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注重学法指导,训练科学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答问等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答问等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国江 《考试周刊》2013,(24):94-95
思维对语言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然后采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学会思考;引导学生纵向探索,深刻思考,善于思考,等等。  相似文献   

5.
林黎生 《家教世界》2012,(24):26-27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运用数学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新意思的培养主要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平等、积极的创新氛围,这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动机;其次要培养学生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勇气,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三是要把握创新时机,及时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想、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教学应凸现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思考能力主要是教会学生思考、鼓励大胆质疑、留出思考空间和引导多角度思考。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宗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人格,造就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的宗旨。常有疑问,常有问题,常有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创新素质的有效策略,我们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秋水 《考试周刊》2014,(54):66-66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努力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疑,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尊重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王宝秀 《广东教育》2006,(11):36-36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增强其自信心;还要注意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兴趣;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鼓励大胆想像,开拓思路。教学生发散的思维方法;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重视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培养。鼓励扩大阅读,拓展生活空间;教学生勤思善想;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尽管小学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树立“三主”教学观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胆想象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数学教学大纲将“培养创新意识”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大纲指出,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勇于尝试,大胆猜想,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  相似文献   

16.
语教学培养学生语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树立“三主”教学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启发,巧于疏导,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主动探求,自主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首先在教学中要信任学生,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对爱探索善争论的学生要给以及时表扬;对发问不大胆、提问不明确的学生,要给以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适当的点拨,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问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怕千奇百怪,不要怕学生讲错,只要会思考就行。学生敢问以后,教师再耐心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创造性心理倾向.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思考,探索、发现,体悟、升华,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数学规律的内在本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张跃彩 《林区教学》2010,(10):13-14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学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谓创新就是革新,创造出与以前不一样的新知识、新理论。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在诸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任何学习和研究都是以问题的探究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也就有创新的可能。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敢问、善问、勤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