新闻工作》,到现在已是一年了,一年来许多报刊发表了不少谈体会的文章,也有过一些讨论。党中央的负责人系统地论述党的新闻工作,这几十年来有过三次。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1948年4月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第二次是1948年10月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第三次就是胡耀邦同志的上述讲  相似文献   

2.
产业概念在博物馆事业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正式件中使用了“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化产业政策,加强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30日,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辅政亲民"这一概念,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把党的喉舌性质与辅政亲民相结合",也就是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宣传性现象”这一概念,是艾丰同志在《新闻战线》1985年第11期中提出来的,今年第3期《新闻战线》又刊登了艾丰同志《再谈宣传性现象》的文章。今年的第6期《新闻战线》刊登了卢纯田同志的《“宣传性现象”是非科学概念》一文,认为艾丰同志提出的“宣传性现象”是缺乏确定内涵的非科学的概念。卢纯田同志的主要根据是:这一概念的词义和它的内容不相一致;缺少相对应的另一概念,即违反辩证逻辑的对偶性原则;不够约定俗成;适用的范围不够大。笔者认为,这几点都是站不住脚的,愿同卢纯田同志共同探讨。笔者感到,一个科学概念的提出,关键不  相似文献   

5.
从伟人理论看《世纪三伟人》何祖敏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首次提出了“世纪三伟人”这一概念。他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一提法,在历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次谈话第一次谈话是1978年12月2日,记录稿大约1600字:这个谈话是邓小平在准备把他写就的"讲话提纲"交给于光远的时候,就"提纲"内容所做的讲解。一开始,邓小平说:"讲过了,与外国人讲过。"这大约是指此前他同日本、美国客人的谈话。据《邓小平思想年谱》记载,邓小平在11月26, 27和29日分别会见了日本民社党访华团、美国专栏作家  相似文献   

7.
当前,电视谈话节目充斥着荧屏,而《一虎一席谈》突破谈话节目千篇一律的瓶颈,深化了谈话节目的本质,把《实话实说》的"有话大家说"延伸为"大家有话说",颠覆了传统的"有话好好说",将正式严肃的辩论换上轻松幽默的外衣,搬上谈  相似文献   

8.
1948年春,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制定新闻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这篇谈话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其他文献,曾经指引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走过了光群的历程。今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学习这篇文章,对于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搞好新闻宣传,推进新闻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发表的社论《致读者》,提出党报应具备"四性",为后来党报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党报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反客里空"运动是党报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阐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成熟的标志性成果.刘少奇1948年...  相似文献   

10.
“宣传性现象”这一概念,是艾丰同志在《新闻战线》1985年第11期中提出来的,今年第3期《新闻战线》又刊登了艾丰同志《再谈宣传性现象》的文章。今年的第6期《新闻战线》刊登了卢纯田同志的《“宣传性现象”是非科学概念》一文,认为艾丰同志提出的“宣传性现象”是缺乏确定内涵的非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1957年6月,毛泽东在同胡乔木和即将接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谈话时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1959年6月,毛泽东对吴冷西谈话时,再次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2日,是毛泽东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发表50周年纪念日。再过几个月,我从事党的新闻工作也满50周年。我们这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科班出身、读过大学新闻系,系统学习过新闻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的不多,绝大部分同志的政治业务素养,都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领会、掌握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列、毛泽东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新闻思想和党的新闻工作方针与政策,而逐步锻炼成长起来的。因此,今天重温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这一著作,感到分外亲切和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3年第12期《新闻战线》刊登温济泽同志写的《忆毛泽东同志的两次谈话》一文中,谈到毛泽东同志第二次谈话的日期,经作者多方核实,已查明谈话的确切日期。现将温济泽同志的来信发表如下,以资更正。编者在编发这篇文章中,工作粗疏,未尽到应有责任,特向读者和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4.
四十三年前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制定新闻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这篇文章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其它论著,曾经哺育了党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新学习这篇文献,对于继承和弘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做好当前的宣传报道和推进新闻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并以联话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文论的一个新品种。《楹联丛话》第一次提出了楹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为以后楹联的分类体系提供了依据;梁章钜还在《楹联丛话》中提出了以"工"、"切"、"雅"为核心的理论观点。《楹联丛话》打破了楹联史上有作品而无研究的状况,在楹联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扬 《声屏世界》2013,(5):45-46
1929年,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并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内容,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自然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文献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和阐释者,但学界对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的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标志着中国"现代"文献学的萌芽,其内容影响了郑鹤声兄弟和张舜徽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9,(Z2):125-126
<正>一、公民教育对于"公民"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在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对于"公民"的解释自然是遵循三纲五常的顺民。使得我国国民有公民意识的时期是中华民国建立后,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提到过这一概念。1934年之后",公民"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到和运用。现代意义强调,公民是具有独立人格、享有一定权利和履行一定义务的国民。  相似文献   

19.
略论终身教育与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 1.1 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 人们一提到"终身教育"就必然会想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终身教育科前科长保罗·朗格朗.1965年,他在《终身教育展望》一文中提出"任何年龄阶段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同年,Unesco采用"终身教育"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0.
坚持群众路线无往不胜学习︽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的一点体会徐人仲毛泽东同志《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发表已50年了。这篇谈话精辟地阐述了办报的群众路线问题,今天重温它,又一次深受教诲。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是加强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