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丽英 《大观周刊》2011,(32):26-26
蔡元培终身投入在教育事业中,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女子教育思想,对女子教育在近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蔡元培的女学思想主要有主张设立女子学校,对女子进行教育;女学的设立不是培养贤妻良母,而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女性。蔡元培对近代“贤妻良母”教育思想进行了扬弃和改造;主张实现女子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2.
季瑾 《兰台世界》2012,(7):70-71
纵观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程,女性教育的兴起严格而言应定位于晚清戊戌变法时期。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从封建体制下的农业经济和宗法制度占主导的社会向现代工商业占主导的社会急速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其中,中国社会场域发生了文化主体的革新。近代中国的女性教育是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在重重艰难中发端、发展的。女性由此在社会场域中开始扭转自身的权力位置。一、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教育目的分析中国的传统教育中,针对男女不同性别实施的是迥然相异的教育,设定的也是完全不同的角色期  相似文献   

3.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范玉红 《图书馆》2005,(4):13-16,21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观念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指向,即社会教育意识,具体表现在倡行、创设近代图书馆过程中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呼吁,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上。这一意识从萌芽到成长,都得力于当时国家民族现实的促发和近代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的风云变化、教育观念转变的需要,以及时代的精神现实。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国社会厉行男尊女卑,用以训诫女子的《内则》、《女诫》、《女儿经》、《烈女传》、《温氏母训》等读物更成为压抑女性自我意识最可怕的锁链。遑论女子能进学堂念书,就是以“明理”、“守义”为宗旨的女子家庭教育也反过来成为愚昧女子,使其心甘情愿驯服于社会及家庭中男性的桎梏。直至19世纪40年代以后,欧风美雨狂袭而至,因地利之便的浙江得风气之先,伴随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传教士启动了近代浙江乃至全国女子教育的车轮。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MissAldersay)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近代外国人在…  相似文献   

6.
近代女子教育是在一种充满拼搏感的氛围里发展起来的,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已深入到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因此实行女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中国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也是对旧制度与旧文化的致命冲击.在新旧制度的碰撞中,中国的女子教育经历了从"该不该教育"到"如何教育"的演进,率先觉醒的一部分知识女性对自己的权利与人生义务有所认识,她们开始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在现实与理想的纠葛之中,勇敢地向着新的时代和新的人生模式迈进.最先觉醒的近代知识女性对封建传统深恶痛绝又缺乏反抗的力量和知识,于是走进学堂,用知识充实自己就成了近代知识女性的一条光明畅达之路.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这些传教士们在教会和本国政府的支持下,在思想文化上极力推行西方宗教观念和价值观。为了达到传播基督福音的目的,他们针对中国女子教育空白的现实,在各地兴建了许多教会女子学校。其中,1884年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镇江银山门设立的女子学堂,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女子学校。该校最初名为镇江女塾,又称镇江教会学堂,后更名为镇江崇实女中。它是近代以来长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以来,近代中国的女子体育运动逐渐兴起。在此背景下,张汇兰积极提倡"女性取向"的体育教育运动,她呼吁社会应在尊重男女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赋予女性更多平等参与体育项目的权利。为此,张汇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民初女学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女学生群体及其他相关人员教育观念、婚姻观念、职业观念的嬗变。该时期的女学生主要来源于家境较好的家庭,教会女子学校在女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人自办女子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女子留学教育逐步兴起。  相似文献   

10.
白一之 《兰台世界》2013,(13):120-121
<正>康有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教育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维新运动的主要引导人。康有为来自于一个书香趣味浓厚的家庭,其接受到的教育理念也是西方的人权主义,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康有为诞生了为女性谋权益的思想,极力为女子可以获得学习教育的权利而不断努力。康有为与梁启超进行维新进程中,办设了女学报之类的思想文学刊物,中国第一个女子学校就是他们创办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的教育之路开阔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