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代是经学昌盛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神仙方术泛滥的时代。汉代人一面对现实世界予以充分肯定,一面又幻想到神仙世界中去邀游;一面学经、解经,沉浸于繁缛冗长的经学束缚中,一面又奇思异想,创作出扑朔迷离、上天入地的神仙作品。在汉代经学与汉代神仙小说的纠葛交错中,可以透视出汉代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汉代作为伦理制度化的重要时期,将“不忠入律”,严惩官吏的不忠行为,对后世影响深远。由汉代不忠罪之类别,对不忠罪条文和法制实效结合、比对入手,分析汉代“不忠入律”的发展、演变过程,可探讨汉代“不忠入律”的特征以及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3.
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利用财税政策构筑中小企业财税竞争力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现行财税支持政策存在的不足及国际社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必然要不断地突破既有制度约束,推动政府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新动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竞争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各种制度、体制和内在障碍因素的影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又比较分散、政策手段比较单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制定有效的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成为政府的首选。从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障碍因素入手,分析了现行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汉代是忠伦理专官吏激励制度整合的关键历史时期,由汉代励忠之原因、励忠之渐进性、励忠之类型等方面,可以探讨汉代忠伦理与官吏激励制度整合之特征及其获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借鉴,对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的提出背景、特征、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对财税法学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队伍和教育管理现代化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中国财税法学教育现代化实施中的重点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汉代国力强盛,统治者大兴土木,广建宫室,以满足气奢侈欲望。汉代建筑规模宏大,气势豪迈,既为了凸显了天子的神威,也是为了达到长生不死、成仙的企望。因此,在汉代建筑艺术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素材。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有载籍以来全面接受和传播屈骚精神的第一朝,汉代骚体赋又是汉人接受传播屈骚精神的艺术结晶。汉代骚体赋从文体特征到题材内容、思想情感,始终映射出屈骚的光辉。汉代骚体赋对屈骚的接受突显出“士不遇”的忧惠,对忠君爱国精神、正直高尚品格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对屈原以身殉国行为的批评。凡此种种,忧患、颂扬、肯定与批评,都反映了汉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思想观念,并带上汉代大一统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两汉荒政不但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稳定了封建统治;而且对整个汉代的社会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则是丰富和完备了汉代的礼乐文化,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道德化、规范化;促进了汉代思想文化的发达,使天人感应和阴阳灾异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而在科技文化方面,荒政既有利于汉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由此,对汉代荒政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欺骗。  相似文献   

10.
汉代是赋这一文学样式发展繁荣的时期。抒写隐逸题材的赋作,在众多的汉赋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而且汉代的隐逸赋从题材内容到风格,对魏晋六朝隐逸赋的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研究者对汉代隐逸赋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汉代隐逸赋的内容、风格特点,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类思维认知水平与文学创作有内在联系。汉代离古未远,汉代文学代表作品的辞赋,表现出明显的理性思考的轨迹。汉大赋中的理性思考既表现为对儒家政治、道德的追求,又表现为讽谏意识的增强、讽谏内容的增多。汉代抒情、说理赋对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理性思考,具体落实在个人行藏出处的人格建构上,体现出对自然本真人格的追求。儒、道的合一影响及汉代士人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辨伪是中国考据学的源头,对以后各个朝代的考据学尤其是清代的朴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汉代的辨伪作较为系统、综合的探讨。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描述了汉代造伪的情况,揭示作伪的主客观因素及作伪者的目的;二是简要地阐述了汉代辨伪学的发展过程,揭示东、西两汉辨伪的特点;三是专门讨论辨伪学家刘向、刘欲的贡献;四是对汉代辨伪学的影响作大略的叙述。辨伪大体分“辨伪书”与“辨伪事”两种,本文的讨论范围限于汉代“辨伪书”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汉代出现了文学家庭,汉代文学家庭的成就代表了汉代文学的成就。汉代文学家庭有父子,祖孙,夫妻、兄弟四种类型;有的诗歌突出,有的辞赋显著,有的散文辉煌;有的延续百年,有的隔代相传;有的一代胜过一代,有的一代不如一代。帝王和官僚具备从事文学的优越条件,文学家庭都出自帝王和官僚家庭。帝王的鼓励,掀起一阵阵文学热潮,造成一个个文学家庭。  相似文献   

14.
汉梁王陵位于永城县北30公里的芒山,是汉代梁国的王陵墓地。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大中型汉墓19座,另有大量小型竖穴土坑墓。汉梁王陵的发现发掘不仅印证了史籍记载的梁国的富足与强大,它还是我国目前所知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的一处汉代诸侯王墓地,汉梁王陵的发现与发掘对研究汉代诸侯王葬制、葬俗以及汉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代辟邪习俗非常兴盛,形式多样。尤其是大傩活动,在汉代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赋对此记载颇为详细。可以说,在题材表现领域,汉赋深受汉代辟邪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代谣谚是汉代民人对汉代社会历史状况的真切感受和真实写照,是反映和描述汉代历史的信史性资料。汉谣谚所包含的信息极为广泛,它几乎涵盖了汉史的所有领域。从社会史的角度对汉代谣谚进行整理和研究.有助于从一个方面来补充汉史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1,(3):F002-F002
徐州作为汉代化比较发达的中心区域留给后人众多的汉化遗迹。其中的汉墓、汉画像石与汉兵马俑号称“汉代三绝”,比较好地反映了当地汉代化面貌。  相似文献   

18.
统筹西部城乡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分割问题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城乡分割格局虽然主要不是因财税政策不当而产生的,但却大多与财税政策有关。西部地区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发展相对滞后,可借鉴东部经验,通过有效的财税政策调节,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刺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汉代的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时期创立的一种地方监察制度。它的创立和演变,与汉代政治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并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考察刺史制度的创立及其演变过程,对于研究汉代政治制度,了解汉代历史的兴衰,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居延,是汉代边塞苦寒之地。但作为随军戍卒家属,由于有官府较充足的食粮供给、较好的医疗保障等,和平时期,汉代随军下层妇女衣食无忧。她们的生活与汉代内地下层妇女有诸多相似,如一夫一妻制,早婚习俗等;同时作为边塞妇女,她们屯田、守卫城防,又从事着与内地妇女不同的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